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投喂频率对牙鲆生长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研究了流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投喂频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成鱼摄食量、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和肠道组织的影响,旨在探究牙鲆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实验设置3个处理组,每天分别投喂2 (T2)、3 (T3)、4 (T4)次,持续60 d。结果显示,T3组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T2和T4组(P<0.05);T2和T3组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T4组(特定生长率:P<0.05;成活率:P<0.01);3组间增重率有显著差异(P<0.05);T2和T3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脂肪酶(LPS)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4组(CAT、LPS:P<0.01;T-SOD:P<0.05);3组间胃蛋白酶(PPS)有显著差异(P<0.05),T3、T2、T4组依次降低;T4组的肠壁厚度、环肌厚度和杯状细胞数均显著低于T2和T3组(P<0.01),但T2和T3组间无显著差异;T3组的上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T2和T4组差异不显著。结合研究结果和养殖实际情况,流水养殖条件下牙鲆养成过程中的最适投喂频率为每天3次。

关键词: 牙鲆 摄食节律 投喂频率 肠道组织结构 消化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效力研究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效力,采用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 BPL)灭活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ma cyprini,EPC)内增殖的大鲵虹彩病毒(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 GSIV),制备成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利用免疫剂量为1.0×106 TCID50/mL的灭活疫苗腹腔注射健康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结果显示:一次单剂量注射、单剂量重复注射和超剂量注射后,大鲵的行为和摄食均正常,未见不良反应,证明了制备的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用不同剂量的疫苗(0.1、0.2、0.3、0.4、0.5 mL/尾)免疫健康大鲵,在免疫后第28 d用GSIV进行攻毒,当免疫剂量为0.1 mL/尾时,相对免疫保护率为44.44%,其它4种免疫剂量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相似,均高于70%。大鲵在免疫后7 d已开始产生免疫应答,21 d血清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252.48±28.01。在免疫后两周内,MyD88基因、TLR9基因和MHCIIA基因均显著上调。免疫后150 d进行攻毒实验,大鲵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2.5%。二次免疫实验中,大鲵分别在第一次免疫7、14、21、28、56 d后进行第二次免疫。结果显示,第一次免疫21 d后进行二次免疫,其血清抗体效价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在最高水平,最高血清抗体效价为274.37±25.23,第二次免疫后的第150 d用GSIV进行攻毒,存活率为86.67%。研究结果表明,大鲵虹彩病毒病灭活疫苗最佳免疫方式为腹腔注射疫苗0.2 mL/尾后,21 d进行第二次免疫,免疫剂量为0.2 mL/尾。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虹彩病毒 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鳞拟松鲷3个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筛选微卫星引物,从本实验室已筛选的20对微卫星多态性引物中挑选出7对特异性较强的多态性引物,对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 3个引进群体进行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7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3~7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4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We)为3.122,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6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55;3个引进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00,4.500和4.140,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00,0.625和0.6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95,0.635和0.635。先达如湖群体(XDR)、坤甸群体(KD)、巨港群体(JG) 3个群体的PIC值由大到小依次为:0.630,0.574,0.540。可见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先达如湖群体(XDR)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作为选育群体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

关键词: 小鳞拟松鲷 微卫星标记 群体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体内主要营养活性物质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流向

水产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虾粉是南极磷虾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之一,加工过程中,热处理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和活性物质的破坏,是决定虾粉品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掌握虾粉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物质的变化情况及流向路径,通过测定蒸煮和干燥这两个涉及热处理的关键工序过程中,虾体内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质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及脂肪酸、虾青素等功能成分的损失情况,分析各主要物质的流向路径及变化原因。结果显示,蒸煮过程中水分流失8.49%,干燥过程中水分流失63.5%,大多以蒸发的形式流失;蛋白质在蒸煮过程中流失1.12%,其中流向蒸煮液0.87%,流失部分主要为水溶性蛋白,干燥过程流失6.05%;脂质在蒸煮和干燥过程中分别减少1.11%和1.61%,进一步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45.57%降至43.65%,其中EPA相对含量在蒸煮和干燥过程中分别减少0.41%和1.16%,DHA相对含量在蒸煮过程中变化不大,干燥过程中减少0.68%;虾青素是热敏性物质,受热处理的影响,在蒸煮和干燥过程中分别减少29.4和58.6 mg/kg;灰分含量在蒸煮、干燥过程中分别减少2.85%和0.85%。研究表明,蒸煮过程中,损失的主要物质为蒸煮液中的可溶性物质及少部分的热敏性物质,干燥过程主要造成水分的蒸发和虾青素等热敏性物质的破坏。研究初步掌握了南极磷虾虾粉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与流向路径,分析了变化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减少物质流失的方案,为后续南极磷虾粉加工工艺流程和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虾粉品质、促进南极磷虾资源高质化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脂质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所成功突破哲罗鲑三倍体制种技术

