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三水”作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潜力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1981年初步测定了水葫芦、水浮莲和水花生(简称“三水”)的生产潜力,着重指出“三水”具有较高的富集钾的能力,对于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增产饲料和肥料,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状况有相当重要作用.1982年继续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后,得到与上年相同的结论.研究方法在吴县越溪公社一大队内河水面放养“三水”,测定和研究项目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楝油对水稻主要害虫拒食及毒力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为了更有效地与害虫作斗争,试图从开辟防治新技术,开发对害虫高效,不易产生抗药性,而对人畜、作物、环境、产品安全的选择性农药等途径,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植物性昆虫拒食剂的研究和发展,就是应时而兴起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楝科植物(包括川楝、苦楝、苦树等)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Saxena等(1979、1981)、Tu等(1981)、赵善欢等(1982)先后用印楝素、印楝油及苦楝、川楝种核(仁)粉抽提物,对水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白背飞虱和三化螟等进行了室内测定,证明对这些害虫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最近,作者等用工业品苦楝油对小麦粘虫进行测定,发现对低龄幼虫表现出较高的拒食作用。继而,又对水稻主要害虫,包括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褐稻虱、白背飞虱等,分别在室内、盆栽水稻及田间小区进行试验,取得初步结果,现整理于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效果的初步观察

