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木霉和自生固氮菌发酵提高稻草营养价值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据统计,我国稻草、麦秆、棉壳、稻壳、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和副产品年平均约6亿吨。若以2%降解成糖,可相当于1500万亩耕地所生产粮食的含糖量。如果转化成饲料和单细胞蛋白,对解决部分饲料发展畜禽饲养业有重大意义。 利用微生物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研究者早在50年代就先后用木霉、曲霉以及一些其它微生物,或用相应的微生物纤维分解酶。


花菜、甘蓝黑腐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黑腐病(Xanthomanas Campestris)是花菜、甘蓝的一种普发性病害,严重年份病株率可达100%,病指40左右,直接影响花菜、甘蓝的品质和产量。为此,我们于1986~1988年对该病的发生、侵染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发病症状 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被害子叶逐渐枯萎死亡,并能传至真叶发病。移栽后从出生第一片叶起就可发病,多从叶缘和虫伤处


苹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苏、鲁、豫、皖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苹果主要产地之一。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夏季高温,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我省淮阴地处黄河故道的东南部,是黄河故道降雨最多的地区,雨季集中在果实座果至成熟期,果实烂果病(炭疽病、轮纹病)发生严重,常年病果率为20~30%,遇多雨年份达40~50%,最多达70%,损失很大。果实轮纹病发病集中在果实近成熟期和贮藏期,果农为了避免销售前的损失,往往提前采收,使上市果实成熟度不足,品质下降,贮运期果实大量腐烂。由于轮纹病果多出现在采收前后,生产上多采取6~7月开始喷药。虽


扑虱灵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结果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9
摘要:扑虱灵(Applaud)是国内外新近开发的选择性昆虫生长调节剂。镇江市植保植检站与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协作,于1986年起用本省合成并生产的扑虱灵,在镇江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试验示范工作。其中1987年除小区试验外,用10%的乳油示范面积30亩,1988年用25%的粉剂进行了用量、防治适期及与常规农药混配的试验,並设两个400亩田的示范区,全市示范面积达1000亩。现将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初报如下.


气候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信息 》 1988
摘要:水稻灌浆期有利增粒重的最适温度,籼稻为19—25℃,粳稻为16—22℃。籼、粳稻最小垩白率的温度为22℃和19℃;28℃时,垩白率显著增大。灌浆前期温度在26℃以上,糙米率和精米率降低2—5%,整精米率减少3—10%。直链淀粉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因种、因品种内部的直链淀粉含量而不同;对光强的反应亦因种而异。胶稠度与温度和光强的关系虽无一定规律,但品种间仍有差异。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变化受太阳辐射与温度日较差所制约,灌浆期辐射较强,温度偏低,日较差大,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反之,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低芥酸油菜新品种——镇油1号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镇油1号原系号75-17-2,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于1983年育成,属早中熟甘蓝型油菜,原原种含芥酸约0.2%。1988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确定在宁、镇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一)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975年用省农科院常规油菜3026(F_4)作母本,加拿大低芥酸油菜品种米达斯作父本杂交。米达斯系北美春油菜类型,在生态型和生理特性上均不同于本地冬油菜,丰产性、熟期及抗逆性等方面都比当地品种差,用作


苏北沿海地区牧草品种的选择及应用模式
《草与畜杂志 》 1988
摘要:苏北沿海地区不同盐渍程度的土壤上选用相应的牧草品种,采取一年生与多年生、豆科与禾本科相结合,四季牧草搭配,割青利用与青贮利用相配合等措施,可以作到青饲料常年均衡供应。同时还应抓好整地播种、合理密植,实行混播和加强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以争取较高的产量。秋播牧草的供草期主要集中在4—6月和9—11月二个时期,苏丹草等主要在夏秋季利用,冬季则主要是胡萝卜及部分青贮饲料。改土培肥,建立相应的种植模式:在轻盐土上实行四季牧草轮种或和粮、棉、油作物间套种;在含盐中等的土壤上种植耐盐牧草,边改良,边利用;重盐土则先以双季绿肥改良,然后发展牧草生产。


紫金糯的温光特性研究
《作物学报 》 1988
摘要:本文引用1980~1984年的大田生产与田间试验资料,阐述了紫金糯品种生育期的温光反应与光合生产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紫金糯高产栽培中,按照当地光温资源的特点,掌握适宜的栽培季节与合理的栽插密度,是取得紫金糯高产的重要措施。


苏云金杆菌防治花生田蛴螬试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8
摘要:用苏云金杆菌群(Bacillus thuringiensis)防治花生田蛴螬有较好效果。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八号菌(B·thuringiensis var kurstaki)比之常用化学农药优越,5年试验示范效果较稳定。八号菌拌种平均灭虫效果为76.7%,保英效果为70.9%,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菌药防治的药本与净收益之比为1:42.2,而化药防治的为1: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