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域的23个小麦品种(系)灌浆不同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灌浆过程的进行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0.445-0.812),并且随着灌浆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每升高1℃,旱地冬小麦产量减少近280 kg hm-2,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约0.6 kg hm-2mm-1。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一个田间选择指标应用。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抗旱节水品种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在甘肃陇东旱塬利用红外测温仪测定了2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并分析了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差异可反映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随着灌浆过程的推移,相关性增大。这表明,灌浆期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冠层温度可作为旱地高产节水小麦品种田间筛选的指标。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浆期 冠层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中部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果树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6对SSR特异性引物对甘肃中部46个梨品种或类型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SR位点的期望杂合度为0.446~0.738,平均为0.639,显示了良好的品种鉴定能力。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构建的系统树将供试梨品种或类型分为7个大组:木梨组、白梨组、秋子梨组、褐梨组、西洋梨组和2个可能以秋子梨为基本种而形成的复杂的种间杂种组。唯一的砂梨品种黄花梨包含在白梨组中。新疆梨的5个品种没有独立成组,而是分别包含在木梨、白梨及秋子梨组中。一些原来根据形态学无法归类的品种和类型分别和木梨、白梨和西洋梨聚合在一起,显示出和这些梨系统的亲缘关系;木梨虽然采集地相对集中,但也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梨属 甘肃 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淀粉及全粉加工型马铃薯陇薯6号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是甘肃省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大多是粮菜兼用型品种,十分缺乏各类加工专用品种。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的育种,至2003年选育出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绿棉2号有机化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种质资源抗霜冻品种筛选及评价

中国种业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从203份优异冬小麦种质资源中初步筛选出45个抗霜冻优异种质,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抗霜冻冬小麦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13个可供生产和育种中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冬小麦 抗霜冻 因子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花瓣高频再生体系研究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总结出了利用花瓣建立外植体的高频再生体系:用花瓣建立外植体时,灭菌时间控制在15min效果较佳,污染率、失活率均低;适宜诱导花瓣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BA0.5mg/L+2,4-D 0.5mg/L,诱导率达到90%;适宜芽分化培养基为MS+BA1.5mg/L+NAA0.1mg/L,分化率为75%;适宜继代和增殖的培养基为MS+BA1.5mg/L+IBA0.5mg/L,增殖倍数可达5.8;生根培养基以GS+NAA0.25mg/L最佳,生根率高达100%,试管苗生长势强,且根系发达;用草炭作移栽基质,成活率高,为89.6%。

关键词: 兰州百合 花瓣 诱导 继代 生根 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敦煌棉区棉铃虫生物学特性和消长规律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表明,棉铃虫在甘肃敦煌棉区年发生3~4代,第4代为不完全代。明确了各世代的盛发期和主要寄主作物。阐明了棉铃虫在本棉区可以安全越冬。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且四周地埂是棉铃虫越冬的主要场所,冬灌可显著降低越冬蛹的存活率。结合多方面调查资料分析,初步认为本市棉铃虫虫源以本地虫源为主。同时,还在变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本地区棉铃虫各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关键词: 棉铃虫 生物学特性 消长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高寒阴湿区几种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对甘肃省高寒阴湿区4种主要农田土壤的11种养分状况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诊断,结果证明:(1)养分亏缺顺序为扁坡黑麻土N>P>Zn>S,何马家黑麻土N>P>K>S>Mn>Zn,黄绵土P>N>B>Mo>K>S,红粘土N>P>Cu>Mo>S,其它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2)上述方法能较好地用来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并能快速和比较准确地确定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及其缺乏程度。

关键词: 高寒阴湿区 土壤营养诊断 温网室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品质改良工作者提供通过分子生物技术优化HMW-GS组成方面的全面信息,综述了HMW-GS的基因克隆、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工程改良三个方面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迄今为止,被克隆和测序的HMW-GS基因已有20多个,即1Ax1、1Ax2*、1Ax2*B、1Ay1、1Bx7、1Bx9、1Bx17、1Dx2、1Dx5、1Bx20、1By8、1By9、1Dy10、1Dy12、1AxNull、1Bx14、1Bx23、1Dx2.2、1Dx2.1、1Dy10.1、1Dy12t等,还不断有新的基因被发现和克隆。克隆方法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以HMW-GS克隆作为探针筛选cDNA或基因组DNA文库,从而获得所需的靶基因序列,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另一种则是采用PCR技术。HMW-GS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主要有RFLP法、PCR法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法。目前已有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部分外源HMW-GS基因导入小麦,有效地改善了受体品种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小麦 HMW-GS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