中国蔬菜 1983

摘要:经过与方法 本项试验的目的在于探求适合南方气候特点,既能减轻蚜虫、病毒和杂草危害,也能提高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有色地膜,以便为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 于1980年秋到1982年春,在我院蔬菜所试验地和马群科研基点青马一队,进行三茬次试验。 1980年秋季,以大白菜(青杂中丰)、莴苣(紫皮香)、萝卜(中秋红)和小白菜 (矮脚黄)为材料,应用长沙塑料三厂提供的银灰膜、乳白膜、黑色膜和黑白双面膜覆盖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小区面积12米2,重复三次,随机排列。 1981年春,在本所试验地,以番茄(矮黄 X 402)为材料,应用长沙塑料三厂生产的绿色膜、乳白膜、银灰膜、透明膜和日本米可多化工公司提供的95 B(黑色膜)、9224黑白双面膜覆盖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小区面积9.75米‘,顺序排列,重复五次。 1982年春,在青马一队,以番茄(524大红)和更豆(一点红)为材料,应用无锡塑料六厂提供的绿色膜、乳白膜、银灰膜、透明膜和长沙塑料三厂的黑色膜、日本米可多化工公司的黑白双面膜覆盖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番茄小区面积为21米‘。征豆小区面积为10米‘,重复三次,顺序排列。秋季又以日本米可多化工公司提S供2的 9230 N (银灰透明膜)和9224黑白双面膜覆盖晚播的大白菜,以露地栽培为对照。 观察记载作物的生育期,定期测量田间植株生长情况,分期采收记载果(荚)数和产量。定期测量上壤含水量、土壤容重,每日8:00、14:co、Zo:co时观测5、10、15、20厘米土层的地温。选代表性晴天,用多点照度计观测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区不同高度的日光反射量。 .结,“果 回忆 一、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 1.增温:春秋两季应用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其地温都较露地增加。1981年4月下旬观测六种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土层越浅,增温值越大,5厘米表层地温可增加1.12,3.75℃,而Zo厘米土层地温只提高人35—1.32℃,-”这与热量的吸收与传导有关。不同种类地膜的增温效果有明显差异。透明膜的增温效果最好,4月下旬5.厘米、iii厘米上 回回层日平均地温分别为24。59C和22,174℃。较露地高3. 75 cC和2. 75 t。 15.2厘米土层的地温也较露地高1.97 t和1.32U。这对蔬菜的根系发育十分有利。春季黑白双面膜比露地仅增加1.12t~0.35℃。- 1980年8月29日至11月4fi连续59天观测4种地膜均较露地增温。5~ZD厘米土层的地温较露地高0.66—1.95.t,除黑膜外,同。种地膜覆盖5厘来和1。厘米土层地温增加值相近,访和20厘米土层的地温增值也趋一致,但均较5~10厘米土层为低。增温效果显著的是乳白膜,其5~20厘米上层地温较露地高1.95~1.54℃。银灰膜、黑膜的增温效果较次,黑白双面膜覆盖仍较次,黑白双面膜覆盖仍较露地增温,但其增温效果最小,5—20厘米土层地温只比露地高 1.03 t“~ 0.72 oC。、因此,秋季地膜覆盖栽培可考虑应 用这类增温值不高的地膜。—一 2.保水:.春季应用6种颜色地膜覆盖均 有明显的保水效果,但彼此间又有较显著的 差异。覆盖2天后。0{—5厘米上层土壤含 水量就比露地高l(8—4.54%,其中黑膜。 银灰膜、黑白双面膜最明显Z分别较露地增 加印,27%,30.41%和%.北。盖膜后测定 其土壤含水量下降的数量。结果看出:.一盖膜 35天后露地0~2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量较盖 膜后两天下降46.gi%,黑膜、绿膜。黑白双 面膜分别下降35%、”兆%和SS%,表明其保 水效果好,而透明膜、乳白膜分别下降5.1%和 46%,其保水效果不及上述两种地膜。盖膜90无后\亦有同样趋势,;、。;,。-。、。 1980年40月3q日测定不同地膜秋季覆盖 后的保水效果证明。黑膜_银灰膜和黑白双 面膜覆盖,0~5厘米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露地高21.4%、10.26%和10.10%。IS至20 厘米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很少。 3.保持土壤疏松: 1981年7‘月31日(盖膜后115天)测定 6种颜色地膜覆盖的。土.壤 容重结果:0~10厘米,;10~2.D厘米土层分 别较露地减少0.04~0.20克/厘米,不同地 膜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别。.-。二,不同闻色地膜覆盖对日光的反射作 用 1982年5月24日10时,于直豆地观测5 种地膜覆盖和露地表面的反光作用,结果表明其反射光量的大小和反射率的高低因本同颜色地膜而异(表1)。其中以乳白膜的反射光量和反射率最高,地膜15厘米处光的反射率达30.16%。银灰膜次之,地面15厘米处光的反射率达22.87%。透明膜的反光作用反中。。绿膜、黑膜的反光作用最小。地面15厘米处光的反射率分别只有10.36%和8.73%。不同颜色地膜覆盖的增温效果大小不一,与各种地膜的透光率、反射率以及地膜本身对光的吸收量大小有关。乳白膜和银灰膜对光的反射率高、透光率小,所以增温效果稍低;透明膜透光率高,反射率不大,增温效果显著;绿膜与黑膜虽然反射率不高,但薄膜本身对光的吸收量大,而透光率又不高,所以增温效果就小。 从表2可见地膜的反光作用因不同高度而有差别。表面5~15厘米内,高度越高,反射率越大。银灰膜覆盖地面15厘米处反射的光照量为21,995LXX,反射率较露地高14. 59%,地面 5厘米高处反射的光照量为17,243LXX,反射率只比露地高11.08%。地面15厘米以上,反射率的大小与高度成反比。地再连5厘米处,银灰膜的反射率比露地高6.65%,地面25厘米高处的反射率则达9.34%。地膜的反光作用可以增加作物株间的光照量,,银灰膜覆盖15厘米处可使作物比露地栽培增加14.59%的光照量,这对改善株间的光照、温度条件、光合作用都具有积极作用。 5,不同颜色地膜的温蚜与除草效果 1.避蚜:1981年春番茄生长期中,对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的番茄植株有翅蚜发生情况连续调查结果表明,各种地膜的避蚜效果差异较大,每百株上有翅蚜发生数,以乳白膜和银灰膜覆盖的为最少,分别为203头和256头,比露地减少54%和42%,表明这两种地膜对蚜虫具有拒避作用。绿膜、黑膜和透明膜对蚜虫均具有诱集作用,每百株上有翅蚜的发生数分别为663头、631头和570头,比露地增加49%、44%和30%。 2.除草:不同颜色地膜覆盖的除草效果不一,调查结果表明,颜色深的的黑色膜、绿色膜、银灰膜和黑白双面膜,在铺膜质量较好的情况下,除草效果很好,而透明膜和乳白膜的除草效果则较差。因此可应用适当有色地膜覆盖栽培防除草害以代替使用除草剂,且比较安全(表3)。 四、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蔬菜植株生长的影响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均能促进蔬菜植株生长(表4)。