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枸杞红瘿蚊入土、出土及其在土壤中活动规律
《林业科技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枸杞红瘿蚊主要集中在3 cm土层,9 cm土层内只有少量分布,在土中活动方向上没有差异。幼虫入土初期的灌水可促使幼虫下潜;化蛹羽化时幼虫上迁至土表,此时灌水可使上迁变得困难。枸杞红瘿蚊在土中移动水平距离是12.5 cm。


不同类型菜田和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土壤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灌淤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不同类型菜田(露地菜田和蔬菜保护地)及农田土壤的P素状况,以及蔬菜保护地土壤P素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露地菜田、蔬菜保护地土壤全P、无机P、有机P、Olsen-P的平均含量是一般农田土壤的1.43~8.30倍,土壤Olsen-P占全P的比率显著高于一般农田。蔬菜保护地土壤各形态P素主要积累在0~30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形态P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各土层Olsen-P、Ca2-P、Ca8-P、Al-P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Fe-P、O-P、Ca10-P。


宁夏枸杞炭疽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宁夏枸杞炭疽病原(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2 -31℃为最适温度,有利菌落生长、产孢,接种孢子6 h可萌发。相对湿度90%(RH)以上时,有利孢子萌发。碳源以葡萄糖、甘露糖对菌落生长有利,可溶性淀粉对产孢有利。氮源以蛋白胨菌落生长最快,硝酸钾、蛋白胨、尿素产孢量较大。孢子喜在弱酸条件下萌发,pH值4-5时有利菌落生长。连续光照有利菌落生长、产孢。10℃以下,40℃以上不能正常产孢,萌发。致死温度为55℃。


宁夏毛乌素沙地不同恢复措施对物种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区为研究对象,对荒地(对照)和种植不同密度的柠条林的恢复措施条件下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柠条林带间距的增加群落结构更趋稳定。由对照的不稳定一年生植物虫实、猪毛菜逐步向稳定的多年生植物白草、赖草、草木犀状黄芪演替。植物群落盖度表现为柠条10m带间距>7m带间距>对照>4m带间距。群落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柠条10m带间距>4m带间距>对照>7m带间距。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而生态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相负相关


5+10亚基背景下不同组成类型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宁夏灌区近两年育成的部分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品质性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利用SDS-PAGE电泳图谱技术对22份小麦材料进行了HMW-GS组成分析、主要品质性状分析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5+10亚基背景下,不同亚基、亚基组成类型的沉淀值方差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蛋白质含量与面筋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与干面筋含量显著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面筋指数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间相关不显著;(3)在17+18、5+10亚基存在时,2*亚基对提高沉淀值、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作用大于1亚基;(4)2*、17+18、5+10优于其它亚基组成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