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外引亚麻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及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43份外引亚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了亚麻品种的系统分类,亚麻可分为六个类群。其中品种群Ⅰ包含两个亚群,第一亚群又包含两个亚类。第一亚类小区产量较高,第二亚类工艺长度最长,蒴果有开裂性,亚群Ⅱ有效分茎最多,品种群Ⅱ倒伏严重,品种群Ⅲ有抗倒伏性,株高最高,每果粒数最多,品种群Ⅳ抗倒伏,品种群Ⅴ千粒重最大,品种群Ⅵ主茎分枝数最多,单株果数最多,单株产量最高,这一类群总体性状比较优良,适用于生产。分析发现国外亚麻品种性状表现丰富,但是大多数在生产中没有直接利用价值,有一些材料的个别性状较为突出,可以作为育种亲本,品种23、12和24性状比较优良可以作为油用亚麻的矮源亲本,品种群Ⅵ的品种11和118单株果数多,单株产量高,是很宝贵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外引亚麻 品种资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对兰州市主要特色农业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明确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发重点及其区域开发格局,并从资源开发中要解决的问题、需避免的3个误区、要正确处理6种关系和落实的4项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 兰州市 特色农业资源 开发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转育模式的探讨

种子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扩大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应用范围,有必要开展辣椒雄性不育性的转育研究。转育亲本有5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S(Msms)和S(MsMs)的植株细胞中没有保持基因N,不能选育出保持系N(msms),不适于做转育亲本。因此从理论上探讨了基因型为N(msms)、N(Msms)和N(MsMs)3种亲本的转育模式,其中基因型为N(msms)的亲本的转育过程是最简单最理想的,因为其基因型具有保持不育系不育性的能力。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转育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孰优质梨新品种''N梨早8''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梨早8''''是由''''四百目''''*''''早酥''''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梨新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56g,果皮黄绿色,肉质细、酥脆,汁液多,石细胞少,风味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15.4%,品质好,在兰州地区8月初果实成熟.

关键词: 品种 早熟 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低色素普鲁兰生产菌株的复合筛选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对出发菌株001进行诱变和筛选各2轮,获得变异菌株GS228,多糖产量提高了1倍,而且无色素产生或色素淡化。通过比较菌落特征,变异菌株GS228菌落大小、质地和颜色明显优于出发菌株001。对诱变菌株GS228进行遗传稳定性实验,连续培养10代,结果表明:发酵液最终颜色为白色,最终pH为3.2~3.4,发酵液吸光值为0.280~0.295,多糖产量为20.11~21.09g/L,表明变异菌株GS228是稳定的,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关键词: 普鲁兰 紫外线 亚硝酸 高产低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

植物保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6、Pm13在田间抗病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亲本利用;Pm1+2+9、Pm2+6、Pm2+mld、Pm2+talent、Pm4+2 x、Pm4 b、Pm4 b+5、Pm20、Pm21、Pmxbd在田间抗性表现良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同时经过4年抗病性监测,从省内外2 638份小麦品种(系)材料中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92R137、贵农21等优异材料10余份,初步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库。文中还对抗病基因现状和利用及今后如何避免由于抗源单一化带来的白粉病流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小麦白粉病 抗病性 基因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疫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我国不少地区为害严重,成为我国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减轻其为害是辣椒增产增收的关键。了解辣椒疫病的抗性机制可为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辣椒疫病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抗性方面研究的主要成就,并展望今后辣椒疫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前景。以期为我国开展辣椒疫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抗性机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番茄冠层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膜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番茄冠层生长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随着灌水量的减少,相同生育期番茄冠层各生长指标生物量呈减小趋势;②不同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番茄冠层生物量中叶干重对产量影响显著;③适度水分亏缺有利于番茄冠层生长和提高产量,4419 m3/hm2是膜下滴灌适宜灌溉量。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灌水量 冠层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GA_3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外源GA3对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离子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GA3能显著缓解胁迫对黄瓜植株造成的伤害,25mg/L GA3缓解效果最好,可显著增加幼苗的生长量,减少了Na+、Cl-的积累,增强了K+、Ca2+吸收和运输的选择性,提高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气孔限制值(Ls),降低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外源GA3可有效增强黄瓜的抗盐能力。

关键词: 黄瓜 GA3 盐胁迫 离子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兴电灌区主要带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兴电灌区6种主要带田种植模式为对象,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在典型地块划定小区按籽粒、秸秆和根茬三部分测重并取样分析化验的方法,研究了各模式的养分输入与输出状况及其养分循环与平衡特征。结果表明:除小麦/黄豆带田出现氮亏空外,其它5种带田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循环都是良好的,但其平衡条件是有足够的农家肥投入和有豆科作物的共生固氮。农家肥提供了总氮量4.62%~8.93%、总磷量17.34%~22.31%、总钾量72.61%~82.07%的养分;豆科作物提供了总氮量14.08%~42.45%的养分;化肥氮和磷占其养分输入总量的52.27%~76.06%和61.40%~70.91%;由降水和灌水携入的N,P,K分别占其养分输入总量的8.35%~12.04%,3.72%~7.74%和9.20%~17.48%。从施肥结构来看,6种带田种植模式的氮、磷、钾养分输入比例极不合理,在生产上应提倡"控氮、增磷"策略,同时注重化学钾肥的施用,并推行秸秆还田和高茬收割技术,以提高养分循环再利用的效率。

关键词: 带田 养分投入 养分输出 养分平衡 兴电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