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稳定蔬菜基地 发展蔬菜生产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近十多年来,蔬菜生产基地不稳,新老菜地的交替变迁是影响蔬菜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75年以来,全省大中城市老菜地被征用的面积达11.11万亩,占常年性菜地面积的61.72%。常州市1974年至1982年全市共征用菜地8166.1亩,致使1978年以前发展的菜地面积仅剩50%左右,1966年以前的菜地只剩7.4%。南京市现有专业菜地由粮改菜的面积占60%以上,主要专业菜地的地理分布由近郊5公里以内延伸到10公里左右,最远的菜地离城达25公里以上。无锡、苏州、常州、南通等市,历史上形成的邻县商品菜生产供销渠道亦被中断或削弱。这样必然导致城市蔬菜供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各种瓜菜用紫胶涂料保鲜贮存试验

生物质化学工程 1987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中国林科院林化所生产的紫胶水果涂料对新鲜瓜菜(西瓜、茄子、辣椒、蕃茄、青蒜薹、黄瓜等)贮存保鲜应用的效果.试验表明,这些涂料对减少贮存腐烂、降低水分蒸发以及保持蔬菜鲜绿都有明显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桃芽苗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果树科学 1987

摘要:桃为结果早,收益快的果树种类之一。一般种植三年,每亩产量可达250—500kg。进入盛果期,如果栽培管理良好,在江、浙一带亩产可达1500—2000kg,北方亩产还可提高到2000kg以上。产值远远超过大田作物。因此,各地扩种桃园已形成一种趋势。 由于桃园发展迅猛,桃苗供不应求。不少育苗单位,采用快速育苗技术以缓和部分供需矛盾,同时,也供应接芽尚未萌发的苗(芽苗)应急。但是在使用芽苗建园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缺株严重的现象,有的桃园缺株高达50%以上,在补栽过程中,又因预备苗不足,还可能造成品种混杂,天长日久,将会给生产上带来严后果。 芽苗栽植成活率低的原因,既有苗木的质量问题,亦与栽培技术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杂交稻生产中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汕优63存在两种基因型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汕优63在我省种植面积已达600万亩以上,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汕优63的纯度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一、汕优65的纯度情况 自从1983年我们应用酯酶同工酶测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以来,很多单位已不去海南岛而是在本单位自己建立同工酶分析室鉴定纯度,有的则把样品送来我所进行鉴定。我们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汕优2号、汕优3号、汕优6号、Ⅴ优6号,汕优桂33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自汕优63推广以来,种植面积扩大很快,送检样品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在测定这个品种的纯度时,发现汕优63样品酯酶同工酶酶谱不一致,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6A型和5A·6A互补型(表1,图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仙阳酊治疗奶牛不孕症

中国兽医科技 1987

摘要: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奶牛患不孕症的约占成母牛的25%。我所自1979年以来应用复方仙阳汤治疗卵巢静止、持久黄体性不孕症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由于煎煮费时,用药量较大,应用有所不便。为了便于推广应用,1982年我们将复方仙阳汤制成酊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奶牛不孕症50例,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六优1号的选育及其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六优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培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现将六优1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其栽培利用技术分述于下。 选育经过 1.不育系六千辛A的选育 六千辛A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而成的中粳不育系。转育工作始于1977年,以后选不育株与父本连续回交。据测定:B_6F_1群体的不育株率即达100%,不育度达99.5%,B_8F_1不育株率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育种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Ⅲ.轮回选择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1919年Hayes提出了在玉米育种中使用轮回选择的问题,1940年Jenkins再次提出此问题。轮回选择主要用于玉米的群体改良,或用于选育自交系。 美国在玉米育种中采用轮回选择法,改良了一批玉米群体,选育了不少自交系,已引起世界各国重视。目前,除玉米外,小麦、大麦、燕麦、水稻、高粱、大豆、烟草、甜菜、甘蔗、甘薯、苜蓿、三叶草等作物的育种也开始应用轮回选择法。这种方法所以受到重视,是有其原因的。首先,从轮回选择方法讲,虽然种类较多,但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从原始轮C_0中分离出后代,经过试验、选择、鉴定出优良系;优良系重组(一般采用杂交、自由授粉)产生C_1轮,同样经过试验、选择、鉴定出优良系,再经过重组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阶段棉红铃虫防治策略管见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棉红铃虫繁殖力强,成虫产卵、幼虫危害都比较隐蔽,防治适期往往难于掌握。目前对红铃虫的防治还缺少可供利用的生物因素,因此,药剂防治次数逐年增多,成本加大,影响棉农经济收益,破坏棉田生态平衡。针对这些问题,从1981年开始,我们就红铃虫田间种群消长以及影响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虫花脱落及其对棉株座铃的影响,危害棉铃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方面,结合新发展的高效低毒药剂进行了研究。根据几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近缘野生种在育种中的利用

农业科技通讯 1987

摘要:作物的近缘野生种是作物育种开拓新的抗病、优质、抗逆等基因的重要来源之一。甘薯的某些近缘野生种也具有甘薯所没有的种质基因。应用种间杂交技术将甘薯(Ipomoea)属野生种的优良种质导入甘薯,是甘薯育种的新途径。甘薯近缘野生种的研究和利用在国内外已日益受到重视。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美国先后开展甘薯近缘种的收集和研究利用工作。在甘薯的起源、进化、分类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甘薯育种中应用,日本获得了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茎尖培养批量成苗

江苏农业学报 1987

摘要:1985年,我们通过人工培养陆地棉茎尖取得再生植株。近二年,在改进培养基后,取得了两方面的进展:1、再生苗基部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分化出大量再生植株;2、茎节腋间产生不定芽,形成多苗或丛芽。并取得一次再生完整植株或分茎叶和生根二阶段产生植株。发现基础培养基SJ-1附加2,4-D和2ip或KIN,葡萄糖或蔗糖,出现绿芽(头)频率较高于MS培养基。研究结果指出,陆地棉茎尖人工培养诱导批量成苗,要求营养和激素条件较宽,愈伤组织再生效率高,一个茎尖经2个月培养可产生5个苗。采用了海岛棉杂种茎尖培养,结果相似。

关键词: 茎尖 批量成苗 再生植株 SJ-1培养基 陆地棉 海岛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