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草还田形式与增产改土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上出现无机肥料用量大幅度增加、绿肥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致使有机、无机肥料的比例失调,土壤的肥力与耕性受到影响.为培肥地力,我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稻草还田定位试验,探索施用稻草的增产效果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方法1980~1983年在所内进行试验.粘壤土,有机质2.56%,全氮0.143%,速效


棉花高产稳产生育规律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棉花 》 1984
摘要:1978~1983年连续六年,采用综合栽培试验与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江苏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稳产的生育规律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作了探讨。现将六年来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棉花根系塑料纱袋测定方法
《中国棉花 》 1984
摘要:多年来,我们深感研究棉花根系的重要,但用常规挖根冲洗方法,工作量大,又易折断根系,影响准确性;如用盆栽,有失代表性;如全部用铜丝铁框埋入地下,掘起洗净,工本过高,不仅一般基层科技人员难以作到,即使科研单位亦难进行。有鉴于此,我们试用一种塑料纱袋测定根系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较为可靠,在苗蕾


地膜棉土壤氮素养分消长动态初探
《中国棉花 》 1984
摘要:棉田地膜覆盖,改善了棉花苗蕾期土壤温、湿度和通气条件,加速了养分转化、释放,促进了棉花早热增产。通过对地膜覆盖棉田土壤养分消长动态的探测,以进一步了解棉花养分的供(土壤中含氮基础和供氮能力)、需(棉花各生育期吸肥动态和需肥量)、投(人们给土壤施入肥料的时间、次数和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为棉花合理经济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麦草直接还田与留高茬的关系
《土壤肥料 》 1984
摘要:留高茬麦草直接还田就是稻麦两熟田割麦时留高茬,直接用手扶拖拉机耕翻下去作水稻基肥。棉麦套种田割麦时留高茬,直接用大锹顺行翻下去作棉花追肥。这是维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大麦杆含氮0.64%、含磷(P_2O_5)0.29%,含钾(K_2O)1.07%,还有纤


单季晚稻茬播种早熟毛苕的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丰产单季晚稻田内套播紫云英,鲜草产量很不稳定.1981年秋在单季稻茬耕翻晚播条件下种植早熟毛苕、大荚箭豌、地中海三叶草及紫云英,鲜草和干物产量均以早熟毛苕为最高.1982年秋播继续对早熟毛苕在单季晚稻茬进行分期播种试验,并与正常播期的紫云英相比较.试验地为本所黄泥土,前作单晚苏粳2号.参试绿肥早熟毛苕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提供;紫云英为茜墩种.收稻前各播期均用套播,收稻后,浅整灭茬播种(表1).


测定生物固氮的乙炔还原法有关的一些问题
《土壤通报 》 1984
摘要:自1966—1967年Koch,Delworth,Burris等分别创立用乙炔还原作为固氮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以来,已为各国生物固氮研究者广为采用,此方法灵敏度高,简便易行,十多年来对生物固氮研究的深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又由于它的灵敏度高,制样没有统一方法,加上所研究的固氮生物种类繁多,以及测定时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许多结果难以比较.国内近几年许多单位都采用此法进行研究,也感到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结合文献就与乙炔还原测定方法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早发壮苗对小麦穗分化及结实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84
摘要:在我区小麦生产栽培实践中,培育早发壮苗是“三增”(争穗多,争大穗,争粒重)夺高产的关键.以往在幼穗发育特性研究中,初步明确增加每穗小穗的分化数和减少小穗退化,对提高每穗粒数和单穗重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2~1983连续两年采取分期播种和施肥量不同等手段,培育壮弱两种麦苗,以研究早发壮苗对小麦穗分化及结实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