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品种合农126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亲本系谱分析
《现代化农业 》 2022
摘要:大豆品种合农126是以黑河38为母本、合交93-793(吉林20×北丰9号)为父本,采用梯级杂交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种解决了优良基因与性状聚合难的问题,生产表现不仅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强、适应性好,而且还表现优质、抗逆性强,应用前景广阔.该品种经过8轮系统改良创新,传承了核心祖先亲本与直接亲本的优良血统,聚合与累加了优良基因与性状,特别是含有5个国内重要亲本(合丰25、北丰9号、吉林20、丰收10和黑河54)和3个国外重要亲本(十胜长叶、尤比列和黑龙江41(俄罗斯)),品种拓宽了血缘,改良了遗传基础,实现了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好.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合农126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亲本系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适应性鉴定
《北方水稻 》 2022
摘要: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黑河市进行水稻适应性鉴定,对产量、抗病性、生育日数等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莲育1538、龙庆稻39号、莲汇6735、龙粳4411等4个品种较适合当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三省鹅产业现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中国禽业导刊 》 2022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鹅产品以其浓厚的绿色食品底蕴而持续升温,发展势头强劲。养鹅业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和资金回报率高等诸多优势而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一东北三省鹅产业现状1产区分布黑龙江省鹅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主要包括绥化、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地,东部佳木斯、双鸭山地区饲养量也逐年增加,牡丹江市林口县正在快速增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小麦叶绿素、叶面积指数及生育指标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明确东北春麦区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的最佳用量,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分析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减施措施对小麦生长时期叶绿素和叶面积指数及生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小麦叶绿素和LAI以全量化学氮肥(N)处理最高,分别为46.47 mg·dm-2和1.20。施用有机肥的处理中,50%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M1N1)处理小麦叶绿素最高,25%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M2N2)处理次之,全量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M)处理最低;M1N1处理和M2N2处理小麦LAI均为0.63,较CK处理与M处理提高了70.27%,较N处理降低了47.50%。虽然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氮肥没有明显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但处理后小麦各生育指标均高于CK和单施化肥处理,其中M2N2处理小麦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合理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能均衡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有助于小麦产量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灰与菌肥施用对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园艺与种苗 》 2022
摘要:[目的]研究露地覆膜栽培条件下秸秆灰、菌肥与饼肥和氮磷钾肥配施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施用饼肥和氮磷钾肥为对照,采用播种覆膜栽培方式,对秸秆灰成分及甜瓜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施用秸秆灰与菌肥能够提高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子蔓的茎粗,利于甜瓜干物质的积累.T2处理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其甜瓜产量达到34967.3 kg/hm2,较对照增加8.08%;甜瓜可溶性固形物中边糖含量达到10.02%、心糖含量达到12.91%,可溶性糖含量达到12.87 mg/g.[结论]可为秸秆灰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QTL定位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中SNP160K芯片对丰收24×通交83-611 F2群体252个植株及其亲本进行基因分型,构建了一张由5861个SNP标记组成的全长为3661.46 cM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定位到7个株高QTL,每个QTL可解释2.56%~10.41%的株高变异。qPH-6-1具有最高的表型变异贡献率和显性效应,可解释10.41%的株高变异,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分别为–1.72和18.94; qPH-18-1贡献率次之,可解释9.64%的株高变异,但具有最高的加性效应,达-12.42。在F2群体中筛选出11个qPH-6-1和qPH-18-1基因型为Q6Q6/Q18Q18的单株,平均株高167.00 cm;筛选出16个基因型为q6q6/q18q18的植株,平均株高为91.25 cm。在qPH-18-1定位区间内外增加23个SNP标记,将定位区间由766.97kb缩小至66.03kb,包含8个基因,结合基因注释和相对表达量差异分析,推测Glyma.18G279800和Glyma.18G280200可能与大豆的株高相关。本研究为大豆株型的改良提供了分子参考依据和遗传基础。
关键词: 大豆 株高 SNP 遗传图谱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嫩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碳足迹估算
《生态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松嫩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足迹特征,对于制订本地区固碳减排策略、发展低碳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该研究基于松嫩平原黑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在大豆-玉米-玉米典型轮作模式下,2013—2015年监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不还田旋耕CK、秸秆深施还田DSR、秸秆覆盖免耕SC)农田N2O和CH4排放变化,利用生命周期法估算农资投入和田间操作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分析碳足迹特征.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大豆-玉米-玉米轮作模式下,秸秆深施还田和秸秆覆盖免耕不影响土壤N2O和CH4排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氮肥生产、磷肥生产和田间耕作是影响农田碳足迹的主要贡献因子,占农田碳足迹总量的90%左右.2013—2015年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农田碳足迹最低,较秸秆不还田旋耕和秸秆深施还田处理分别降低4.5%和5.1%,原因是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减少机械燃油产生的碳排放.秸秆深施还田和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可以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平均分别增产5.1%和5.5%.综合而言,在松嫩平原大豆-玉米-玉米轮作体系下,秸秆覆盖免耕可以降低农田碳足迹并可提高大豆、玉米产量,是较适宜的耕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春玉米近二十年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变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变化,采用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2000—2019年174个春玉米田间试验中的522个玉米产量数据及近2000个成熟期养分吸收量数据,探讨玉米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率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玉米平均产量为7347 kg·hm-2,2010—2019年平均产量为8859 kg·hm-2,2010—2019年较2000—2009年玉米平均增产1512 kg·hm-2,增产率达20.6%;黑龙江省玉米平均收获指数2000—2009年为0.45,2010—2019年为0.50.玉米产量与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钾素,与磷素相关性最低.根据化肥施用及肥料利用率可将研究时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0—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氮磷钾肥利用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肥利用率在这三个阶段的平均值分别为38.5%、34.4%、39.4%,磷肥(P2O5)利用率分别为18.8%、15.8%、20.7%,钾肥(K2O)利用率分别为47.9%、46.4%、49.9%.研究表明,2000—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收获指数及肥料用量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肥料用量的增加是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硝化/脲酶抑制剂在玉米上的增产、增效及提质效应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采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是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及阻控农田土壤氮素损失有效措施.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常用硝化抑制剂Nitrapyrin(2-氯-6-三氯甲基吡咤)、DCD(双氰胺)、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和脲酶抑制剂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的抑制机理,阐述了硝化/脲酶抑制剂与氮肥单独配施或组合配施对玉米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作用效应.分析表明,硝化/脲酶抑制剂配合施用的协同增效作用显著,能够延长氮素释放周期,促进玉米氮素吸收,既可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又可改善玉米籽粒品质.未来建议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区域,在施用方法、影响机制、创新工艺等方面加强研究.
关键词: 玉米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区秸秆还田的改土培肥及增产效应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黑土区秸秆科学还田,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明确了当前黑土区秸秆直接还田模式、方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秸秆含有丰富的碳、矿质元素及纤维组织,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动,对于提升黑土区作物产量有积极效果,但应避免秸秆还田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因此可以因时、因地合理选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秸秆还田利用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