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亚洲棉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的研究
《中国棉花 》 1987
摘要:一般认为棉属植株的组织离体培养难以得到活力旺盛的愈伤组织,而且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容易发生老化和变褐色。有关细胞悬浮培养的报道更少。James等(1978)用克劳茨基棉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经4~5次继代培养后死亡。本试验用亚洲棉红叶中棉品种131花药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成功地建立起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稳步发展我省小麦生产之管见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0%,占粮食复种面积的30%左右。 建国以来,我省小麦生产发展较快,亩产由建国初期不足50公斤到80年代中期已过250公斤,单产增了四倍,总产在1984年已达90亿公斤,为建国初期八点五倍。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近年来,启东县夏大豆遭受食心虫危害较严重,豆粒虫食率一般为20~30%,严重的超过70%。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大豆食心虫又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图1)。 一、生活习性和消长规律 1.生活习性 成虫从傍晚开始至午夜之间为活动盛期,飞翔力较弱,对白炽灯、黑光灯趋性很弱。羽化初期雄蛾多于雌蛾,盛发期雌雄比近似1:1。据室内饲养观察,平均每头雌蛾产卵40粒左右。在田间,卵产于豆荚表面的荚毛之间,绝大多数一荚一卵。卵期一周左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吐丝结网,后蛀入荚内取食豆粒。大豆成熟时,幼虫陆续脱荚入土越冬。翌年8月份开始,土壤达到一定湿度后,幼虫上移至表土层化蛹羽化;若土壤干旱,湿度不够,发生期就推迟。


陆地棉与雷蒙德氏棉种间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及细胞学
《作物学报 》 1987
摘要:本文研究了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2n=4x=52,品种为岱字棉15号)×雷蒙德氏棉(G.raimondii Ulbr.,2n=2x=26)种间杂种三倍体 F_1(2n=3x=39)、六倍体 F_1(2n=6x=78)、四倍体F_2(2n=4x=52)和六倍体 F_2(2n=6x=78),一些形态和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杂种后代表现双亲性状,并进一步证实了雷蒙德氏棉具有改良栽培陆地棉品种纤维品质的潜在优良特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三倍体 F_1最不规则,加倍后代配对染色体的比例明显增加,每细胞染色体平均构型三倍体 F_1为14.14Ⅰ+11.95Ⅱ+0.30Ⅲ+0.02Ⅳ;六倍体 F_1为1.78Ⅰ+36.43Ⅱ+0.73Ⅲ+0.29Ⅳ;六倍体 F_2为0.55Ⅰ+36.55Ⅱ+0.12Ⅲ+1.00Ⅳ;四倍体 F_2为1.47Ⅰ+25.02Ⅱ+0.09Ⅲ+0.05Ⅳ。文中对杂种后代的细胞学行为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CIMMYT的玉米改良
《世界农业 》 1987
摘要:自1980年以来,各国利用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材料育成的品种和杂交种有170多个,每年直接种植CIMMYT改良群体的面积在300万公顷以上,年增产玉米60多万吨。


第二次中日生物技术科学讨论会概要及日本生物技术发展近况
《生物技术通报 》 1987
摘要:一、前言第二次中日生物技术科学讨论会于1987年1月20日至23日在日本筑波农林园地的农林水产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举行。中国代表团成员共9人,由农牧渔业部科技司计划处处长、部生物技术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朱鑫泉任团长,北京市细胞工程实验室主任胡道芬任副团长,其它7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江苏农科院遗传生理所、江苏里下河地


“同症不同原”的两种枯萎病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种植西瓜的农户,常常为成片瓜茎枯死而苦恼。西瓜苗期有立枯病,蔓藤上有蔓枯病,茎枝和根上有枯萎病。其中,枯萎病是常见而又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西瓜枯萎病是由一种镰刀菌的真菌致病危害的,病原菌包含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niveum(E.F.Smith)Snyder & Hansen。这种病原菌可以破坏维管束,引起幼苗倒伏和成株的萎焉,是西瓜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提起西瓜枯萎病,有一些人尤其棉区农民就自然地联想到棉花枯萎病,其实同为“枯萎病”,严重发生的田,均可造成


用~(60)Co辐照小红果种子打破休眠期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小红果即野生山楂,系蔷薇科,学名为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因其秋冬季红果累累、经久不凋,十分可爱,故为园林庭院的常用观果树木,也可用来作篱笆与盆景材料。生产上多采用播种繁殖,但其种子的休眠期长,一般需砂藏两冬一夏始能发芽,即今冬采收,要到第三年才能春播,发芽率仍较低,最高仅为30%左右。试验采用~(80)Co-r射线辐照;刺激小红果种子,打破其休眠期,使其能在收获后即可播种。两年来的试验均获成功。


抗病高产番茄一代杂种——苏抗三号
《中国蔬菜 》 1987
摘要:该品种为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优良一代杂种,由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 此一代杂种属于无限生长,中熟类型,抗病性强,除高抗烟草花叶病毒病外,还较抗旱疫及斑枯病。生长势极强、株型大,在高温季节也能正常生长。第8—9片真叶着生第一花序,每株坐果13个左右,果型大,单果重150克以上。呈扁圆形,果皮大红色,果肉较厚,较耐贮运,果实酸甜适中,一般栽培条件下,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其中早期产量占总产量30%左右。 1983~1984年参加全国番茄新品种区试。经14个点两年试验,其早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果型及品质等五项指标综合评定,在中晚熟组中居第一位。 此一代杂种栽培适应性广,除已在江苏省种植外,近年来已推广到广西、四川、安徽、陕西、上海、云南、福建、河南、辽宁等省市,普遍表现良好,深受群众欢迎。根据各地大面积栽培结果,能比当地主栽品种每亩增产20~30%,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栽培要点:采用冷床、温床或电热加温床育苗均可,南京地区12月底至1月初播种,苗龄以80~100天为宜,幼苗具二片真叶时分苗,苗期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徒长,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练苗,定植时进具8—9片真叶,显蕾而不开花的粗壮大苗,一般在断霜后4月上中旬定植于大田。定植地施基肥5000公斤及过磷酸钙25公斤/亩,亩栽3000多#,采用单杆整枝,生长期间追肥2一8次。一 此一代杂种特别适合露地丰产栽培及高温季节延后栽培。 注: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有种子供应。抗病高产番茄一代杂种——苏抗三号@徐鹤林$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陆春贵$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苹果贮藏期病害防治研究
《落叶果树 》 1987
摘要:本文研究了苹果贮藏期病害种类,发病与贮藏力的关系,及不同药物防腐试验。南京地区苹果贮藏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轮纹病、霉心病和虎皮病。发病率因产地、年份、品种、贮地、温湿度等因素而变化;苹果贮藏前期以炭疽病为主,中期以轮纹病、后期以霉心病、虎皮病为主。不同药物对苹果不同品种防腐效果不同,以苏保1号防腐效果较好,但仍需从果品产前到产后进行“综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