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噻虫嗪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风险评估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噻虫嗪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并评价噻虫嗪残留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和土壤中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为噻虫嗪在甘蔗上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5和2016年在海南和广西开展10%噻虫嗪颗粒剂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并根据蔗茎和土壤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残留量,评估其对人类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和对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结果】噻虫嗪在甘蔗植株中的半衰期为8.4~18.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7.3~22.4 d;甘蔗蔗梢和蔗茎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LOQ)(0.05 mg/kg),但施用高剂量562.5 g a.i/ha后,收获期土壤中噻虫嗪残留量高于LOQ,达0.146~0.153 mg/kg;噻虫嗪和噻虫胺对我国一般人群的估计每日摄入量(EDI)仅为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0.0039%~0.0049%,估计短期摄入量(ESTI)仅为急性参考剂量(ARfD)的0.17%~0.29%;噻虫嗪对蚯蚓的风险商(RQ)<0.01,噻虫胺对蚯蚓的RQ=0.016。【结论】在甘蔗苗期按照375.0~562.5 g a.i/ha沟施10%噻虫嗪颗粒剂1~2次,甘蔗中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我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且该残留对人类健康的急慢性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建议该产品在甘蔗上登记使用时注意其代谢物噻虫胺对土壤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环境风险。

关键词: 噻虫嗪 代谢物噻虫胺 甘蔗 土壤 残留行为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华南8号及其四倍体块根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木薯华南8号(SC8)及其四倍体块根中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情况,为揭示多倍化影响木薯块根淀粉代谢的分子机制及木薯块根中淀粉的合成与分解途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木薯腋芽以获得SC8四倍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蔗糖磷酸合酶(SPS)、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合成酶(GBSS)、分支酶(SBE)、α-淀粉酶(α-amylase)、β-淀粉酶(β-amylase)和淀粉磷酸化酶(SP)等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SC8四倍体植株叶片较SC8二倍体厚,且叶色深绿。SC8四倍体块根的干物率和粗淀粉含量均较SC8二倍体显著降低(P<0.05,下同),而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下同)。与SC8二倍体相比,MeSPS2、Meα-amylase和Meβ-amylase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下同),表明SC8四倍体块根中淀粉的分解能力较SC8二倍体强;MeAGPase、MeSSS1、MeSP1和MeS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表明SC8四倍体块根淀粉的合成能力较SC8二倍体弱;MeGBSSI和MeSBE1基因的表达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SC8四倍体块根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合成能力与SC8二倍体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的SC8四倍体块根淀粉合成能力降低和淀粉分解能力升高是导致其块根中粗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木薯 四倍体 淀粉含量 淀粉代谢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蜜白化突变体的性状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菠萝蜜白化突变体,并对其形态和生理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分光光度计法、离体称量法、比色法等比较研究菠萝蜜实生白化苗与正常苗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菠萝蜜白化突变体的株高、侧根密度、茎粗、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叶面积、叶周长、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正常苗,而含水量、蒸腾速率、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正常苗。菠萝蜜白化突变体和正常苗无论在形态还是生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本研究不仅为木本经济作物白化突变体的研究提供材料,而且为进一步研究菠萝蜜白化苗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菠萝蜜 白化突变体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入侵害虫海枣异胸潜甲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枣异胸潜甲是一种新入侵并爆发成灾的棕榈科植物害虫,筛选出具有较高毒力水平的化学药剂防治该虫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阿维菌素(10 mg/L,24 h)、氟虫腈(10 mg/L,24 h)、甲氨基阿维菌素(10 mg/L,72 h)和啶虫脒(10 mg/L,48 h)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触杀致死率达100%,其24 h的LC50分别为0.7、2.28、4.02、5.61 mg/L;较高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200 mg/L,48 h)、氯虫苯甲酰胺(400 mg/L,48 h)和氯氟氰菊酯(400 mg/L,72 h)对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触杀致死率达100%;敌百虫、多杀菌素、虫酰肼和氟啶脲的触杀致死率相对较低。因此,可选用阿维菌素、啶虫脒、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氟虫腈作为当前防治海枣异胸潜甲主要防治药剂。

