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多菌灵对加工番茄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0、5、10、20、50和100 mg kg-1六种浓度多菌灵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农药的安全使用和对生态的风险性评估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多菌灵对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为先抑制后恢复。多菌灵施用28 d内,多菌灵对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其EC25分别为42.3 mg kg-1、60 mg kg-1和8.74 mg kg-1。综合分析认为,施用多菌灵影响了土壤酶的活性,可考虑用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指示土壤中多菌灵的污染状况。

关键词: 多菌灵 加工番茄 土壤酶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KM-1800牵引式棉秸秆收获打捆机关键参数设计及试验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棉花秸秆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研制回收率高,一次作业就可以完成棉秸秆收获及打捆机具。【方法】研究借鉴目前所采用的牧草打捆机理,对机具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及参数设计进行理论分析计算,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牵引式棉秸秆收获打捆机的结构及其关键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参数。【结果】机具工作速度≥2 km/h,秸秆回收率≥95%,工作幅宽1 400~1 800 mm;生产率8~10捆/h;作业可靠性≥90%。【结论】该种机型的研制有效解决了棉秆收获打捆的技术难题,直接提升棉秆资源利用水平,降低棉秸秆的回收成本,减少农田作业次数,能合理有效地将棉花秸秆开发利用成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棉秸秆打捆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棉秸秆 收获打捆 关键参数 设计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引种示范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在南疆地区的综合表现进行研究,探讨该品种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旨在为南疆冬小麦提供可替代的储备品种。【方法】以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喀什地区新冬20号、阿克苏地区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对生育期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生育期比新冬20号晚熟2~3 d,比新冬22号早熟3 d,产量比新冬20号和新冬22号分别增产7.95%和10.56%。【结论】冬小麦新品种农大211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 引种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氟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诺氟沙星在环境中的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借助BIOLOG法对诺氟沙星作用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用药后d 7、d 21、d 35,用药组(诺氟沙星含量1μg g-1、10μg g-1、100μgg-1)BIOLOG微平板上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低于对照组;用药d 7,1μg g-1、10μg g-1、100μg g-1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d 21,10μg g-1、100μg g-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d 35仅100μg g-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包括代谢强度和代谢多样性,但不同浓度的诺氟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100μg g-1的诺氟沙星在用药的前期和后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土壤中诺氟沙星积累到该浓度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关键词: 诺氟沙星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代谢 功能多样性 生态毒性 BIOLOG检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5个栽培杏品种雌蕊败育率调查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南疆杏品种花的败育率,探索杏的败育机理,克服生产中杏败育的现象。【方法】在此过程中调查奎克皮曼等5个杏品种果树不同部位、不同长度枝的雌蕊败育情况。【结果】(1)5个供试品种的败育率在6.04%~99.64%。其中依力克大杏的雌蕊败育率最高,为99.64%,克孜佳娜丽最低,为6.04%。奎克皮曼和大果杏雌蕊败育率差异表现不显著,除此之外,不同品种间雌蕊败育率差异均十分显著。(2)5个品种中,依力克大杏上部、中部、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不显著;黄胡安娜、克孜佳娜丽都是中部与上部、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不显著,而上部与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显著;奎克皮曼、大果杏的上、中、下部雌蕊败育率差异都十分显著。(3)5个品种中,不同果枝发育的花败育率比例不同。奎克皮曼、依力克大杏、黄胡安娜3个品种的雌蕊败育率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即败育率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结论】不同品种对杏花败育率的影响比不同部位对杏花败育率的影响大;杏树品种及部位对雌蕊败育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

关键词: 部位 枝长 雌蕊败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哈密瓜SRAP反应体系建立和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哈密瓜SRAP反应的最佳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新疆哈密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法对新疆哈密瓜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因子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后的SRAP-PCR反应体系扩增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性好,是新疆哈密瓜SRAP扩增的最佳条件。利用该优化体系,对12个新疆哈密瓜地方品种基因组DNA进行SRAP扩增,大部分材料扩增出来的带清晰可辨、条带丰富、背景无干扰,满足分子标记应用的要求。【结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用量或浓度为:模板DNA 36 ng、Taq DNA聚合酶2.5 U、dNTPs 2.25 mmol/L、引物0.6μmol/L、Mg2+1.75 mmol/L和2μL 10×PCR buffer。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哈密瓜 SRAP-PCR反应 优化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甜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50对SSR引物对新疆现有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20对引物在72份甜高粱种质资源中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9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5个,平均为3.45个。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动范围为0.2859~0.6652,平均为0.5057。72份甜高粱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001~1.000,平均值为0.5599。UPGMA聚类分析将72份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A群包括69份材料,而A群又被分成从Ⅰ到Ⅺ共11个亚群,B群包括3份材料,农艺性状近似的大多被聚到同一类群。

关键词: SSR 甜高粱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法的新疆南疆干旱区农业系统优化研究——以新疆和田县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新疆南疆干旱区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以新疆和田县为例,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及生产布局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研究。优化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2009年的43%、38%、17%调整为33%、45%、19%,农业内部形成了以林为主、以农带牧、以牧促林、农林牧统筹协调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粮经草的种植比重由74:21:5调整为60:25:15;特色林果业中核桃、红枣、葡萄的优势地位得到巩固,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88%,"南核北枣"、"北葡"战略布局全面形成,南部乡镇核桃种植面积占72%,北部乡镇红枣和葡萄种植面积分别占89%和82%;畜牧业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7.31×104头(只),保持平稳增长,养禽出栏规模为103.8×104只,呈快速增长态势;农业综合效益明显增加,农业净产值达到11.55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达到5200元。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优化方案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灰色线性规划 新疆 干旱区 农业产业 结构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新品种DUS测试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性状表达差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露地栽培与温室栽培方式下甜瓜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简称DUS测试)性状差异,以提高甜瓜新品种DUS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授予甜瓜新品种权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设置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对比试验,按照甜瓜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性状及观测方法,分析两种栽培方式下性状表达的差异。【结果】甜瓜新品种DUS测试目测性状中,子叶绿色程度、叶片泡状、叶片波状程度、果皮复色、果皮复色分布和果皮木栓组织密度等6个性状在两种栽培方式下存在差异;在甜瓜新品种DUS测试测量性状中,叶片宽度、下胚轴长度、果实横切面果肉厚度和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在两种栽培方式下测量数值存在差异。【结论】在筛选近似品种时,需要了解申请品种描述信息来自于露地栽培还是温室栽培,对于目测性状,谨慎使用上述6个性状从品种库中排除那些不能作为近似品种的品种,而测量性状可分别设置露地和温室栽培数值范围与表达状态代码对应,使品种在性状描述上保持一致。

关键词: 甜瓜新品种 DUS测试 栽培方式 表达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纬度生态环境对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纬度及气象因子变化对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种植在新疆7个不同纬度(N 36~46°)的试验点,待成熟收获后,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进行淀粉糊化特性指标测定。【结果】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在年份间、地点间、品种间以及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平均值都以塔城点最高,于田点最低;且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随着纬度升高出现递增的趋势(除峰值时间外)。对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糊化特性表现分析表明,中强筋类糊化特性指标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中弱筋类、强筋类。生态因子与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纬度、平均温度与6个粘度参数指标的相关性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光照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所有品质参数(除稀懈值外)都呈负效应。【结论】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下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也显著;且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有随着纬度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过多降水对提高糊化特性不利,较高平均温度则有利。

关键词: 冬小麦 纬度 气象因子 淀粉糊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