一般单株鲜、干重和根、茎、叶的重量都明显的高于对照,单株叶面积较露地增加515.96~3230.41厘米’。绿膜、银灰膜和乳白膜、透明膜覆盖的效果最佳,而黑膜、黑白双面膜覆盖的效果则差。这种不同的差异与不同地膜彼此间增温效果大小,反光作用各异的趋势完全一致。 五、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春番茄增产幅度见表5,1981年为12.36—21.96%,绿色膜总产量增加 21.96%,早期产量增加29%;透明膜和乳白膜总产增加16%左右,早期产量增加23—27%;黑膜和银灰膜增产幅度仅在10—15%左右;黑白双面膜增产效果不显著。1982年透明膜总产增加69.21%,早期产量增加一倍以上;银灰膜和绿膜增产也在60%以上。两年中不同颜色地膜增产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定植时期早晚和气温高低有关,1981年定植时期较晚(4/5),气温较高,因此增温效果大的透明膜的增产效果稍差,而增温效果不大的绿膜、银灰膜增产显著。1982年春季气温较低,定植时间又早(4/2),因此地膜增温效应突出,所以透明膜的增产效果显著。 1981、 1982年试验结果表明: 6种地膜覆盖都能使番茄的果重增加,这是提高单株生产率的主要因素。1981年,地膜覆盖能增加早期的花蕾数和着果百分率,但后期对单株结果数影响不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果重增加。绿膜覆盖的番茄平均单株产量6.29斤,较露地增加22.14%,其平均单果重0.28斤,较露地增加16.67%。1982年气温偏低,6种地膜覆盖能明显地增加果数和果重,透明膜覆盖的番茄单株产量2.79斤,,较露地增加69.09%,其平均单果重0.379斤,较露地增加8.6%(表6)。 3.红豆增产幅度可在一倍以上,其中以银灰膜、绿膜效果最好,乳白膜、透明膜次之。黑膜的效果较差(见表7)。 4.秋季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不同种类蔬菜的效果不一。乳白膜覆盖小白菜(矮脚黄)增产16.73%,黑膜增产效果不明显。黑色膜乳白膜覆盖栽培秋高营,提早抽美导致减产。银灰膜覆盖栽培大白菜,能增产40%以上,黑色膜、乳白膜和黑白双面膜覆盖大白菜增产10%左右、秋萝卜地膜覆盖栽培效果不佳。1982年秋应用日本银灰膜覆盖迟播(8月25日播种,育苗移栽)大白菜,较露地增产19.51%,黑白双面膜增产效果不大。 小结与讨论 一、综上所述,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春番茄、拉豆等均能增产。银灰膜、绿膜、乳白膜之间虽有差异,但幅度不大。绿膜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和除草作用,但对蚜虫有诱集作用,成本又高。银灰膜增温效果适中,保水除草效果亦好,且对蚜虫有显著的拒避作用,可以减少蚜虫传毒降低病毒病的发生,今后在我省及沿江地区可扩大应用。 二、国内外曾有应用有色地膜降低地温的报道,但据我们的观察结果,春秋两季应用各种地膜均使地温提高,不同地膜之间增温效果不一一,以透明膜最高,黑白双面膜和黑膜的增温效果最小,但无降温作用。这和日本的报道结果一致。 三、省内外有关透明地膜覆盖可以避蚜的报道颇多,据我们两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银灰膜避蚜效果明显,但绿膜、黑膜则有诱蚜作用,透明膜并无明显避蚜作用。因此,地膜覆盖栽培的蔬菜仍应注意及g时防治蚜虫。 四、我省秋季气温偏高,应用地膜又不能降温,秋季地膜覆盖栽培的番茄、离营、小白菜增产效果不大,但大白菜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很好,今后在晚播的大白菜上可考虑应用。蔬菜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效果的初步观察@汪兴汉$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章志强$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麦豆稻轮作制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武进、丹阳两县的麦豆稻种植方式,以往采用单条播,即在宽度为3.2尺的畦面上,种一条幅宽0.8~1尺的早熟矮秆元麦,麦行间空幅2.2~2.4尺,冬季深翻晒垡,4月初播种4~6行大豆,7月中旬左右收获后,栽种一季水稻.全年亩产粮食一般在1000~1600斤,年度间波动较大,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轮作制的持续增产作用,1978年以来,组织专业单位和公社农科站协作,在本地区进行多点试验,1981年增添三个百亩连片的中间试验,获得如下初步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州地区氮素化肥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Ⅴ.小麦基追肥的分配及有机肥的增产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从1981~1982年,包括原苏州地区三种主要土壤类型上的8个点的小麦试验材料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土壤及不同施肥水平处理的小麦,单产均有明显差别。2.在增施磷肥条件下,百斤硫酸铵三等分,分别作小麦的基、苗、拔节肥或基、腊、拔节肥或不施基肥只施苗、腊、拔节肥,单产无显著差别。如果以三分之二的用量作基肥,其余作拔节肥,单产即受影响,比基、苗、拔或基、腊、拔处理的单产下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如果在基肥中增施20担有机肥,小麦单产可更加提高。根据以上对比,在百斤硫酸铵施肥水平条件下,每斤硫酸铭可增产小麦1.57~1.82斤,与1980~1981年的结果相近。每担有机肥(猪灰为主)约增产3.1斤小麦。3.土种间小麦单产差别明显。如果将8个处理小麦单产加以乎均,则黄泥土最高,两个点平均为635斤,黄泥白土、白士次之,三个点平均520斤;青泥土最低,三点平均335斤。百斤氮肥水平下,不同土种上每斤硫酸铰的增产量以黄泥白土及白土最高,为2.2斤;青泥土为1.5斤;黄泥土斤肥增产量最低,为玉.4斤。每担有机肥的增产效果,黄泥土为3.7斤;黄泥白土及白土为3.2斤;青泥土卜有机肥徽果最美.只有2.7斤。4.综合各试验的穗数、每穗粒数及千粒重的材料看出,土壤固子对产量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能温室育秧生态条件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为了探讨生物能育秧生态条件,制定调控措施,发展生物能育秧技术,我们于1983年4月,在江苏省宿迁县曹集公社小刘庄生产队,建造了三座土木结构塑料大棚式简易温室,其中Ⅰ号和Ⅲ号温室为生物能温室,Ⅱ号温室完全利用太阳能增温,为太阳能温室.Ⅰ,Ⅱ号温室保持密封状态,对室温不采取调控措施,以测定生物能和太阳能的实际增温效应.Ⅲ号温室则根据秧苗生长要求,进行各种调控措施比较试验,探索最佳调控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皮内攻毒法检测猪丹毒菌苗效力的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1983

