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UV光催化桐油基多元醇的制备及表征
《功能材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先将桐油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制备桐酸甲酯,然后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将其与过氧化氢和乙酸反应,制备环氧桐酸甲酯,最后以阳离子光引发剂(三芳基硫鎓盐)为催化剂,在UV光照条件下催化环氧桐酸甲酯与二乙醇胺进行光化学开环反应,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波谱、凝胶色谱等方法来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UV光下三芳基硫鎓盐可以催化环氧桐酸甲酯开环制备桐油基多元醇,其羟基值为599.54mg KOH/g,平均分子量为544。
关键词: 桐油 紫外光催化 多元醇 阳离子光引发剂 开环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灵芝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DNA条形码检测筛选(英文)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0对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COI、nrDNA-LSU、nrDNA-SSU和trnL DNA对海南和云南红根病区分离的21个橡胶灵芝菌进行检测。除COI和trnLDNA外,其他8对引物均扩增得到PCR产物,产物大小范围为268~1355bp,种内相似度为98.05%~99.54%。分别将扩增得到的序列与GenBank公布上的Ganoderma属和常见真菌属序列,共77个ITS、74个nrDNA-LSU和74个nrDNA-SSU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结果表明:nrDNA-LSU序列和nrDNA-SSU序列种间差异较小,不能准确区分Ganoderma属及其他属;5对ITS序列均能区分Ganoderma属,但仅ITS1/ITS4序列能将Ganoderma属下16个种归入不同分支。ITS1/ITS4序列表现出适宜的种内与种间差异,适宜作为G. pseudoferreum的DNA条形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大顶苦瓜种质种子脂溶性成分比较鉴定
《粮食与油脂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3种大顶苦瓜种质为材料,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种子脂溶性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脂溶性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从Y128、Y129和Y135中分别鉴定出22、25、19种化合物,分别占脂溶性总量的93.39%、80.00%、76.51%。1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Y128中特有。4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Y129中特有。5种脂溶性化学成分为Y135中特有。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杜英甾醇、25,26-二氢杜英甾醇、γ-生育酚和维生素E为苦瓜种质资源评价和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RO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SRO(similar to rcd one)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小蛋白家族,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基于玉米全基因组数据库,鉴定玉米SRO家族基因,分析其序列、基因定位、蛋白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同时解析Zm SROs在玉米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变化,为阐明SRO基因在玉米生长和逆境响应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拟南芥SRO家族基因为探针,在玉米全基因组查找并下载玉米SRO基因序列,并从Maize GDB中获取玉米SRO基因相关信息,包括CDS、氨基酸序列及染色体位置等。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GSDS2.0、Expasy-protparam、SOPMA、Plant-m PLoc、EMBL-EBI、MEME)对获得序列的基因结构、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原件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利用Clustalx(1.83)和MEGA 6.0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SRO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SRO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从玉米全基因组共鉴定6个SRO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Zm SRO1a—Zm SRO1f。Zm SROs分布于第1、4、5和9染色体,包含2—5个内含子。序列分析发现CDS序列长度在1 215—1 791 bp;编码氨基酸数目为404—596 aa;分子量为45.23—66.78 k D;等电点为7.01—9.17。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Zm SRO1a/Zm SRO1b/Zm SRO1c/Zm SRO1d定位于叶绿体,Zm SRO1e则定位于过氧化氢酶体,Zm SRO1f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Zm SROs分为3个亚类,Ⅰa亚类包括Zm SRO1a/Zm SRO1b/Zm SRO1c,Ⅰb亚类包括Zm SRO1f,Ⅰc亚类包括Zm SRO1d/Zm SRO1e。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Zm SRO1a/Zm SRO1b/Zm SRO1c/Zm SRO1d/Zm SRO1e包含PARP和RST结构域,缺少WWE结构域,Zm SRO1f包含WWE和PARP催化中心,RST结构域缺失。Zm SROs蛋白共找到5个保守基序,命名为基序1—5。Zm SRO1a/Zm SRO1b/Zm SRO1c包含所有保守基序,Zm SRO1d/Zm SRO1e缺少保守基序3,Zm SRO1f缺少保守基序5。组织表达分析发现Zm SROs在根系特异性表达。高盐胁迫下,玉米根系中Zm SRO1a/Zm SRO1b/Zm SRO1c/Zm SRO1d/Zm SRO1e在1 h时显著上调表达,地上部中Zm SRO1a/Zm SRO1b/Zm SRO1d/Zm SRO1e均下调表达,而Zm SRO1f在处理6 h显著上调表达。