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栽培管理对荻生长特性及生物质成分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草本能源植物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在华北地区的科学种植,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和灌溉处理对其生长特性、生物质成分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一个生长季,种植密度对分蘖、生物量和茎叶比影响显著(P<0.05);灌溉对茎叶比、干鲜比和生物量影响显著;施氮肥对所有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影响显著。在第二个生长季,种植密度对茎叶比影响显著;灌溉对分蘖影响显著;施氮肥对各生长指标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荻生物质N、H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种植密度4.0 plant.m-2降低了C含量;灌溉显著增加其生物质C含量,降低N含量;施氮肥增加了其生物质的N含量;灌溉与施氮肥的交互作用对荻生物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在灌溉条件下施氮肥降低了纤维素含量。栽培管理的关键是在合理种植密度基础上,通过适当灌溉补水和施肥优化其生长特性并提高生物质产量。


水分胁迫下旱地小麦品种形态及生理特性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04-2006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并结合室内模拟实验对甘肃中部广种的春小麦品种陇春18、陇春8139、定西24的抗旱形态特征、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分蘖力强、次生根条数多、叶面积较大的品种抗旱性强,干旱条件下产量高,陇春18大于陇春8139大于定西24;同时,室内模拟实验进行抗旱机理鉴定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耐旱品种陇春18和陇春8139胚芽鞘与主胚根生长受影响小,定西24较差。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系数高的品种旗叶光合速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慢。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4-8的抗锈机理及其特性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永良4号小麦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6次后进行再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诱发鉴定选择,获得了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4-8。研究结果表明,4-8在田间连续6个世代中均表现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混合菌系(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4、水-5、水-7、水-14等当前流行的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免疫;人工接种鉴定中,在苗期对上述混合菌系表现免疫,成株期分小种和混合菌种鉴定中仍表现免疫,说明4-8具有稳定遗传的抗性变异;接种条中32号小种后测定了4-8及其供体亲本叶片组织中的PAL、PPO、POD三种酶活性,结果分析表明,新品系4-8组织中的PAL、PPO、POD活性升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供体亲本的这三种酶活性也升高,但变化平缓,酶活性高峰值低,这种酶活性上的差异是新品系抗锈的生化基础;新品系4-8与其供体亲本相比,株高降低,生育期提前,有效穗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增加,而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数变少,株型与原供体亲本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依据。


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又称土壤养分状况综合评价法,研究河西灌区施钾对啤酒大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并确定甘肃河西灌区合理经济的施钾量。结果表明固定N、P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后,与不施钾比较,施钾的啤酒大麦的产量增加279~1325kg/hm2,增幅5.9%~27.9%,千粒重提高0.1~2.8g;钾水平在0~150kg/hm2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产量、经济效益、千粒重也随之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降低。说明施钾提高了啤酒大麦的产量与经济效益,改善并保证了啤酒大麦的品质,合理经济的钾用量为150kg/hm2。


关于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了甘肃省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农业的特点,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提出甘肃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优势和特色,强化区域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搞好对农公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