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提高尿素增产效益及预防烧苗的措施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尿素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化肥品种之一,近年来使用量迅速增加。多年来,由于尿素的使用方法不合理,氮素利用率低,损失较大,据全国同位素试验统计,利用率仅为27%,我们的试验结果为30~45%,也就是说,施入田间的尿素有一半以上浪费。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施肥技术,把利用率提高到60~70%,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曾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尿素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在宁镇丘陵地区进行了改进尿素使用技术研究,探讨提高尿素增产效益的途径。


免少耕麦田的看麦娘化学防除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看麦娘(包括日本看麦娘)是喜湿性禾本科杂草,广布于我省中性至微酸性粘质土壤的稻茬麦田。随着稻麦连作面积的扩大及免耕种麦的推广,全省受害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以上,尤以太湖地区免、少耕麦田看麦娘危害严重。


大豆品种抗花叶病的鉴定方法与技术规范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大豆花叶病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受害植株籽粒脂肪含量降低0.5%左右,单株减产15~90%,感病品种减产幅度为10~50%,一般减产25%左右。对花叶病的防治,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利用抗病品种。我国对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亦引起广泛重视,但对抗花叶病资源的鉴定方法、品种抗性分级、评价标准及有关接种技术等,尚有待统一和规范化。因此,我们结合鉴定工作进行了如下试验研究。


家兔鼻炎病原菌上呼吸道感染试验
《江苏农业学报 》 1986
摘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简称S.t)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下简称P.m)和/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以下简称B.b)感染健康家兔,研究对家兔的致病力。用S.t,S.t+P.m,S.t+B.b和S.t+P.m+B.b分别感染四组家兔,每组5只。接种鼻腔后5天,全部试验兔均出现鼻炎症状,有的患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双或三病菌棍合感染的家兔,鼻炎期比单一S.t感染兔显著(P〈0.01)增长。S.t+P.m混合接种兔,鼻炎临床症状比单一感染S.t的严重(P〈0.05)。三种病菌混合感染组,鼻炎临床症状最重(P〈0.01)。由此表明,鼻炎病原菌的混合感染能增强家兔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力。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变化与我省粮食生产的新任务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近几年来,我省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量增长极为迅速。据省统计局家计调查资料,1984年城市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比1978年的增长比例为:粮食-5.4%,食油98.7%,鲜菜15.8%,猪肉50.2%,牛羊肉15%,家禽81.3%,鲜蛋67.1%,水产品78.2%,食糖80%;农村人均增长率依次为9.5%,107.4%,22.7%,112.6%,75%,201%,194%,114%,115%。尽管目前农村居民的各种副食品消费量比城市居民低,但其增长速度却大大高于城市居民。


玉米育种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Ⅱ.选育自交系基础材料的商榷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选育玉米自交系所用的基础材料大致有三种:自由授粉群体(地方品种)、各种杂交种和改良群体。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省玉米育种工作者都曾用地方品种大量分离过自交系,但育成的自交系不是配合力不高就是农艺性状欠佳,所以用于生产的不多。到八十年代,我省已普及玉米杂交种,地方品种在生产上已不多见。由于种植保存有一定难度,育种单位也不轻易地大规模使用。七十年代末期,我省一些单位着手群体改良工作,但因工作刚开始,改良群体尚需多轮的努力。所以,目前多数单位乐意用杂交种作为分离自交系的基础材料,即二环系选育,其


粳稻新品系80079和80047对褐稻虱的抗性及其遗传
《江苏农业学报 》 1986
摘要:通过转移IR29(Oryza sativa subsp,shien)的抗褐稻虱基因,育成粳稻抗虫新品系80079和80047(Oryza sativa subsp.Keng)。温室和田间鉴定结果,抗虫性稳定,可作为粳稻抗褐稻虱育种的抗源。


提高螺旋藻生物产量途径的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目前,螺旋藻的生物产量较低,一般在10~20克/米~2·日。据报道,螺旋藻的最高产量可达30~40克/米~2·日,这说明其增产潜力还很大。本文从藻株、温度、搅拌、采收时间、碳酸氢钠用量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提高螺旋藻生物产量的途径。


江苏苎麻的一种新病害——苎麻花叶病
《江苏农业科学 》 1986
摘要:苎麻为重要的纤维植物,其纤维细韧挺刮,近年来多用于生产高级织物。由于经济效益高,故发展迅速,栽培面积日增。但苎麻一生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除白纹羽病、炭疽病、褐斑病、疫霉病、立枯病、细菌性青枯病和根腐线虫病以外,苎麻病毒病则是一种危害性更大的新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