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导入大麦染色体培育超早熟小麦的基础研究 I.大小麦杂种的获得及其F_1特性的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属间杂交,把控制大麦早熟性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断导入到栽培小麦,为选育超早熟小麦品种创造条件.通过试验明确,以大麦做母本,小麦做父本,较易获得杂种种子.授粉后10~14天,取胚乳退化的杂种种子,采用幼胚离体培养,得到二棱大麦Betzes×中国春小麦的属间杂种F_1,根尖染色体数为28条,幼苗形态上象父本小麦,剑叶叶片酯同功酶谱除具双亲谱带外,还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一个谱带.F_1穗部具短芒,小花的雄蕊部分或全部雌蕊化,花粉完全败育,自交不能结实.用中国春小麦与之回交后,已获回交一代(BC_1)种子.对大麦做母本易获杂种种子,从受精的遗传细胞学方面作了阐述.并提出利用组织培养的诱导手段,可望产生有较大变异幅度的再生植株,将可为大小麦属间杂种的性状转移开拓更为广阔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塑膜育苗通风方法试验

中国棉花 1982

摘要:江苏省1981年塑膜育苗移栽推广面积为512万亩,约占全省播种面积的一半。苗床管理阶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棉苗素质,当前生产上多采取“日揭夜盖”的方法。此法花工多,塑膜损坏率高。且揭与盖膜稍有不当,易于形成僵苗、病苗、死苗,影响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牛、山羊部分穴位皮肤电阻值的测定及其低阻经络线的观察

中国兽医杂志 1982

摘要:近年来国内兽医界对针灸临床应用研究频多,取得不少成就,但对俞穴定位的原因尚少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确定穴位系凭经验,按自然部位和解剖位置确定。医学界虽然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下扑草净在籼稻上的安全极限剂量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1981年在宿迁县来龙公社作了50%扑草净在高温下对秈稻的安全极限剂量测定.扑草净系上海红卫农药厂1980年生产.水稻品种为淮稻1号(秈稻).小区面积0.01亩,随机排列,重复3次.6月23日移栽.7月16日(栽后23天)施药,亩用量分:50%扑草净4钱、5钱、6钱、8钱、1两以及对照共6种处理.施药后一星期(7/23)调查,每亩50%扑草净1两全部小区和8钱的一个小区水稻出现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进仔猪防疫注射程序防制猪瘟的试验报告

中国兽药杂志 1982

摘要:1978年以前,我们采用兔化猪瘟单苗季节防疫和补针相结合,幼龄仔猪免疫注射后对猪瘟的控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近两年来,随着二联、三联苗的广泛应用,由于疫苗及稀释液的改变,过去的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炔还原法测定蓝藻固氮酶活性的技术条件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蓝藻的固氮活性,由于蓝藻的生态条件与其它固氮生物不同,完全沿用其它固氮生物的测定方法,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果.为使乙炔还原法在固氮蓝藻的研究中能正确应用,我们对蓝藻的固氮酶活性测定的技术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活疫苗经鼻道作试验性免疫抗猪霉形体性肺炎(Ⅰ)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以弱毒猪肺炎霉形体培养物No.3—9作滴鼻接种,每猪2毫升,4次试验共免疫二花脸猪44头.接种后每周用X线透视达2~3个月,肺部始终无病变阴影者8头.33头肺部有轻度病变阴影,于发现后2~6周消失.3头肺阴影未消失,于攻毒后4周消失.以病猪肺悬液滴鼻攻毒,每周仍用X线透视.27头猪肺部全属阴性,15头肺部有很轻阴影,于发现阴影后1~6周全部消失,余2头未恢复.攻毒先后用二花脸猪18头作对照,3头于攻毒后5周内患气喘病死亡,剖解肺部有典型病变,2头发病于4~6周内恢复,余13头均发病于攻毒后5~7周仍未恢复.同法免疫长白×二花脸杂交一代猪,两次试验共用10头,透视全无反应.以病肺悬液攻毒,8头全抵抗,2头肺部有轻微阴影,2~3周内全部复恢.攻毒对照猪用同种杂交猪4头,均发病,其中3头于攻毒后7周恢复,另1头未恢复.由结果看来,弱毒株No.3—9培养物对易感性高的二花脸猪大多数有轻度致病力,但恢复较快.用病肺攻毒绝大多数有坚强的免疫力,少数仅发轻病,而恢复迅速,很少数不易恢复.用此菌株免疫抵抗力较强的杂交猪既安全,产生的免疫力也颇坚强.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以检查有无实用可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关系

中国棉花 1982

摘要:棉铃的发育及纤维的成长,据国内外的报道,大体说来:棉铃外形的成长在开花后第15~18天生长最快,第21~28天内已长足。棉子外形的成长,基本上和棉铃外形的成长同时进行。棉子上长纤维的发生,绝大多数发生在开花当天及花后3~4日内,其后分化的均为短绒。棉纤维的伸长和棉子外形的成长基本上同时进行,开花后第6天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县的稻田熟制方案选择-用系统分析法对吴县不同熟制经济效果与合理组合的探讨

耕作与栽培 1982

摘要:吴县同整个苏州地区一样,七十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双季稻三熟制,粮食产量增长较快.一九七六年"双三制"面积已接近稻田面积的100%.一九七○至一九七六年的七年间,全县粮食平均每年递增2.8%.由于"双三制"比例过高,带来了季节紧张,土壤变劣,成本上升,收入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一九七六年以后,相继作了调减,在调减过程中,又出现粮食下降趋势,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的五年间,每年以3%的平均速度递减.减产的原因之一是复种指数降低,扩种了两熟制,缩减了"双三制".一九七七年和一九八○年的气候不正常,也是影响减产的一个原因.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双三制"宜保持多大比例,才可较为充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高油分品系选育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1979年以来,以宁油7号及其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进行连续单株定向选择,筛选出一批高油分的株系及品系.经YG-2型脂肪分析仪测定结果,有15份品(株)系含油率达45%(占种子干重%)以上.其中宁油7号后代3份,平均含油率为45.77%;陆奥油菜×宁油7号高世代材料4份,平均含油率为46.02%,其中81-373-59含油率高达47.01%;杂种低世代材料分离出9份高油分株系,平均含油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