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ICP-AES法测定钼肥中的钼含量
《绿色科技 》 2018
摘要:采用稀盐酸溶液提取钼肥中的钼,用等离子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了提取液中钼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用传统方法硫氰酸盐比色法测定结果相符合。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钼肥中的钼具有准确、测定时间短等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ACAD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分离、克隆了猪ACADL基因(Acyl-CoA dehydrogenase,long chain,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测序发现在猪ACADL基因内含子10存在两处单核苷酸多态(SNPs),并进行了单倍型分析,采用直接测序法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梅山猪群体中进行了基因分型,并与脂肪沉积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单倍型与肩部膘厚、6-7腰椎间膘厚、臀部膘厚和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等性状存在显著相关(P<0.05),与平均背膘厚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滤饮水系统在白羽肉种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水是肉种鸡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水源、储水设备、水线、饮水器等极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且有害物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有残留。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曲霉菌等有害微生物会导致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炎症,严重时使肉种鸡大量死亡,给养殖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在养殖过程中分别采用超滤饮水技术与传统饮水消毒技术进行肉鸡饲养,比较二者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饮水消毒技术,采用超滤饮水技术后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大幅减少,肉种鸡的卵黄性腹膜炎发病率显著降低,大大提高肉种鸡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JK-1的鉴定及其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对放线菌菌株JK-1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K-1为微白黄链霉菌变种(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var.)。为明确JK-1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该菌株粗发酵液对4种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对稻瘟病菌,抑制率达到91.14%±0.04%。进一步对粗发酵液进行了冻干浓缩和甲醇提取。提取液在稀释2 000倍后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3.42%±1.29%,表现出优良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链霉菌(Streptomyces) 分类鉴定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gzae)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高赤霉病抗性已成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Fhb1是抗性最强且最稳定的抗赤霉病基因,阐明其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及传递路径,对抗赤霉病育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229份小麦品种(系)Fhb1区段内PFT(pore-forming toxin-like)、HC(HCBT-like defense response protein)和His(histidine-rich calcium-binding protein)基因的多样性与赤霉病抗性的关系,发现PFT-I/His-I为抗病单倍型。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表明,中国小麦品种所含Fhb1至少有2个来源,分别为苏麦3号和宁麦9号,并以后者为主。本研究开发的诊断性标记PFT-CAPS和His-InDel可有效用于Fhb1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Fhb1 诊断性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苎麻青贮及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精料补充料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苎麻青贮饲料品质及以苎麻青贮饲料为唯一粗饲料使用时,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精料补充料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苎麻与玉米秸秆按照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打捆制成苎麻青贮饲料。选择年龄相近,体重为(324.83±30.27)kg的健康西门塔尔肉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1头牛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CP含量为18.0%(高CP水平,试验Ⅰ组)、16.0%(中CP水平,试验Ⅱ组)和14.0%(低CP水平,试验Ⅲ组)的精料补充料。预试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苎麻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后,感官等级评定为1级优良,pH为4.24,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物质(DM)、有机物(OM)、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总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肉牛平均日增重(ADG)最高,达到1.49kg/d,试验Ⅱ、Ⅲ组ADG与试验Ⅰ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4.09%和11.41%(P>0.05)。3个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CP水平精料补充料对西门塔尔牛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ALT/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试验Ⅰ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但与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苎麻的营养水平较高,和玉米秸秆混合后青贮可得到品质较好的苎麻青贮饲料;将苎麻青贮饲料作为肉牛唯一粗饲料来源,高CP含量(18%)的精料补充料可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78的选育与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80101。介绍了E两优7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 E两优78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穗重对长江中下游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首先以穗重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穗重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穗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后进行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穗粒数、穗重、有效穗、结实率、穗长;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及参考前人的划分标准,74个品种按照穗重分为3类,穗重大于4.25 g的为重穗型,穗重小于3.60 g的为轻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重穗型的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重与轻穗型和中穗型差异显著;产量随着穗重的增大而增大,呈极显著线性相关(F=11.28);重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优于轻穗型和中穗型。因此,为了保证选育的新品种高产且优质,需尽可能的提高穗重。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穗重 穗型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