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果输送过程中定向机理的分析与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果的定向技术在水果的机械化加工过程中以及机械化分级、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杏果实沿接缝线准确切分,必须首先对杏果实进行定向。本文以刚体动力学为基础,对单轴对称水果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单轴对称水果在输送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利用李雅普诺夫V函数稳定性研究分析表明,水果在原点是稳定的;应用ADAMS软件对定向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得出椭球绕着最大惯性矩主轴的旋转是稳定的;并通过专用试验装置对新疆多种杏子进行定向试验,得出当杏果实的长径转动惯量与骑径转动惯量的比较大时,定向的成功率较高,最高可达88%。


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初步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特点,在杏麦间作条件下,以杏树为基点至两行杏树中间位置由近及远将小麦种植带分为3个冠区(冠下区、近冠区、远冠区),对3个冠区的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研究,选用‘新冬20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杏麦间作复合群体小麦幼穗分化、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灌浆、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作田小麦幼穗分化快于间作田;在间作田内,距杏树越近,小麦单株干物质积累强度越低;单作田小麦叶面积指数高于间作田;单作田平均灌浆速率大于间作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为单作田大于间作田,单作田产量最高,间作田平均产量比单作田减产49.72%;在间作田,千粒重与成穗数均表现为远冠区>近冠区>冠下区。结果表明杏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小麦生长发育不及单作田,造成小麦产量不同程度降低。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针对打瓜白粉病在新疆严重危害的现状,研究6种杀菌剂对打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6种药剂的防效差异。【结果】两次施药后第14 d,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效最高,防效达73.80%。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7 500倍液和25%乙嘧酚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药后14 d分别达69.69%、69.56%、68.48%和67.32%。【结论】4种药剂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提出了打瓜白粉病防治原则,明确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防治始期。防治打瓜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发病始期,选用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


复合护色剂对杏片干制中护色效果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主栽品种赛买提杏为主要原料,开展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鲜切杏片在太阳能干制(solar-drying,简称SD)过程中护色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在初始浓度范围0.1%~0.2%、抗坏血酸浓度在>0.02%、氯化钠在初始浓度范围0.1%~0.2%、亚硫酸钠浓度在>0.02%时,对鲜切杏片的褐变均有抑制作用。采用L9(34)正交实验,利用各种护色剂的协同作用,最终得到最佳的复合护色液:0.1%柠檬酸+0.03%抗坏血酸+0.1%氯化钠+0.04%亚硫酸钠。经复合护色液处理后的鲜切杏片在干制后色差值为:L*=22.92,a*=9.26,b*=19.4,均比对照高,能较好地维持其原有色泽。


国外孜然芹引种适应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筛选更为适宜新疆的孜然芹引进品种。【方法】以两个国外孜然芹品种In-10(印度)和M-10(摩洛哥)为材料,分别进行冬播和春播,采用生物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孜然芹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性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从物候学性状来看,两个不同品种之间,冬播孜然芹出苗、分枝、开花以及果实成熟的时间明显早于春播,春播两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大。两个相同品种之间,春播表现均优于冬播。从产量性状来看,印度孜然芹的产量高于摩洛哥孜然芹。【结论】印度孜然芹In-10的生育期短,产量性状好,较适宜春季种植。


不同施肥水平对成龄红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对成龄红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干旱地区成龄红枣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施肥量的肥料试验,研究枣树叶片SPAD值、枣吊、果实横纵径、单果重、产量等生理性状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针对于南疆成龄红枣的合理施肥量。[结果]114 kg/667 m~2施肥处理的红枣枣吊、单果重、产量等生理性状均明显优于其它施肥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红枣产量与施肥量关系为Y=-25.64 7X~2+134.43 X+315.54,R~2=0.743 6,施肥处理3产量达到最高。[结论]在供试条件下,合理的施肥量为尿素70 kg/667 m~2、硫酸钾44 kg/667 m~2,红枣产量可达535.76 kg/667 m~2,滴灌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尿素、硫酸钾肥料配合合理,能有效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


