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田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8
摘要:分别采用田间自然危害,人工接虫和模拟危害的方法,就棉田二、三、四代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luralis Jak.)的危害损失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①二代中黑盲蝽的危害,不至于造成棉花产量损失。②三代中黑盲蝽危害所造成的产量损失随虫口密度呈不对称S形增长,其损失率概率单位(P)与虫口密度(x)的数学模型为:P=5.72301gx-4.3561。最大损失量为10.43kg/亩。③四代中黑盲蝽的危害损失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④三、四代中黑盲蝽的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分别为百株虫量27头和37头。


高产小麦营养生理特性与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1985-1987年在江苏省农科院和江宁县农科所进行的小麦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小麦的氮磷钾的吸收与利用、糖的形成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明确了高产小麦前期为高氮高糖期,返青为高氮低糖期,后期以碳代谢为主。並据土壤肥力、肥料利用、养分产量关系,提出了淮南丘陵地区小麦施肥推荐量计算程序中的参数、合理的肥料运筹原则和亏氮麦苗最为有效的补氮时期。


高产优质粳稻苏协粳的开发利用研究——Ⅳ.亩产700公斤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和栽培策略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作物的产量可看作是遗传效应(品种本身)和环境效应(生态条件包括栽培技术)互相作用的结果。高产栽培的目标,就是要协调两者的关系,取得两者互作的最佳效应。苏协粳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在淮北种植时高产田块在年度之间均达到700公斤/亩左右,这是我省常规中粳最高的产量水平。现根据1986~1987年苏协粳亩产700公斤左右不同田块(或小区)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苏协粳高产的生物学指标和栽培技术。


淮阴地区土壤中花生根瘤菌的数量分布
《中国油料 》 1988
摘要:我们用“间接植物感染计数”的方法,测定土壤中花生根瘤菌数量,其结果是:常种花生的田多于少种的田;花生生长期间根瘤菌数比播前大幅度提高;接种根瘤菌的土壤又高于未接种的;土壤中原有根瘤菌数多少与接种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1克土壤中原有根瘤菌数在几千以内的有增产效果.


金陵1号小麦的生育特性及其增产措施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金陵1号是本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利用价值。为了探索其生育特性、增产规律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达到增产增收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播期(10月15、20、25、30日和11月5、10日)、施肥水平(亩施21、16公斤氮)和密度(每亩12、15、18、21、24万基本苗)的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金陵1号的生长发育特点 1.生育期:金陵1号属弱冬偏春性,全生育期为210天左右,生育过程中可长出12张叶片,晚播情况下只有10~11张叶片。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南京地区为10月下旬),可于5月底成熟。


油药兼用作物紫苏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属唇形科,是一种油料和药材兼用作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紫苏种子可榨油食用。苏子油黄绿发亮,色味具佳。抿测定,苏子油含棕榈酸5.97%、硬脂酸2.17%、油酸19.53%、亚油酸12~18%,不含芥酸。紫苏的种子、茎、叶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述:“籽主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生食,止渴润肺、止嗽。叶调气、润心肺、长肌肤、益颜色、消宿食、止上气咳嗽、去狐臭、治虫咬”。对肝炎病患者也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的良种繁育
《江苏农业科学 》 1988
摘要: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极易造成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种子连续种植三年后,原有典型性状就会部分消失,表现生长不齐、着果少、结实差、抗逆性减弱,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这在低芥酸油菜品种中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芥酸含量明显提高。低芥酸油菜若不抓住良种繁育这一关,即使有了优良品种,也不能为大面积生产所利用。近几年,我们在低芥酸油菜良种繁育工作中围绕芥酸含量变化作了一些探索,成功地繁育了大批量芥酸含量在0.5%以下的油菜种子。


盐籼156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1988
摘要:中籼稻新品种盐籼156,是江苏近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1983—1986年每年种植面积均稳定在4.6万公顷以上,一般每公顷产量在8000公斤左右,高产握和典型田块分别高达9075公斤和10860公斤。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盐籼156的产量构成因素,旨在明确它们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和适宜的产量构成模式,以利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栽培措施。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初探
《大麦科学 》 1988
摘要:本文报道了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产生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在二个连续有性世代中的遗传。初步探索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大麦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氮、磷营养元素对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影响
《大麦科学 》 1988
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啤酒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啤酒大麦的需求量猛增,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每年还要向国外进口大麦。为了适应我国啤酒工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啤酒大麦进行了一系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以期提高单产,增进品质。现就氮、磷营养元素对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籽粒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结合有关材料综合整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