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近缘种属及其衍生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和利用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白粉病日趋普遍而严重.危害麦田面积据二十多个省的初步统计达4D00万亩左右,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 小麦白粉病系气流传播病害,再侵染频繁,小麦的地上各部都可受害,流行年损失严重。虽有药可治,但面广量大,难以普及。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收效受益最佳的手段。而抗源筛选则是抗病育种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众所周知,小麦品种的遗传基础日益狭窄,主要是抗源贫乏,趋于单一化。


桑稻混栽区撒施包衣式杀虫脒杀虫双颗粒剂可保家蚕安全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用杀虫脒、杀虫双喷雾防治稻虫,药雾随风飘移到桑树上,家蚕吃了沾上药液的桑叶即中毒死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83年我们在溧阳南渡乡采用捏合挤出工艺生产的3%杀虫脒、杀虫双颗粒剂防治稻虫,每亩2.5公斤,以期药剂不再飘到桑树上。不料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颗粒互相挤压摩擦造


中国水稻的气候资源与气候生态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 》 1986
摘要:气候条件对水稻生长发育、品种的应用、稻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等,均有很大影响。我国稻作气候资源丰富,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主产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由于我国稻作区域辽阔,南北横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东起海拔1—2米的沿海平原,西至海拔2,600米的内陆高原,境内丘陵平原交错,山峦重叠,


不同颜色地膜对光谱的透射反射与吸收性能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不同颜色地膜应用于地面覆盖栽培具有特异的性能与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类地膜对不同波长的太阳光谱具有不同的透射、反射与吸收作用,因而有着不同的光热效应与特殊效果。本试验是在研究蔬菜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效果的同时,研究各自对不同波长太阳光谱的吸收与反射特点,及其增温等特殊应用效果,为有色地膜在蔬菜生产中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依据。


丰产抗病番茄——苏抗三号
《江西农业科技 》 1986
摘要:该品种为高抗病毒病的一代杂种,由江苏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育成。苏抗三号在1983~1984年参加全国番茄品种区试,经14个点两年的种植表现:其早期产量、总产量、抗病性、果形及品质等五项指标综合评定结果:在15个中、晚熟品种中居第一位。 苏抗三号适应性广,除在本省种植以外,近年来已推广到广西、四川、安徽、上海、河南等9个省、市,普遍表现良好,深受群众欢迎。


苏北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初报
《中国果树 》 1986
摘要:一、基本情况江苏省北部的徐州、淮阴、连云港三市是全省苹果集中产区,现有苹果树18万亩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80%以上。本区位于北纬32°~35°,年平均温度13~14℃,1月份绝对低温常年为-1℃左右,个别年份(如1967年)1、2月间可达-20℃以下,一般落叶果树未见有明显冻害发生。


洁霉素(林可霉素)对猪霉形体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畜牧与兽医 》 1986
摘要:盐酸洁霉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患猪霉形体性肺炎杂交猪54例。以50毫克5天一疗程,疗后4周症状消失者52例,康复率占96.29%。治疗二花脸病猪55例,剂量增加2~6倍,分别用50~100。毫克连续2~3个疗程,症状消失者18例,康复率仅占32.72%。结果表明:洁霉素对杂交猪疗效显著,而对二花脸疗效较差。说明,疗效与品种之间差异明显。


农业应用微电脑的选型问题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电脑的应用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农业部门应用微电脑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显示出巨大的效益。各级农业科研、生产部门都迫切地需要应用微电脑,以提高农业科研业务和农业生产管理的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现就目前农业应用微电脑的选型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供参考。


大麦受精过程及胚胎早期发育
《江苏农业学报 》 1986
摘要:观察了大麦雌雄性配子的融合过程及其幼胚的早期发育。结果表明:(1)授粉后1小时,两个精核分别进入了卵核和极核。(2)此后,精核染色质在卵核中逐渐散开,随之雄核仁出现,并增大其体积。然后,两个核仁互相融合,形成1个大核仁的合子。精卵融合属分裂前类型。(3)精核与极核融合的形态变化和精卵融合基本相同。3小时,形成初生胚乳核。三核的融合,可能属分裂后类型,其核仁并不融合,而是在分裂的过程中各自消失。(4)7—9小时初生胚乳核分裂,形成游离核,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五天时,在胚端开始形成胚乳细胞,亦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5)12小时,当形成一定数量的游离核时,合子才开始分裂。可见大麦胚的早期发育方式与小麦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