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影响棉花红铃虫产卵有关因素的观察

中国棉花 1986

摘要:在影响红铃虫产卵的多种因素中,以温度和食料对红铃虫的蛹重、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较大。1982~1984年就温度和食料两个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1、温度对红铃虫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1982年6至7月将25℃定温室内当日羽化的健蛾单对交配,分别放在18℃±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ht 3基因在杂种小麦中的利用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摘要:在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中导入Tom Thumb(大拇指矮)的Rht 3基因,育成显性矮秆雄性不育系。1983—1985年连续三年鉴定结果,由显性矮秆不育系配制的杂种小麦,产量可超过高产常规品种的15%左右,株高75—85em,有极强的抗倒性。 具有Rht 3的矮秆不育系与中高秆恢复系的杂种F_1株高,可由不育系或恢复系的株高调节。Rht 3与株高修饰因子的结合,能产生40—80cm的矮秆(或半矮秆)系。掌握不同株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可配制适合某一要求的半矮秆杂种小麦。利用Rht 3矮秆不育系配制半矮秆杂种小麦,如同利用Rht 1,Rht 2选育半矮秆纯系品种一样,都会在小麦育种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半矮秆杂种小麦 T.timoPheevi 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Rbt 3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湿状况和肥料碳氮比对稻田肥料氮素转化的影响

土壤学报 1986

摘要:本文应用~(15)N示踪法,测定并探讨了土壤中三种水分状况及四种不同C/N值肥料对肥料氮素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肥料C/N值均对水稻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相比之下,土壤水分的影响似更大。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率,淹水栽植高于旱植,氮素固定在旱地条件下作用加强,淹水并有一定渗漏的土壤上肥料氮的损失最大,示踪结果说明从土壤渗漏液中淋失的氮素80%以上为土壤固有氮素,相对而言肥料氮的损失较低。试验还表明肥料中碳氮值与肥料氮的吸收利用率之间呈负相关,与肥料残留率呈正相关。此外,本试验还测定了土壤水湿状况和肥料碳氮值在土壤氮素转化中的作用,讨论了当土壤氮素矿化和固定作用相等时,有机肥的碳氮临界值及其实用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茎尖快速繁殖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6

摘要:近几年来,葡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一批鲜食用人粒葡萄品种相继引入我国,用常规繁殖方法已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六十年代起国内外曾研究用组织培养方法,从葡萄茎尖组织培养得到植株,但由于在培养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使这项技术不能用于生产。我们自1934年起开展茎尖培养技术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初步成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故道国光苹果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86

摘要:国光苹果是我国晚秋及冬春果品市场上的主要水果,是北方丰产优质晚熟苹果品种。五十年代后,苏北黄河故道地区大量引种,1982年统计,江苏省国光种植面积占苹果栽培面积25.34%。由于我国幅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等原因,国光苹果在故道地区常表现迟果、低产、品质劣、不耐贮,大小年结果明显。在国光品种比重大的果园,经济效益低,为此我们在故道徐州果园探讨了国光苹果栽培技术。在土壤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镇丘陵地区甘兰型油菜硼肥试验研究

土壤肥料 1986

摘要:宁镇丘陵地区缺硼现象相当严重,近年来太湖平原、里下河及沿江地区也不同程度发现土壤缺硼现象,甘兰型油菜“花而不实”现象逐年严重,妨碍油菜扩大面积,通过施硼可大幅度提高单产。1983—84年的盆栽和田间试验,通过硼肥底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在扩大示范的基础上,普遍强调底施硼肥,已推广应用百万亩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五大稻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摘要: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是全国“六五”期间攻关项目。在1980年国家提出“病虫综合防治”设想和各参加单位原有工作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通过三年来(1983—1985)的协作攻关,成效比较显著。开发出十项关键性综防技术,基本上形成了我国五大稻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各稻区区域性综防要点,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影响,改变了“单一病虫”的防治局面,使水稻病虫防治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有计划地开展综合防治的历史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盲椿防治技术的探讨

中国棉花 1986

摘要:棉盲椿在棉花子叶期和真叶期危害能造成无头苗、多头苗和大量破叶;在蕾期危害嫩头,造成破头疯长,并直接危害幼蕾造成大量脱落;在铃期危害幼铃,形成僵铃和畸形铃,产量明显降低。三年来根据棉盲椿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辐射新品系——R462的同工酶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摘要:同工酶技术是目前生物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已普遍应用于遗传、医学、植病分析、杂交优势等方面,原于能应用于农业科研中诱变出的良种日渐增多,而同工酶技术应用于该方面尚少。因此,我们试图探讨应用同工酶技术研究水稻辐射新品系R462的辐射效应,为鉴定辐射新品系R462提供依据。 实验取材于:农垦57、台中育39及其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小麦后期发育特性研究——Ⅰ.低温对不同小麦品种花粉发育的影响

作物学报 1986

摘要: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低温(9℃和11℃)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花粉发育阶段(四分孢子至开花)的影响。1、在低温下,不同小麦品种的花粉发育速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在9℃下最快与最慢品种相差8天。2、有些品种的花粉发育速度对温度反应较敏感,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其开花期显著提早或推迟。有些品种则不很敏感,当温度改变时,对开花期的影响则较小。3、不同小麦品种在花粉发育阶段耐低温的能力不同。有些品种耐低温力强,结实率较高;有些品种耐低温力弱,结实率低。本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熟小麦品种的发育模式和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