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Zm SRO1e在1 h显著上调表达,Zm SRO1f在24 h显著上调表达;地上部中Zm SRO1a/Zm SRO1b/Zm SRO1d/Zm SRO1e均下调表达。【结论】玉米SRO家族基因包含6个成员,被划分为3个亚类,6个Zm SROs在玉米根系中特异性表达,且可以不同程度地响应干旱和高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科植物A622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622基因在烟草砒啶类生物碱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其在茄科植物中的起源和进化还未有报道。本研究鉴定得到该基因含有NmrA-like家族结构域,且该结构域几乎覆盖A622基因全长。通过搜索栽培烟草、番茄、辣椒,以及咖啡和拟南芥基因组,得到了92条NmrA-like家族成员。将A622基因与拟南芥基因单独聚类,发现拟南芥基因大体分为两大枝;与A622聚在一起的枝中,含有已鉴定功能的PR基因。通过CLANS聚类,得到包含已知A622基因和拟南芥PR基因的46条基因。采用最大似然法,将此类基因进行进一步聚类,得到一个包含A622基因的亚家族,该亚家族含有1条拟南芥基因、1条咖啡基因、2条烟草基因以及3条番茄基因。本研究为将来进一步研究A622在茄科植物中的功能提供基础;结合对拟南芥基因(AT4G39230)的功能及关键位点鉴定,将能进一步阐明茄科植物A622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在海南省水稻上的应用效果,通过2016年和2017年两季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氮肥处理作为对照(CK),设置常规尿素(CU)与控失尿素(CLU)不同配施比例,在等氮量条件下,设100%CU、70%CU+30%CLU、50%CU+50%CLU、30%CU+70%CLU和100%CLU 5个处理,分析水稻叶绿素含量、稻谷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氮吸收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显示,施氮显著增加稻谷产量,与CK相比,增幅为67.2%~82.0%(2016年)和36.7%~46.7%(2017年)。30%CU+70%CLU的稻谷产量和有效穗均显著高于100%CU处理,产量增幅为8.8%(2016年)和7.3%(2017年),有效穗数增幅为14.2%(2016年)和12.0%(2017年)。随着CLU所占比例的提高,水稻地上部氮吸收累积量、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均呈增加趋势。与100%CU处理相比,其余控失尿素处理的氮肥回收利用率增幅为12.3%~18.4%(2016年)和12.7%~17.7%(2017年),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为20.8%~21.9%(2016年)和16.8%~23.5%(2017年)。随着CLU所占比例的提高,水稻总产值和相对净收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0%CU+70%CLU处理达到最大。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30%CU+70%CLU能够获得较高的稻谷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其可作为该地区氮肥施用的推荐比例。
关键词: 水稻 普通尿素 控失尿素 配施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基因组中XTH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特征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基因在辣椒基因组中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了所有辣椒XTH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保守结构域等进行了预测,同时基于转录组数据集分析了XTH基因在辣椒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辣椒XTH家族包含23个基因成员,不均衡分布在除10号染色体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上;23个基因包含1~5个不等的内含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辣椒XTH蛋白可分为3个亚家族;基因表达特征分析显示,大多数辣椒XTH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CaXTH2、CaXTH21、CaXTH13和CaXTH23极有可能与辣椒果实的膨大与成熟相关。本研究为深入了解辣椒XTH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辣椒 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 基因表达 果实发育与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掌花色表型分类研究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64份红掌种质的佛焰苞为试材,采用色差仪法,研究了L*、a*、b*值对红掌花色的影响,以期对64份红掌进行初步的分类,为红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红掌佛焰苞上表面和下表面的L*、a*、b*值分别呈正相关,但上表面变幅大于下表面,因此利用上表面花色代表红掌佛焰苞花色。聚类分析将红掌花色分为7个色系:红色、橙色、粉色、棕色、淡粉色、白色、绿色,并整理了相关参数分布范围。进一步对其分布特点分析,发现颜色变化范围较大,且红色品种居多,而棕色、绿色为较为稀缺品种,但尚无蓝色、纯紫色、纯黄色等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临高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有关海南辣椒生产现状的研究极少,探索辣椒主产区产量差,同时分析其限制因子,能够为提高海南辣椒栽培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海南省临高县52个农户螺纹椒产量、施肥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辣椒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组平均产量达62.64 t/hm~2,与低产组的产量差为46.5 t/hm~2。辣椒产量与复合肥投入基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复合肥投入量和农药使用次数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本试验区磷养分的投入过高,造成土壤磷的过量积累。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应推广高氮高钾型复合肥,以减少土壤中磷的过量积累。低产农户提高复合肥用量和追肥比例,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可提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