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适宜浓度的硅可提高茄子青枯病抗性和抗氧化酶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感青枯病的茄子品种"快圆茄"为实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分别用含不同浓度(0、0.5、1.0、1.5、2.0、2.5 mmol/L)K_2SiO_3的营养液培养茄苗,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茄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接菌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硅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关键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菌前,与其他处理相比,1.5 mmol/L和2.0 mmol/L硅处理均显著增加茄苗的干物质重、根部和茎部硅含量;接菌后,两个处理的根系活力一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MDA含量及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防病效果分别达36.77%和37.43%。整个侵染过程中,上述2个处理的PAL和PPO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浓度处理,至接菌13 d后,1.5 mmol/L和2.0 mmol/L硅处理的PAL活性分别比0.0 mmol/L硅处理(对照)高55.32%和59.87%;而PPO活性则分别高52.38%和49.77%。同时,茄苗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根部硅含量、PAL和PPO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根部MDA含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不同硅浓度处理对茄苗促生效果和防病效应,以1.5~2.0 mmol/L的硅浓度处理较为适宜。

关键词: 茄子 青枯病 抗病性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钾规律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长江中游水稻种植主产区,采用田间裂区试验,以湖北省主推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研究施钾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_2O)(60~180 kg/hm~2)显著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及稻谷产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品种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分别增产3.7%~12.8%和10.3%~16.9%;随施钾量增加,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均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吸收均符合Logistic曲线增长规律(P<0.01)。随施钾量增加,干物质快速积累始期(T1)、末期(T2)以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_(max))均有所提前、快速积累持续时间缩短(ΔT),最大积累速率显著提高(V_(max));相同施钾量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T_1、T_2、T_(max)和ΔT均存在一定差异。钾素快速积累始期(T_1')、末期(T_2')及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天数(T_(max)')以及快速积累持续时间(ΔT')均随施钾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钾量(K_2O)在60~120 kg/hm2时达到最大。施钾也显著提高了水稻钾素吸收量,且随施钾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生产100 kg稻谷的吸钾量随施钾量增加同样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施用钾肥(K_2O)(120~180 kg/hm~2)可明显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缩短干物质和钾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之间补充钾肥有利于中后期养分供应及产量形成。

关键词: 水稻 施钾量 干物质积累 钾素积累 Logistic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SLE模型的松涛水库流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GIS和RS技术并结合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松涛水库流域土壤侵蚀进行定量估算,设置情景模拟分析流域土壤侵蚀控制方案。结果表明:每年潜在土壤侵蚀总量约5 742.59×104 t,平均每年侵蚀模数约3.67×104 t/km2,高出容许土壤侵蚀量和土壤平均侵蚀模数的92倍;年均土壤侵蚀量约61.96×104 t,集中分布在橡胶林和林地;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94.89×104 t/km2,高于容许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12.16%,空间分布不均,水库周边及下游土壤侵蚀较强烈。情景模拟发现改变人工林的种植方式,如采用水平阶或鱼鳞坑来种植浆纸林和橡胶林每年能减少土壤侵蚀量21.38×104 t,土壤侵蚀面积可减少85.36 km2;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每年能减少土壤侵蚀量15.93×104 t,土壤侵蚀面积可减少51.65 km2。

关键词: 松涛水库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VOZ转录因子序列特征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菠萝(Ananas comosus)维管植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VOZ)家族的序列特征及表达特征,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qRT-PCR技术研究了NaCl、干旱和低温(4℃)等逆境处理对菠萝VOZ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菠萝与拟南芥、水稻的VOZ转录因子家族均含有2个保守区域,且菠萝VOZ蛋白均为亲水酸性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菠萝VOZ蛋白主要结构元件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2)qRT-PCR分析显示,不同非生物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NaCl、干旱、低温(4℃)、甘露醇、ABA、Eth胁迫下,AcoVOZ1和AcoVOZ2的表达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研究推测,菠萝VOZ转录因子家族以负调控的方式参与菠萝抗高盐、干旱、低温(4℃)等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菠萝抗逆分子机制和菠萝抗逆性基因工程改良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VOZ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SnRK2-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非发酵型蛋白激酶SnRKs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木薯栽培种KU50中克隆得到一个SnRK2家族基因,命名为MeSnRK2-1,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技术对该基因在多种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062 bp,编码354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显示MeSnRK2-1与橡胶树和麻疯树中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较近。此外,荧光定量结果表明MeSnRK2-1在转录水平受到高盐胁迫、H2O2和低温的诱导作用的同时也受到了ABA和甘露醇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MeSnRK2-1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索MeSnRK2-1的功能以及木薯的逆境生理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

