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研究 Ⅱ.品种氮素营养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随着工业化肥供应量的增加,改善水稻品种的矿质营养特性,特别是根据品种的耐肥性进行合理施肥,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六十年代已有不少研究.石塚喜明等通过水培试验认为,只要不是极端高浓度,除氮磷以外,其他元素在过量的浓度下对水稻产量并无影响.同时指出,由于磷在土壤中是容易被固定的,因此氮成为各种元素中对作物生育、产量表现最为敏感的元素.高桥等(1959)试验结果指出,越是耐肥性强的品种生育初期吸氮越多,氮被


普通饲料饲养粉斑螟(Ephestia cautella Walk)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4
摘要:饲养粉斑螟的效果,作为赤眼蜂中间寄主,以出卵量为最终目标。影响出卵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成蛾率及雌蛹重。饲养效果除饲料品种外,还和品种加工成品的性状等有关,在干燥环境,饲料的含水量亦有很大影响。 饲料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并精粗搭配,以提高经济效益。玉米粉可作为精饲料,增加玉米粉的含量可相应增加蛹重。米糠、麦麸等为一般饲料,玉米芯粉与一次饲养后未经幼虫充分利用的剩余饲料亦可作为粗饲料加以利用。 增加幼虫的饲养量,在一定限度内,可相应增加所获的虫数,而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蛹重则随饲养量的增加而相应减轻。所以,应全面考虑,以获得最大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


种子处理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1933年水稻干尖线虫病由日本传入,目前已蔓及我国主要稻区.1958年在镇江地区溧水县洪兰乡发现此病,当时仅限于中生银坊、北京粳等几个试种品种.1970年本所种植的船桂96全田发病;新育成的品种71-320(科情3号×短银坊)病株率平均达45.1%,因病害严重未能大面积推广应用.1974年镇江地区共调查2904块晚稻田,病穴率在10%以下的田块占57.4%,10~50%的田块占30.6%,50%以上的占12%.通过对单季晚稻苏粳2号、农垦58等品种的20组测定,病


大麦杂种F_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遗传 》 1984
摘要:大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大都属于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杂种分离世代中,个体性状呈现连续分布,这给正确地配组和有效地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运用数量遗传研究方法对大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估测,可以衡量遗传和环境影


棉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Ⅰ.离体发育棉铃纤维中纤维素合成与温度的关系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棉花纤维的发育可分为初生壁伸长和次生壁加厚两个阶段,两者之间有一个重叠发育过程.纤维素是棉花纤维中的主要成分.在成熟的纤维中,次生壁几乎全由纤维素组成,并具有一定厚度,以满足纺织工业对纤维强度的要求.Hessler等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与纤维细度、强度和聚合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0.58和0.77.


大豆抗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 sojae Zehnter)性能的研究 Ⅲ.淮北夏大豆抗蝇性品种筛选试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84
摘要: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淮北524个夏大豆品种(系)中大豆豆秆黑潜蝇危害的程度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的被害率100%,其中95%品种被害株率90%以上,未发现不受蝇害的品种。蝇害程度年份间有明显不同。品种间虫道长度的差异大于虫量差异。试验鉴定出蝇害较轻的抗蝇品种(系)6个,较重的感蝇品种5个,为研究抗性性质及抗性遗传提供条件。


方兴未艾的农业系统研究
《世界农业 》 1984
摘要:一、什么是农业系统研究 近十年内,农业科学领域中一门新的学科正在兴起,并受到人们的瞩目与重视,这就是农业系统研究。 什么是农业系统?英国农业系统研究的权威学者C.R.W.Spedding的论述是:“所有农业经营单位,包括在大小与复杂性方面都很不相同的全国性与区域性的农业、农业企业、农场、农田等等都可以称为农业系统”。


蛴螬的水平活动及土壤处理剂的毒力渗移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我所于1982~1983年对蛴螬的水平活动和药剂毒力渗移作了测定,取得初步给果.不同条件下蛴螬水平活动的范围食料 在同一块壤土上,划定面积16×4米~2,等分成4个小区,逐区清除自然越冬的各类金龟子和蛴螬.小区周围埋40厘米铁窗纱,地上覆盖尼龙纱罩.分别在3个小区按农时栽种甘薯(穴行距40×80厘米)、大豆、


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长江流域小麦产量增长较快,但多数地区存在“高而不稳”的问题。影响稻茬麦稳产高产的因素,主要是雨多湿害,土壤供肥力不足、物理性状不良,耕作栽培粗放和病虫杂草的危害等。南方大多数地区,小麦生育期的降雨量大大超过小麦一生的生理需水量,尤其是春雨过多,造成中后期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加之稻田种麦地势


绿肥对水稻生育的作用及改土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试验方法试验设置在本所,代表苏北滨海盐土,土壤母质为黄淮冲积海相沉积物,属灰潮土亚类黄泥土种,有机质含量1.49%,全氮0.104%,速效氮78.49ppm,速效磷5~8ppm.按本区主要轮作方式“绿—稻—绿”和“麦—稻—麦”分设不同播种量6个处理:(1)苕子5斤/亩+黑麦草1斤/亩,简写苕_5黑_1;(2)大荚箭豌10斤/亩,简写大_(10);(3)大荚箭豌8斤/亩+黑麦草1斤/亩,简写大_8黑_1;(4)大麦20斤/亩(对照),简写大麦_(20);(5)大荚箭豌6斤/亩+蚕豆20斤/亩,简写大_6蚕_(20);(6)大荚箭豌6斤/亩+蚕豆20斤/亩+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