关键词: 海枣异胸潜甲 杀虫剂 毒力测定 触杀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花草种质抗寒性评价与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柱花草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其在生产上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越冬性差、怕霜冻,因此筛选柱花草抗寒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海南冬季自然条件下田间栽培的350份柱花草资源中,根据株高、叶绿素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出9份长势相对较好的柱花草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下(4℃和-18℃)胁迫不同时间,以叶绿素、丙二醛、相对电导率为抗寒性评价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CIAT1433西卡柱花草和热研20号圭亚那柱花草抗寒性较强,可作为亚热带地区冬季的推广品种或首选抗寒柱花草育种材料。

关键词: 柱花草 抗寒性 隶属函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笋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不同芦笋种质营养品质,筛选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种质资源,对46份国内外不同芦笋种质资源的Fe、Mn、Cu、Zn、Se、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芦丁10个营养指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通过计算不同芦笋种质单一营养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其进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芦笋种质嫩茎的营养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各营养品质指标变异程度不同。46份芦笋种质中,综合营养品质居上的是Pacific Purple、Backlim、JK106、Gijnlim。Pacific Purple营养品质最佳,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445。

关键词: 芦笋 种质资源 营养品质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瓶装椰子汁沉淀的理化性质和来源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显微镜观察、粒度分析、化学组分测定、ICP-MS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分析了椰子汁沉淀的宏观结构、粒度分布、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及其来源。与椰子汁乳化颗粒相比,沉淀颗粒色泽灰暗,颗粒偏大、形状不规整、容易抱团聚集。90%,50%和10%的沉淀颗粒分别在184.00μm,41.90μm和3.86μm以下。矿物盐、粗纤维和可水解总糖构成了沉淀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38.53%,29.73%和26.32%。沉淀中含有大量Mg、Fe、P和Ca等容易形成沉淀的矿物元素,含量分别是1.64%、0.21%、5.10%和6.75%。电子显微镜观察大沉淀颗粒(50μm以上)大部分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粗糙,少部分呈片状,而细小的颗粒(10μm以下)呈大小不一的球形,表面光滑。看来不同成分沉淀的来源不同。

关键词: 椰子汁 沉淀 理化性质 缘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保鲜与加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萃取挥发性成分种类数和萃取量Y值大小作为衡量萃取效果指标优化萃取条件,测定分析香荚兰籽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测定相关物质的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值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头,样品量1.0 g,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20 min,解析时间8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香荚兰籽中含有4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0.44%。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草醛、邻甲氧基苯酚、苯酚和呋喃甲醛,相对含量分别为80.22%、1.61%、1.23%和1.00%。

关键词: 香荚兰籽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与病毒检测技术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和病毒检测技术体系建立的条件,本研究以感病‘华南8号’('SC8')微茎尖为外植体,比较了茎尖大小、病毒唑浓度对‘SC8’微茎尖脱毒效果的影响,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微茎尖大小为0.4~0.5 mm在MS+6-BA 0.01 mg/L+NAA 0.02 mg/L+GA31.0 mg/L培养基上,成活率为61.7%,脱毒率为35.1%;培养基中附加10 mg/L病毒唑微茎尖的成活率略微下降,为57.7%,脱毒率提高至42.1%。本研究建立了SC8木薯微茎尖离体脱毒培养与病毒检测技术体系,为木薯健康种苗生产和国家与地区之间安全交流木薯种质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微茎尖 离体脱毒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

中药材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离子化(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检测模式扫描范围m/z:50~550.结果:该方法能够同时测定海南粗榧中3种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同时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相关规定.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 GC-MS 海南粗榧 三尖杉碱 三尖杉酯碱 高三尖杉酯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