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褐斑病诊断与防治药剂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新疆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是对平菇、阿魏菇商品价值有危害性的病害。研究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特性,为进一步防治该病害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点蚀测试评估方法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供试菌株对供试双孢菇具有致病性差异,表现为菌株之间存在差异性。菌株形态特征:菌落乳白色,圆形,平展,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平整,具明显的荧光反应。【结论】北疆地区食用菌细菌性病原菌是托拉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Paine)。室内抑菌毒力测试结果20%叶枯唑WP<20%噻菌铜sC<72%农用链霉素。但考虑药害残留,新制备杀细菌剂是较好选择。


新疆有机肥资源的区域差异及分布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有机肥资源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发展可持续农业,分析其区域分布特征,选择合理有效的利用模式。【方法】基于新疆有机肥资源调查统计数据,对各区域的秸秆、粪肥、绿肥、饼肥的区域优势度进行计算。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各区域之间有机肥区域优势度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的区域有机肥发展类型。【结果】(1)新疆有机肥资源丰富,总量为7 708.47×104t。区域分异较大,喀什、阿克苏、伊犁、塔城和昌吉这五个地州占新疆有机肥总资源量的50%。克拉玛依市有机肥资源量最小,仅占总资源量的0.72%。(2)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将全疆各地区分为秸秆、绿肥发展并重区、人畜禽粪肥发展重点区、绿肥发展重点区、秸秆和饼肥发展区。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对绿肥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是发展绿肥的优势区域;畜牧业发达的伊犁、克孜勒苏州(以下简称克州)、阿勒泰等地区,人畜禽粪肥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发展粪肥的优势;种植业发达的喀什、塔城和博尔塔拉州(以下简称博州)以及阿克苏和巴音郭楞州(以下简称巴州)则可作为秸秆发展的重点区域。【结论】新疆有机肥资源较丰富,但区域分异较大,利用率低;需要根据各地区有机肥现状和特点制定发展策略。


部分新疆小麦材料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分布规律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小麦材料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以及与PPO活性的关系,为小麦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PO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8、PPO29和PPO16对445份新疆冬春小麦材料进行2A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A1a、Ppo-A1b、Ppo-D1a和Ppo-D1b的检测,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PPO活性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PO18在等位基因Ppo-A1a(高PPO)和Ppo-A1b(低PPO)中的分布频率为73.03%和26.97%,PPO16和PPO29在等位基因Ppo-D1a(低PPO)和Ppo-D1b(高PPO)中的分布频率76.63%和23.37%。Ppo-A1a与Ppo-A1b基因型的PPO活性平均值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Ppo-D1a与Ppo-D1b两者基因型的平均PPO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PPO基因的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分布频率为:Ppo-A1a/Ppo-D1a(54.38%)、Ppo-A1a/Ppo-D1b(18.65%)、Ppo-A1b/Ppo-D1a(22.25%)和Ppo-A1b/Ppo-D1b(4.72%);同时冬春小麦材料间PPO活性基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看,新疆小麦材料中高PPO活性的等位变异类型所占比例较高。【结论】PPO18、PPO16和PPO29标记可以作为小麦材料PPO活性鉴定有效工具。可直接利用此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小麦 籽粒PPO活性 PPO基因 功能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伊犁新垦区土壤全盐量和电导率定量关系探讨
《资源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调查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两种指标,进行两者关系的定量探讨是解决土壤盐渍化快速诊断问题的前提。本文以伊犁新垦区为例,采用传统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等对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同时应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作为辅助数据对两者进行分区线性拟合,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随着全盐量的增加,土壤全盐量和电导率呈现一定的非线性关系,以土壤全盐量为阈值的分段函数拟合效果优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其RMSE小于后两者;以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辅助数据进行的分组拟合结果优于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效果,也略优于分段函数的拟合精度。该方法在宏观尺度上为快速、精确获取土壤盐分状况提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