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演化博弈的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策略分析
《农家科技(下旬刊) 》 2020
摘要:演化博弈理论是将人的进化高度进行更加理性思考的过程,这种博弈理论是认为人通过不断的试验错误达到最终的博弈平衡,使得理性的思考过程更加具有真实性和生物净化原理的共性.农业科技资源目前被整合成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这些电子信息流形式,如果想要实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在研发博弈理论的框架基础之内,实现资源共享的动态演化分析.文章希望能够探讨在演化博弈理论之下的农业科技资源真实的共享策略和补偿机制,为相应领域内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炭疽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侵染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炭疽病是茶树上的叶部病害之一,在茶树上发生严重时会导致茶叶品质和质量的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根癌农杆菌GFP基因表达载体质粒EGFP-PSK2251和一株茶胶孢炭疽菌(GZCC20-0218)为材料,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构建茶胶孢炭疽菌的遗传转化体系,筛选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揭示转化子在叶片组织内定殖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与茶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在26℃,0.2 mol/L乙酰丁香酮(AS)诱导下得到转化子.对转化子进行绿色荧光检测、分子验证及遗传稳定性测定后,从而获得稳定遗传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菌株.同时,试验表明GFP标记菌株仍具有致病性.GFP标记菌株进行茶叶侵染试验时,7d后茶叶发病率达到100%.发病叶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胶孢炭疽菌的分生孢子可以在叶片的气孔和叶片组织内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双乙酸钠在FTMR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和0.8%的双乙酸钠,混合均匀后装袋密封发酵第7、21、35、49和70天时取样,对FTMR进行感官评定、常规成分含量、发酵参数以及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各组FTMR感官评定等级均为"优良",双乙酸钠添加量对FTMR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4%组FTMR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21和49天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各双乙酸钠添加组FTMR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49和70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 0.2%组FTMR具有较低的pH和较高的乳酸含量;FTMR中氨态氮/总氮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8%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除发酵第35天外的各发酵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TMR中乙酸含量在0.8%组有最大值.3)F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8%组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发酵第70天时几乎检测不出.4)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的pH以及常规养分和霉菌毒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乳酸和乙酸含量出现上下波动,各组均在发酵第35天时有较低的pH.由此可见,添加双乙酸钠能改善FTMR的发酵品质,抑制霉菌毒素的大量繁殖,减少干物质的损失;本试验条件下,双乙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在0.2%~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控制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在非洲菊上以2头/m2密度释放南方小花蝽,以西花蓟马的虫口减退率及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校正防效作为指标评价了其控害效果.结果显示:在释放南方小花蝽前期,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释放时间延长,控制效果显著提高,释放南方小花蝽21 d后的控制效果高达90.25%,而喷施化学农药的控制效果为?40.93%,释放南方小花蝽的控制效果远高于喷施化学农药处理,表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控制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离散小波算法定量反演贵州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索贵州精品水果植株生化组分的快速、精准诊断方法。【方法】以百香果叶片高光谱数据与相应叶片叶绿素含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数学变换、离散小波变换算法处理分析百香果叶片光谱数据,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算法提取敏感波段,并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构建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结果】离散小波变换与数学变换中的对数变换分离的低频信息能明显提升光谱对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能力,以基于离散小波变换L1尺度构建的模型较优,具有较高的估测精度与稳定性,其R2=0.578,RMSE=1.104。【结论】受复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影响,百香果叶片光谱数据内涵大量噪声,由数学变换、离散小波变换提取的高频信息对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能力较弱。与高频信息相比,低频信息对百香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能力较强。
关键词: 百香果 叶绿素含量 连续小波变换 偏最小二乘算法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肥对优质稻T香优557产量·米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目的]科学调整氮、磷、钾肥比例和用量,同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为建立更科学的施肥模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3413"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T香优557水稻籽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建立肥料效应方程,并探讨3种肥料间的互作效应.[结果]氮、磷、钾肥的施用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3种肥料配施的增产效果最优.其对籽粒产量的作用顺序为N>K>P.N2P2K3处理产量最高,为9 606 kg/hm2.氮、磷、钾肥的施用可以改善部分米质性状,如提高整精米率、胶稠度,降低垩白度.水稻养分总吸收量和每100 kg籽粒养分需求量均随氮、磷肥施用显著增加,同时养分干物质生产效率及养分稻谷生产效率则显著下降,且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也随之下降.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磷、磷钾和氮钾,互作差异达显著水平.利用肥料效应方程,得出该地区获得最高产量的氮、磷(P2O5)和钾(K2O)肥施用量分别为202.2、70.2和337.0 kg/hm2.[结论]肥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肥料用量及配比应在土壤自身养分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水稻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而确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ISSR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东方山羊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4份引进东方山羊豆种质及其29份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ISSR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并以PopGene 32计算其遗传参数,采用NTsys-pc 2.1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运用SHAN模型中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树状图.[结果]从24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良好且易扩增的引物,利用其从33份东方山羊豆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79条条带,其中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82.15%;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667~2.0000,平均为1.821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12~1.5740,平均为1.424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521~0.3322,平均为0.2509,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I)为0.2473~0.4976,平均为0.3813.这些种质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0.5696~0.9241,平均为0.7623,在0.7140处可划分为三大类群(Ⅰ~Ⅲ),分别包含25、3和5份种质材料,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相互混杂分布.[结论]东方山羊豆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遗传多样性较第Ⅰ类群更丰富,具有优良亲本基因源选择的潜力,可作为东方山羊豆不同亲本选配和杂种优势加以利用.
关键词: 东方山羊豆 种质资源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