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水稻群叶光照度的测定和计算方法研究

作物学报 1982

摘要:本文通过实测并采用叶片受光加权法获得水稻群叶光照率(R_j)及各层群叶的总光照率(R_s)。与理论计算法比较,本方法更接近实际的群叶光照度。实际测定表明,水稻群体边界群叶光照比率(A)与群体平均叶片倾斜角(?)之间、根据群体内光通量计算的消光系数(K)与根据群叶光照度计算的消光系数(K′)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群体内光通量来推算水稻群叶的光照度,并可根据不同水稻类型得出以下二个经验方程:直立型水稻((?):70—90°) R_j 直(?)50e-(0.13+0.86K)F披斜型水稻((?):50—70°) R_j 披(?)67e-(0.13+0.86K)F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同位素~(32)P 研究苕子体内养分分配的规律

核农学报 1982

摘要:苕子为无限花序,据近三年的观测结果,一株生长正常的光叶紫花苕子,可现蕾200台以上,约有小花5000朵以上(多的达万朵上下),而结荚率不足10%。这说明蕾花的脱落率甚高,种子产量很低。其蕾、花、英的脱落原因,除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外。苕子本身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粳34号的选育和栽培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南粳34号是我省单季中粳和双季后季稻当家品种之一.该品种1975年参加省后季稻区域试验,在参试的10个品种中产量居首位,17个试点有15个表现比对照品种增产,平均比对照1桂花黄增产13.5%,比对照2京引15号增产18.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发展的几个战略性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宏观地、综合地分析我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探讨农业发展的战略,对指导和规划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本文系在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领导和组织集体编写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的基础上,经概括和补充而撰写的。着重对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以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等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初步论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农业靠科学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我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85%.在近7000万亩耕地中,高产土壤占20%,一般土壤占50%,低产土壤占30%.内陆水面2600万亩.可垦的海涂约800万亩左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都比较好,发展速度也比较快.近三十年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2%,粮食递增3.34%,棉花递增6.3%,油料递增1.9%,猪年末存栏数递增5.2%.前几年,平均每年调出粮食10多亿斤,棉花约260万担,生猪200多万头,油料2000多万斤.农业生产的发展,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小麦高产低成本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近年来,太湖地区三麦生产上有机肥料施用量不断减少,氮素化肥用量显著增多,导致土壤氮、磷、钾要素严重失调,氮素化肥效果急剧下降.加上稻麦连年重茬和栽培不当等原因,麦田杂草危害严重.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本区三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太湖地区几种作物和种植制度的农田生态功能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1980年我们从研究种植制度入手,围绕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这两项功能,在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与有关单位协作,采取定位观察的方法,对无锡、吴县四个研究基点七种不同种植制度的24块田各季作物的产量及生物量,植株各部位氮、磷、钾组成和灰分,以及投肥、投工、投能数量进行了测定,对不同作物与种植制度的农田生态功能作了初步综合分析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饲料添加剂喂肉猪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2

摘要:为了提高肉猪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1982年4月27日至6月26日与中云公社协作,进行以配合日粮为主的复方添加剂喂肉猪试验,取得日增重提高、饲料节约和收益增加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气象生态学的方向与任务

生态学杂志 1982

摘要:一、农学、气象学、生态学间的边缘科学农业气象学是农学与气象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古典的、经验的农业气象学,在我周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现代农业气象学则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早期的农业气象工作,大多是地理学家、气候学家,如(德)洪堡德(1769—1859)、(俄)沃耶柯夫(1842—1916)等兼搞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农业气象学家,如(俄)伯洛乌诺夫、(日)大后美保、(英)潘门、(美)桑斯威特等大多是气象学家出身。因此形成当代农业气象学的特点是:一般以研究与农业有关的气象、气候条件,农田微气象,产量与气象的统计关系,气象预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为主要内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楸树梢插条扦插成活率高

江苏林业科技 1982

摘要:我市人民栽培揪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因揪树自花不实,大都采用埋根育苗法,既影响母树生长,又放慢批树发展的步伐.解放以来,广大林业工作者积极从事无性繁殖试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究其效果不甚显著.今年春,我所在办公室门前园地(轻微盐碱)插了296个楸树插穗,生根率达42%,成活率仅有15%.可是,选用梢段长穗斜插的15株,就有13株生根,11株成了苗,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