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大粒稻种资源的性状遗传与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 1987
摘要:用云南稻种资源中的大穗大粒品种与半矮秆推广品种杂交,于分离世代分析了百粒重、株高、每穗粒数和单株穗数的遗传表现。对云南大粒稻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百粒重、每穗粒数和单株穗数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株高既受主基因控制,也存在着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百粒重、每穗粒数都与株高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但与单株穗数相关不密切。分离世代中,大粒多粒的植株一般较高,但加大分离群体,可以选到植株较矮、穗大、粒多的后代。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
《农业科技通讯 》 1987
摘要:半个世纪来,植物生理学家们发现有五大类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合成了许多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它们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如促进插枝生根,加速植株生长;促进种子、块根、块茎等萌芽或抑制它们发芽(贮藏的需要);矮化作物,改良作物的株型,防止倒伏,诱导开花,防止落花落果或疏花疏果;形成无籽果实,催熟,杀除杂草等。目前已用于商品生产的有:用2.4—D,


对扩展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思考
《技术经济 》 1987
摘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发展经济的总方针以后,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农业领域内同样如此.因此,农业技术经济学已经开始显示出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这门学科在教学、科研和行政领导部门共同努力下,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从生产实践看,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发展和变化,却又远远快于学科的发展,因而出现对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需要加以扩展的若干挑战.
关键词: 研究领域 农业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领域 农村经济 扩展 种植业 经济建设 农业技术经济学 学科


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防治棉虫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长江—10型、工农—16型、单管等手动喷雾器常规喷药,喷水量多,用药量大,工效很低,农药严重浪费,土壤、水源及环境也受到污染。1980年,我们开展了手动喷雾器低容量喷雾部件的改进,应用0.7~1.0毫米孔径钢玉瓷喷片,收到了雾滴细、喷雾角大、流量小、喷片耐久性好等效果。其使用寿命是铜片的130倍,是不锈钢片的20多倍。


苏南丘陵农田草地建设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在苏南丘陵地区以草为纽带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丘陵地区草地农业系统,对提高养殖业的商品率,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初步调查了农田草地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中为民致富的作用;研究了农田草地建设的适宜草种及其科学的搭配模式,分析了集约化农田草地给养殖业(奶牛)带来的效益。


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快速诊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病毒核酸方法的改进
《畜牧与兽医 》 1987
摘要:作者对 Herring 氏等(1982)和江杰元等(1985)报道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连续电泳作轮状病毒感染快速诊断方法加以改进。把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改为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圆盘电泳;把电极缓冲液由 Tris--磷酸缓冲液改为Tris—甘氨酸缓冲液,使电泳时间由17小时缩短至70分钟,银染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又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柱比制备凝胶垂直板方法简单,且可节约胶料一半。结果,除保持诊断的正确性和检出率外,核酸线条更为清晰,我们用改进的方法和 Herring 氏等报道的方法同时检测了42份仔猪腹泻粪样,12份犊牛腹泻粪样,28份婴儿腹泻粪样和4株猪轮状病毒的细胞培养毒,两者阳、阴性的符合率达100%。


多效唑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1984~1987年,我们进行了应用多效唑矮化秧苗、培育壮秧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和方法 供试品种为汕优63和龙睛4号。每亩秧田(或苗床)喷施多效唑水溶液60公斤(或每亩用药量加60公斤水)。喷药后分别调查苗高、叶片叶鞘长度、苗基宽、分蘖数、发根力,测定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


秋甘蓝一代杂种苏晨1号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甘蓝一代杂种优势显著,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一代杂种种子国内外都已做了大量工作,选育出了大批优良一代杂种。为了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一代杂种,本所于1976年开始利用南京地方品种晨光平头进行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及杂种选配工作,育成早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苏晨1号,在省区域试验及全国区域试验中均表现良好,是一个适合早秋栽培或秋季栽培的优良品种。 一、选育经过 亲本材料之一的晨光平头系五十年代南京地方秋甘蓝品种,经多年选育,表现中熟、


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7
摘要:关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指标问题国内外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极不一致,在同一类型水稻上的防治指标相差10倍左右。笔者1982~1985年采取在池子笼罩、田间笼罩内以接不同密度纵卷叶螟幼虫和剪叶模拟等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水稻进行了经济阈值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点大面积示范推广。 材料和方法 1.池栽水稻不同生育期接虫 调整盐粳2号播栽期,使其在二代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期具有孕穗、圆秆拔节和蘖三个生育期。孕穗期处理1985年4月25


少(免)耕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
《作物杂志 》 1987
摘要:南方麦区自60年代就开始试行免耕法种麦,由于免耕方法和配套措施未跟上,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70年代后期发展很快。江苏省1986年少(免)耕麦田面积达1600多万亩,占三麦播种面积的3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几年来,我们研究了少(免)耕麦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供有关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