关键词: 木薯 SnRK2家族 基因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海南黄花梨资源与开发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海南黄花梨列为国家保护的濒危树种,是热带珍贵树种,木材资源稀少,材质好。为开发海南黄花梨资源,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海南黄花梨种植业。[方法]文章论述了海南黄花梨的生长条件和分布情况,并对海南黄花梨资源匮乏因素和海南黄花梨资源开发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海南黄花梨种植开发前景好,可持续提升乡村绿色经济,经济效益显著,可广泛种植于我国海南、广西、广东、云南、福建、贵州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结论]建议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结合立地环境实际,科学规划种植海南黄花梨,利用坡地、荒地、零星土地、边角地和房前屋后地,农村村间道路,园林绿化、小公园、小游乐园的绿化地带开发种植海南黄花梨,造就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黄花梨经济发展带及景色和景点,增加林木经济资源,增添农村绿色财富。同时,营造全民爱花梨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海南黄花梨保护,为海南黄花梨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关键词: 海南黄花梨 资源 木材 开发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CIPK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IPK蛋白是一类植物特有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已在多个物种中被证实参与逆境胁迫应答。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木薯栽培种KU50中克隆得到一个CIPK家族基因,命名为Me CIPK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137 bp,编码37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e CIPK1蛋白含有CIPK家族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NAF结构域,与橡胶树和麻疯树中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Me CIPK1在多种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Me CIPK1在转录水平受到ABA、高盐胁迫、干旱胁迫和低温的抑制作用,同时受到氧化胁迫的诱导作用,故此推测Me CIPK1在木薯应答多种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后期深入分析木薯Me CIPK1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木薯 CIPK家族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花青素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属于类黄酮次级代谢物,是植物体内的第二大色素,影响着果实的呈色。花青素在植物防御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被用于抗氧化、抗衰老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茄子是少有的紫色蔬菜之一,其果皮中花青素含量高,研究表明,茄子中的花青苷抗氧化能力很强且结构很稳定。有关茄子花青素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模式植物,但其对于茄子种质的创新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概述了模式植物中已研究比较清楚的花青素结构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茄子花青素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茄子花青素合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茄子花青素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茄子 花青素 生物合成 调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PYL8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脱落酸介导的核心信号通路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而PYL蛋白是该信号通路中ABA的受体,因此研究PYL家族基因有助于完善对该信号通路的理解。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木薯栽培种KU50中克隆得到一个PYL家族基因,命名为MePYL8,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579 bp,编码193个氨基酸。对其进行序列比对表明MePYL8与橡胶树和麻疯树中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进化树分析显示MePYL8与拟南芥PYL8/RCAR3的亲缘关系最近。此外,利用荧光定量PCR对MePYL8进行多种处理下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ePYL8在转录水平受到ABA、高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诱导作用,同时受到氧化胁迫的抑制作用,表明MePYL8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为后续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作物抗逆育种提供潜在的资源。

关键词: 木薯 PYL家族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小桐子雌花形成、雌雄花比例提高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桐子是重要的能源植物,由于它是雌雄同株植物,雌花少,雄花多,雌雄花比例低,因而导致其种子产量很低,严重制约了其产业化进程。因此,了解与小桐子雌花形成、雌雄花比例提高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不但对种植者进行小桐子大田种植采取必要的栽培措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也为下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综述了与小桐子单性花性别分化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作了展望。与小桐子雌花形成、雌雄花比例提高相关的影响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有开花习性、植物激素、遗传基因和结果枝的年龄与大小;外因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立地环境、CO2浓度、光照、水份、土壤厚度、所施肥料等环境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植物激素和遗传基因,二者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小桐子的性别分化。

关键词: 小桐子 能源植物 雌雄同株植物 单性花 性别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