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温室快速培育桃杂种苗的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露地播种育苗改为温室快速育苗,能提高苗木质量和成苗率,提早半年成苗.(一)种子低温处理1.杂交果实采收后,立即取出桃核并清洗干净,及时用饱和漂白粉水溶液浸30分钟.然后用淘洗和消毒过的湿砂层积,置于冰箱内,保持4℃低温贮藏两个月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子测水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I.~6Li玻璃闪烁体中子土壤测水探头的研制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中子测水技术是原子能在国民经济领域里应用有显著成就的技术之一.近一二十年来,一些国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和水利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进口设备目前比较贵,难以普及应用.中子测水技术最核心的部分是探头,即探测器.现在国际上常用的探测器主要有三种类型:~(10)BF_3正比管、~6Li玻璃闪烁体及~3He正比管.其中~3He正比管对热中子探测效率最高,但对γ射线不敏感,国内已开始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测定——Ⅱ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

畜牧与兽医 1982

摘要:以7至9日龄乳兔由口接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物,测定热敏性肠毒素(LT)。接种后5小时观察结果判断,与乳鼠试验测定耐热性肠毒素(ST)相仿,以肠道重与剩余体重之比值为准。其比值大于或等于0.085的为阳性反应,小于或等于0.074的为阴性反应,在0.075至0.084之间的为可疑。反应结果,较乳鼠测定ST更为分明;阳性反应的比值大都大于0.090,阴性反应,大都小于0.070,可疑反应极少。以具有阳性反应的培养物,在65°C加热10或15分钟,即使培养物具有ST与LT两种肠毒素,接种乳兔后其肠道与体重之比值,终是小于0.070,说明用乳兔试验测定热敏性肠毒素,是明确可靠的。根据37株猪源菌种的测定结果,可将菌株分为ST~+LT~+(产生两种肠毒素)、ST~+LT~-(只产生耐热性肠毒素),ST~-LT~+(只产生热敏性肠毒素)和ST~-LT~-(不产生肠毒素)四种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我院自1975年以来开展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鉴定工作,鉴定和筛选了国内外品种达1万个左右.近年来,在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遗传和抗病育种方面取得显著结果,育成了高产、矮秆、株型结构好、中抗白叶枯病的中粳新品系77032和早熟、高产、矮秆、熟相好、中抗白叶枯病的糯稻新品系2028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猪丹毒标准血清型菌株的凝集反应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用血清学的凝集反应测定猪丹毒的抗体,Schoening等早有报告.Lozano等曾用血清培养凝集试验方法,测验猪的易感性与免疫性.我们参照Lozano等的血清培养凝集反应原理反向测试急性猪丹毒的病原体,已获得成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暗沟犁冲沟的防渍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淮北花碱土地区土壤发育于黄泛沉积母质,受历史上黄河泛滥的影响,砂粘相间,沉积层理复杂.土体构造是发生渍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态肥料氮在水田和旱地的残留效应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

摘要: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氮的残留效应很低。稻麦轮作中,各季稻麦吸收残留肥料氮平均仅占施入肥料氮的2.5±2%。旱地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比水田高。四季稻麦轮作中,残留氮的有效率平均为原有土壤氮的1.9±0.7倍。从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来看,氮素肥料首先作为水稻基肥比首先作为小麦基肥施用,较为经济合理。施肥1—2年以后,残留氮已转化为较稳定的有机氮形态。残留硫铵氮的主要组份为氨基酸态氮和酸溶性未鉴定态氮,残留柽麻氮中合有较多的酸不溶性胡敏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兔种的经济性状测定

中国畜牧杂志 1982

摘要:为探索近年来从外国引进的一些家兔品种经济性状,我所于1979年对引进的加利福尼亚兔、丹麦兔、法国公羊兔和德国巨型兔的几个经济性状进行了观察测定,现将部分材料整理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果、豆类蔬菜地膜覆盖栽培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简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日、法、美等国都已大面积在生产上应用,尤以日本发展最快.我国自1978年起主要集中于高寒的东北地区试行.我省3月底至4月上旬常年气温偏低,土温回升慢,影响茄果、豆类蔬菜及时播种与定植.为此,我所于1980~1981年重点研究春季地膜覆盖栽培茄果、豆类蔬菜的早熟增产效果,摸索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应用价值与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粳35号的气象生态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南粳35号(原名77032)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目前正在全省广泛地试验示范推广.为了在生产上更好地掌握该品种对气候生态环境的反应,现将近几年进行的光温反应特性与气候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