摘要:猪丹毒菌苗的效力检验,常用的试验动物是小白鼠,根据兽医生物药品检验规程规定,小白鼠效检不合格的,用猪重检,猪检是用静脉接种强毒菌,以免疫猪存活数与对照猪死亡数是否符合规定作为判断菌苗好坏的标准,但因每批试验猪对猪丹毒强毒菌的易感性下一致,每批猪须测其致死量,即使用同窝猪,个体之间也有差异,有时须重复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的农业气象科学

世界农业 1983

摘要:1982年2月至1983年3月我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从事农业气象与农业系统方面的合作研究,同时参观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圣约瑟、洛杉矶、康乃尔等所大学,和贝兹维尔农业研究中心、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的农业气象科等许多单位的农业气象科研、教育与服务工作,现扼要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中脂肪酸的研究 Ⅱ.测定油菜籽脂肪酸的半粒法及快速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测定油脂中脂肪酸,以IUPAC所推荐的方法(以下简称标准法)最为完备,在酯化方面采用KOH-CH_3OH酯化油脂,用庚烷来溶解并萃取,颇符合快速分析的要求.但测定时间仍需30分钟以上,不能适应大批样品分析的需要.本究研拟定的快速分析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活性炭培养基诱导水稻试管苗产生不定根

江苏农业科学 1983

摘要:离体培养的水稻试管苗,在试管生长阶段一般只能诱导长出初生根,有部分甚至不生根.由于根系发育不良,降低了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又因试管苗的初生根较细,且易衰老,往往在试管生长阶段取不到能供鉴别植株倍数性的生长旺盛的根尖,给镜检染色体数带来困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