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黄瓤西瓜新品种陇金兰的选育

长江蔬菜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陇金兰是以自交系FA26为母本、H1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个优质、早熟且适应性广的优良黄瓤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88天,果实圆球形,翠绿皮上覆有深绿色齿条带,果形整齐美观,果皮薄但较耐贮运,瓤色橙黄,肉质酥脆,口感细腻,汁多爽口,风味好,中心含糖量达12.5%以上,品质极佳。单瓜重3.0kg,产量3000kg/667m2左右。既适宜露地种植,又适宜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黄瓤西瓜 陇金兰 优质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限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的蒸散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河西地区农田水资源短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人工控制灌水的方法研究了春小麦的蒸散量阶段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蒸散量的影响因子及蒸散量与产量的关系,旨在为该地区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春小麦阶段蒸散量高峰值集中于灌浆期,占全生育期的41.3%~68.6%,其次为拔节期到抽穗期。不同生育阶段蒸散量的日变化为一单峰曲线,一天中16:00时达最大值,2:00时至6:00时为最低值。回归分析表明,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灌溉定额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拔节期至抽穗期蒸散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并与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用Jensen模型分析生育期不同阶段缺水与产量的敏感程度,以拔节期~抽穗期的敏感指数最大,为0.4238,说明此时期为春小麦需水的临界期。

关键词: 春小麦 有限灌溉 蒸散量 蒸散特征 产量 Jensen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芸芥形态特征特性及类型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生态地区的代表性芸芥材料研究表明,我国芸芥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可分为全缘叶芸芥(如和田芸芥)与羽状裂叶芸芥2大类型。和田芸芥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特殊,茎直立,茎杆光滑、无刺毛;基生叶和茎生叶均为完整叶,披针形,叶缘波状,叶脉脉序羽状,茎生叶略小,不抱茎,花蕾顶部光滑或被少量刺毛;花为乳黄色,花瓣上部开展,下部具长爪,具绿色脉纹;角果表面光滑,无毛,平生,紧贴于果轴,四棱状,先端具扁平的剑形喙;果梗粗,略长,种子卵形,灰色,千粒重3 g左右。RAPD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和田芸芥与其他材料的遗传距离最大,具有其特征带,聚类分析中,独自成为一类。和田芸芥生育期与其他芸芥相近,无生殖隔离现象。由此推断,和田芸芥可能是我国芸芥种内的一个新类型,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关键词: 芸芥 类型 形态特征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梯田集水增产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半干旱区梯田平均可拦蓄入渗92.4%的雨水径流及泥沙,正常年份2 m土层有效贮水量比坡地多112~184 mm,可基本满足当地春小麦160.7 mm的亏缺水分的补给;增加土壤水分的高峰期主要在3~5月和7月份,增加量为9.15~46.41 mm,对本区土壤水分的快速补充恢复和缓解5,6月份的“卡脖旱”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建成3年以上的梯田较10°以上的坡地增产幅度可达27.07%~52.78%,水分利用效率也高1.01~3.38 kg/(mm.hm2)。在限量供水条件下,相应的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17.9 kg/(mm.hm2),比旱作提高14.42%。因此,是半干旱区聚水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梯田 集水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死亡原因的初步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发生严重的情况,对该地果园叶片和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果园叶片全钾含量平均值为9.2 g/kg,叶片钠含量平均值为315 m g/kg,K+/N a+为29.2;而发病果园叶片全钾含量平均值为4.2 g/kg,叶片钠含量平均值为3 900 m g/kg,K+/N a+为1.1,与正常果园K+/N a+相比,相差26.5倍。正常果园土壤pH值为8.2,发病果园土壤pH值为8.6,相差0.4个单位;发病果园要比正常果园土壤水溶性N a+高84.9 m g/kg,初步认为秦安县苹果叶缘焦枯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土壤中钠盐含量过高所致。

关键词: 苹果 叶缘焦枯 死亡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三农发展的长期策略和近期措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要解决甘肃省的三农问题,必须制定以强化工农互动、协调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非农化”长期策略,并且要推行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推进具有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近期措施。

关键词: 农村区域经济 甘肃省 三农问题 非农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慢条锈品种成株期抗性组分分析

植物保护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2001-2003年对典型慢条锈品种成株期抗性组分测定结果表明,慢条锈品种具有如下特征:反应型和普遍率与快条锈品种差异不大,但病情指数低且上升速度缓慢;侵染点数少;潜育期相对较长;相对寄生适合度较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等特点。提出了潜育期和病情指数是田间鉴定品种慢条锈性与否的简易、快速方法。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慢条锈品种 抗性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武将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苗期病害试验

中国种业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名优中药材产地土壤重金属残留调查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甘肃省中药材产地土壤环境重金属残留,实现中草药的“土壤定向培育,”使其按人类需要的目标生长并富集有益元素,我们对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具有代表性的4个县的当归、柴胡、党参等主产区土壤样品的As、Cr、Hg、Pb、Cd和Cu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As、Hg、Pb、Cr、Cd和Cu平均含量分别为12.75、0.040、41.88、94.62、0.19、19.44 mg.kg-1,均没有超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规定的标准,中药材产地土壤重金属积累不明显,结果可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甘肃中药材产地 土壤 重金属 调查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提取物对番茄抗旱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海藻提取物处理番茄苗的结果表明,各处理浓度均可以提高番茄的抗旱隶属函数值,其中以2.0 g/L的海藻提取物效果最明显。海藻提取物提高番茄抗旱性的机理为:海藻提取物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和SOD酶活性,使叶肉细胞的粘滞性增强并降低了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从而提高番茄的抗旱性;施用海藻提取物后,提高了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基数,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番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该基数的基础上变化,并且其值始终高于对照;番茄叶片施用海藻提取物后,番茄的中部叶片的敏感性较其他部位叶片强,但不同部位的叶片对提高番茄单株干重和抗旱系数具有同等的效应;在土壤含水量为10.6%的水分胁迫下,用2.0 g/L的海藻提取物处理日光温室番茄植株,可使番茄最大节水率达到22.6%。

关键词: 海藻提取物 番茄 抗旱性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