水产科技情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哲罗鲑(Hucho taimen)是鲑科、哲罗鲑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俗称大红鱼,是中国高寒地区山溪河流的名贵特产鱼类之一,是黑龙江8种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之一,有"水中东北虎"之称。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哲罗鲑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历经近20年的深入研究,实现了人工繁殖,形成了规模化增养殖技术体系,该鱼已成为我国鲑鳟鱼产业重要的土著养殖品种,也是珍稀濒危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桨-舵球组合系统节能效果数值分析

船海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考虑将有节能效果的舵球应用于渔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对39.8 m远洋围网渔船舵桨进行舵球应用数值模拟,由推进效率、螺旋桨表面的压力分布及流场对比不同直径舵球及与螺旋桨桨毂距离组合方案下螺旋桨的敞水性能差异;分析发现对于航速较高的远洋渔船采用合适的舵球可以改善螺旋桨尾部流场分布,降低其尾流旋涡的强度,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 渔船 舵球 推进效率 流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季节鱼类病害及防控措施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高温季节通常指夏季气温达35℃以上,池塘水温高于30℃,主要出现在7-8月"三伏天"这段时间。现如今天气正处于高温期,就鱼类病害原因及防控措施,笔者将从如下方面进行介绍。一、高温季节鱼容易发病高温季节养殖鱼更容易暴发病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常见的淡水鱼如草鱼、鲫、鲤、鳊、、加州鲈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池塘水温高于32℃会引起鱼体高温应激、耗氧增加、肠道消化酶活力下降、不吃料、消化吸收差不长肉、饵料系数增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AM模型研究水温垂直结构对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鳍金枪鱼索饵水层影响延绳钓捕捞效率,而黄鳍金枪鱼索饵水层分布受水温垂直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GAM模型分析次表层环境变量对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评估黄鳍金枪鱼垂直水层分布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Per?Unite?Effort,CPUE)的作用.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热带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获率空间分布影响明显.黄鳍金枪鱼延绳钓CPUE在2012年之后快速增多,高渔获率月份出现在北半球夏季,空间上在10°S,140°E附近区域.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温跃层下界深度、18℃等温线深度、△8℃等温线深度及其和温跃层下界深度的深度差对延绳钓渔获率影响较大,是影响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的关键环境因子.随着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值变大,延绳钓CPUE逐渐递增,对延绳钓CPUE影响密切的温度和深度分别为27~28℃和70~90?m.温跃层下界深度对延绳钓CPUE影响在250~280?m时最大;之后随着下界深度的变大,CPUE快速下降.18℃等温线深度对延绳钓CPUE影响呈现先震荡后递增的趋势,影响密切的区域在230?m深度上下.△8℃等温线深度与温跃层下界深度的差值对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CPUE影响呈现先快速递减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在深度差为70?m上下时影响最密切.研究结果揭示,在黄鳍金枪鱼活动水层受限或栖息水层和延绳钓作业深度相吻合时,延绳钓渔获率最高.依据黄鳍金枪鱼垂直活动水层调整延绳钓投钩,可以提高渔获率.因此,采用延绳钓CPUE进行渔场和资源评估时要考虑金枪鱼适宜垂直活动空间.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次表层环境;水温垂直结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美白对虾酶促剥壳工艺优化及其对虾仁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酶促剥壳工艺及其对虾仁品质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剥壳单位功为指标,筛选关键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对酶促剥壳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pH值、色泽、质构和肌肉组织微观结构来分析酶促剥壳对虾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最优工艺条件为:处理时间3.5 h,酶质量浓度0.7 mg/mL,料液比1∶10(g∶mL),自然pH值,此条件下剥壳单位功为2.65 mJ/g。酶液可循环使用3次,酶促剥壳后虾仁pH值无显著变化,虾仁能保持原有色泽,硬度与鲜虾较为接近。微观组织结构显示,酶处理后的虾肉肌纤维较为完整,排列较为紧密,没有出现肌纤维束和肌内膜破裂的情况。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酶促剥壳 响应面法 剥壳功 微观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澜沧江西藏段鱼类优先保护等级评价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生态价值、栖息地质量5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基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到了各评价对象的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德钦纹胸■(Glyptothorax deqinensis)的分值最高,为0.77,其次为细尾■(Pareuchiloglanis gracilicaudata)和无斑褶■(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得分均为0.74,随后依次是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0.60、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0.48、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0.37、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0.35。基于综合评价值,将德钦纹胸■、细尾■和无斑褶■列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裸腹叶须鱼列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前腹裸裂尻鱼列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澜沧江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列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

关键词: 澜沧江 西藏 土著鱼类 优先保护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