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Wcor719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转化烟草和棉花提高抗冷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Wcor719基因的抗寒功能,获得具有抗寒性的棉花新种质,构建小麦冷诱导基因原核表达载体Wcor719-pET28a进行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其诱导蛋白大小约为24.0kD,表达量在诱导4h时达到最大,且与IPTG诱导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同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构建的Wcor719-pCambia1301植物表达载体转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SR-1中,T1代转基因烟草植株经过抗生素筛选和PCR检测后进行低温胁迫,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有所提高。该基因经过功能验证后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新陆中49,T0代、T1代经过田间检测及PCR检测后研究T2代转基因棉花低温胁迫下的抗寒性,结果显示,转基因棉花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而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初步证明转基因烟草和棉花的抗寒性均有所提高,由此表明通过转冷调节基因来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Wcor719基因 蛋白表达 转基因烟草 转基因棉花 抗寒性


串联式5HT-2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装置性能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单体5HT-2型农副产品太阳能干燥装置(简称SD装置)进行串联改造,每套装置占地5.3m2,场地利用率较单体提高29%。在杏干燥期间,串联SD装置的集热器出口温度平均为50℃,分别较单体和环境高出6,15℃。正午时较环境温度高20℃以上的温升保证率可达65%以上。串联SD装置的干燥室温度平均为36℃,分别较单体和环境高出2,5℃,正午时3℃以上的温升保证率可达99%以上。采用串联SD装置进行杏子的制干,水分含量日平均散失高于单体5%左右,说明串联SD装置有效提高了热空气的利用效率,不仅可缩短杏子的干燥时间,而且杏干品质与单体SD装置所生产的杏干品质相当,均显著优于传统摊晒杏干。


基于打瓜力学特性的破碎装置研究与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新型打瓜破碎装置,对其关键零件主轴进行强度校核。[方法]通过对打瓜进行压缩试验,研究打瓜的机械特性,得出打瓜的弹性模量,运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打瓜的力学特性有限元模型,并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破碎装置的关键零件进行模拟强度校核。[结果]通过试验,得出打瓜的强度极限为1 310N,平均弹性模量为5.05×10~6Pa,密度为910 kg/m~3,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建立的打瓜力学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分析打瓜的破碎机理。[结论]新型打瓜破碎装置主轴经校核满足强度要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两色金鸡菊中的脂肪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两色金鸡菊样品中脂肪酸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提取物甲酯化的化学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测定结果,两色金鸡菊中主要含有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等16种脂肪酸。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超过70%。对两色金鸡菊脂肪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温185核桃一年生枝条的抗寒力测定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温185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一年生枝条抗寒力测定分析,筛选出与抗寒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为有效评价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温185"核桃越冬抗寒能力,制定合理的冬季安全越冬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了9个胁迫低温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胁迫处理后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LT50)、枝条组织活力、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1℃;不同组织抗寒能力存在强弱差异,以表皮抗寒性最强,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冻害临界温度与LT50接近;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MDA含量持续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峰值的激发胁迫温度均接近LT50,胁迫温度低于半致死温度时,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相对电导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温185一年生枝条抗寒力评价的关键生理指标,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TTC染色结果可作为组织冻害的鉴别依据。
关键词: 核桃 一年生枝条 半致死温度 生理指标 抗寒力评价


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表达时空动态研究
《棉花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2009年和2010年以中棉所43、GK62、GK19和sGK321等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为试验材料,利用ELISA技术对其不同器官的Bt杀虫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年度间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Bt杀虫蛋白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2年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不同,有些品种年度间差异明显;Bt杀虫蛋白含量因棉花器官的不同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差异较大。各品种中Bt杀虫蛋白含量随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子叶期的子叶中的含量最高,子叶期、3叶期和7叶期的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的顶叶、蕾、花瓣和幼铃;棉蕾在现蕾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开花期和结铃期;花瓣在开花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结铃期。在现蕾期,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高于棉蕾;在开花期,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顶叶,后者又高于花瓣;在结铃期,嫩叶与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花瓣与幼铃。研究结果说明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的表达水平受棉花器官种类、棉花生育期、棉花品种和种植年份的影响。
关键词: 新疆 转Bt基因棉花 Bt杀虫蛋白 时空动态 ELISA


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现状、趋势及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摸清新疆近60年来农林外来生物入侵发生的现状、分布和发生趋势,以及对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等;总结新疆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新疆农林外来生物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汇总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文献记载和资料统计,近60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达79种,其中害虫50种、病害19种、草害10种。入侵规律呈现出间隔期越来越短,突发性疫情频率越来越高的特点。近20年来新疆农林外来入侵生物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传入有害生物有58种,平均2.76种/年。入侵发生区分布不均衡,入侵来源以国内其它省份为主,无意引种是主要传播方式。【结论】虽然新疆农林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认识不足、控制不严和研究不透等问题。为此,应组建对区域性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评估、早期预警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发展快速检测和应急防控技术;加强区域性外来重大入侵生物研究和综合治理,确保新疆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


不同水分处理下胡杨、俄罗斯杨光合特性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防护林胡杨和俄罗斯杨为试材,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树种叶片的光合特性。【方法】试验设置2种不同灌水量处理(50 m3/(667 m2.次)(处理一)和100 m3/(667 m2.次)(处理二)),对胡杨和俄罗斯杨进行光合特性指标测定。【结果】胡杨和俄罗斯杨的Pn、WUE、Gs日变化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在12:00时胡杨的Pn略微降低,Ci日变化呈近V字型曲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胡杨的Pn、WUE、Gs、Tr、Ci均高于俄罗斯杨;比较不同水分处理下Ci-Pn、Ci-WUE、Ci-Gs、Ci-Tr光合曲线可知,胡杨、俄罗斯杨Pn、WUE随Ci的增加而增大,Gs和Tr值随Ci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水分处理下,处理二两树种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高于处理一;处理二两树种的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低于处理一;同一水分处理下胡杨能高效利用水分,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是抗旱能力较强的材料。


不同播种期对甜高粱生育期糖分含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播期下甜高粱不同生育阶段茎秆糖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新高粱3号和新高粱9号在5个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秸秆进行糖分测定试验。[结果]2个品种总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升高的趋势,成熟期达到峰值。2个品种不同播期处理拔节期、挑旗期、开花期、成熟期总糖含量的差异均极显著。新高粱3号总糖均随着播期的延后而降低、新高粱9号总糖均随着播期的延后而升高。新高粱3号不同播期处理还原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动态。新高粱3号的还原糖含量始终高于新高粱9号。两个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蔗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新疆,尤其是在北疆新高粱3号糖分积累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新高粱9号最适播期为5月中旬。


基于ADAMS/View的偏牵引梳齿式采棉机侧向稳定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偏牵引梳齿式采棉机的侧向稳定性,验证工作时是否会发生侧向滑移以及工作的稳定性。【方法】应用Solidworks对梳齿式采棉机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导入ADAMS/View软件。利用ADAMS专用模块构建轮胎、路面约束,并施加相关驱动、约束和力,建立完整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运动仿真观察采棉机作业时位移变化曲线,判断是否能稳定工作。【结果】梳齿式采棉机工作状态下,采摘台和拖拉机没有发生侧滑,均沿着直线前行。【结论】梳齿式采棉机在拖拉机牵引下作业,偏牵引角小于摩擦角,整机满足偏牵引稳定性条件。
关键词: 采棉机 ADAMS/View 稳定性 摩擦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