科研产出
生长调节剂浸根对当归温室苗出苗及生长进程的影响
《中国现代中药 》 2017
摘要:目的:通过生长调节剂打破温室当归苗的休眠状态,并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方法:以当归温室苗为材料,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于移栽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赤霉素(GA3),胺鲜酯(DA-6)和萘乙酸(NAA)混合溶液浸根,于出苗期监测出苗动态,于生长稳定期测量茎叶形态指标并统计抽薹率,于采挖期测量根部形态指标并统计产量。结果:GA3,DA-6和NAA对温室当归苗的出苗率的影响极显著,影响作用的大小顺序为GA3>DA-6>NAA;当归温室苗的出苗率、产量均与GA3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但与DA-6和NAA均不相关。结论:GA3,DA-6和NAA药剂组合能有效打破当归温室苗的休眠状态,并显著促进其出苗及生长进程;筛选出的当归温室苗移栽时浸根的最佳药剂组合为96.00 mg·L-1GA3,20.26 mg·L-1DA-6,53.12 mg·L-1NAA,当归温室苗的出苗率达到83.75%,当归产量达到363.22 kg·666.7 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唑染色法快速测定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采用四唑染色法研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对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染色效果)的影响,探讨测定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方法,明确其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测定值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得到生活力(X)与发芽率(Y)线性关系为Y=2.603X-1.617(r=0.985)。小叶黑柴胡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5℃、染色时间3 h、TTC浓度0.2%,测得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个饲用高粱品种抗蚜性评价
《草原与草坪 》 2017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饲用高粱品种的抗蚜特性,在甘肃兰州大田以自然混合种群禾谷缢管蚜(Rhpalosiphum padi)、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麦二叉蚜(Schhizaphid graminum)为试虫,采用蚜量比值法和蚜害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并评价了14个饲用高粱品种的田间抗蚜性。结果表明:以蚜害指数法为测定标准,绝佳(17.78)、3180(15.56)、牧乐8000(16.67)和大卡(18.89)表现为中抗,辽甜3号(21.11)和2180(25.56)表现为低抗,日本饲用高粱(32.22)、大力士(33.33)、辽甜5号(35.56)、1990(35.56)和4180(38.89)表现为低感,1230(46.67)和1180(45.56)表现为中感,帕卡(57.78)表现为高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地区混植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产卵特性调查
《甘肃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混植果园 发生规律 产卵特性 兰州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