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中下游地区(武汉点)优质高效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从长江中下游稻区收集42个中籼稻品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加权关联度进行运算分析,初步筛选出E两优476、两优688、五山丝苗、C两优华占、巨2优60、扬两优6号、C两优396、天优华占8个品种产量、品质表现均佳,为适宜在试验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质高效中籼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中籼稻品种 筛选 优质 高效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黑木耳中投入品分析与农药残留暴露评估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种植过程中化学投入品的合理使用可以促进黑木耳的增产丰收,但不规范使用则会造成黑木耳的质量安全风险,因此开展黑木耳中投入品残留的风险评估对于控制黑木耳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调研了湖北省黑木耳主产区种植过程中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概况,对黑木耳生产中使用的投入品成分进行了分析验证,同时对黑木耳产品中投入品的残留情况进行了检测验证评估,并对比不同栽培方式黑木耳中投入品的残留安全。通过本项研究为黑木耳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监管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 农业投入品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复合油菜籽对蛋鸡的营养价值评定
《中国粮油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动物实验测定不同处理的复合油菜籽代谢能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评定其对蛋鸡的营养价值。实验材料为破碎复合油菜籽、熟化复合油菜籽和膨化复合油菜籽。1)真代谢能法(TME)测定油菜籽代谢能与营养物质利用率:将64只30周龄、体重(3. 00±0.03) kg的海兰褐种公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强饲破碎复合油菜籽、熟化复合油菜籽、膨化复合油菜籽或绝食。2)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的测定:将48只25周龄、体重(2. 50±0. 02) kg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纯合无氮饲粮、破碎复合油菜籽半纯合饲粮、膨化复合油菜籽半纯合饲粮。实验结果表明:1) TME法测定结果:熟化复合油菜籽和膨化复合油菜籽的TME值分别为14. 41、14. 59 MJ/kg;与破碎复合油菜籽相比,膨化复合油菜籽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1. 79%和25. 22%(P <0. 01);除甘氨酸、组氨酸外,膨化复合油菜籽的氨基酸全肠道表观利用率和真利用率高于破碎复合油菜籽(P <0. 01)和熟化复合油菜籽(P <0. 05);熟化复合油菜籽大部分氨基酸全肠道利用率高于破碎复合油菜籽(P <0. 05)。2)氨基酸回肠消化率:与破碎复合油菜籽相比,膨化油菜籽的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和回肠标准消化率得到了极显著的提高(P <0. 01),除了组氨酸外,膨化复合油菜籽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氨基酸回肠标准消化率都大于83%。复合油菜籽经加热处理尤其是135℃膨化后表观代谢能、粗脂肪、粗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培育种和杂交育种对籼稻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效果及比较分析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分析花培育种与杂交育种2种方法对籼稻恢复系产量性状选择效果,以恢复系R7272和香5为亲本,采用花药培养和传统杂交2种方法培育获得新品系,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的新品系的8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花药培养育种的平均产量介于2个亲本之间,稍低于9311,但显著高于杂交育种。2)在品种选择过程中,选择结实率高,有效穗多,同时兼顾穗粒数、穗长和千粒质量的品种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适当增加株高和生育期,保证结实率的同时,协调好穗数、穗长和穗粒数之间的矛盾,应该是提高当前中稻产量的育种方向。3)选择遗传距离适当、优势性状互补的双亲,通过提高花药培养效率,得到花培大群体并进行精细鉴定筛选,是当前加快育种速度、提高水稻育种水平的又一个突破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破壁式方法提取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工艺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湖北省恩施州富硒土壤上生长的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为原料,开展破壁式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工艺研究。结果显示,破壁式辅助提取条件下,常温25℃,料液比1∶50(g∶mL),用100%纯乙醇溶液提取5 min,提取液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为15.172%。
关键词: 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二氢杨梅素 破壁式提取 工艺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类纯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货架期风味品质稳定性差是制约高品质纯茶饮料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为了促进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提高纯茶饮料风味品质的稳定性,分析不同茶类纯茶饮料灭菌(135℃,20 s)及高温贮藏(38℃)过程中风味品质及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和乌龙茶纯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风味品质下降,茶多酚含量下降,黄酮化合物含量略有上升,咖啡碱含量基本不变;儿茶素总量(93.0%和98.0%)、酯型儿茶素含量(39.9%和48.3%)显著下降,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H_2O_2)产生量(62.6~193.2μmol/L)较高;红茶和普洱茶纯茶饮料在灭菌贮藏期间风味品质较稳定,特别是普洱茶饮料一直保持着较好的风味品质。抗坏血酸钠(VcNa)在灭菌贮藏过程中对纯茶饮料的风味品质及生化成分有明显的保护效果,茶饮料中儿茶素含量越高,其保护效果越好。添加VcNa后,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_2O_2产生量(1.3~22.7μmol/L)显著降低,H_2O_2抑制率最高达97.9%。VcNa的保护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温贮藏的12周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降解是导致纯茶饮料风味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时间内VcNa通过对儿茶素的保护较好地保持纯茶饮料的风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道地药材咸丰白术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多态性引物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适宜的咸丰白术ISSR反应体系,采用两轮U12(62×4)均匀设计的方法,对ISSR反应中各组分设置不同的梯度,分析反应体系各组分用量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μL的ISSR反应体系中,引物0.29μmol/L,2×Taq Master Mix 9.6μL,模板DNA 47 ng时,扩增条带较清晰,多态性好。根据得到的优化体系,进一步开展白术的引物筛选,并从中得到了9条扩增条带相对清晰稳定、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筛选的多态性引物开展了温度梯度PCR实验,发现温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影响显著。本实验通过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降低了常规体系优化实验所需次数,节省了时间和试剂的用量,为快速建立ISSR反应体系和后续咸丰白术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便利与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长江蔬菜 》 2018
摘要:湖北省是蔬菜大省,其中十字花科是占比最大的蔬菜作物。总结了湖北省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对区域特色、配套技术与装备、品牌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湖北省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制剂对猪只保育及肥育前期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养猪 》 2018
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菌,是肠道内的有益菌,有促进肠道营养、免疫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1-2]。本试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丁酸梭菌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仔猪及肥育前期猪只的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的影响,验证丁酸梭菌促生长和减少腹泻的效果及最佳添加比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用丁酸梭菌制剂由湖北绿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试验动物本试验于2017年9—12月在湖北省农业科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