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巴氏杆菌研究三十年的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就发现、分离、培养、免疫应用言,巴氏杆菌堪称古老的菌属.细菌学奠基的伟大学者巴士德氏于880年首先自鸡分离到此种细菌,并制出第一个细菌茵苗,迄今即将百年.对于细菌学和免疫学影响深远,均以此为起点.其后各国多有专人从事此类菌属研究,收获丰硕.我国在解放以前,巴氏鼠疫杆菌最为人医所注意(今已改称为Yersinia pestis).畜禽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久为兽医界所熟悉,多限于诊断、制造免疫血清.也曾制造菌苗,但效力未能达到稳定.有大量稳定效力的菌苗,以供实际应用,是解放后近三十年来的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弓形虫与猪弓形虫病

畜牧与兽医 1981

摘要: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以往曾译为弓形体病,是由梳鼠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1908年,Nicolle和Manceaux在突尼斯研究野生动物的利什曼病时,在一种啮齿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皮的鞣制

毛皮动物饲养 1981

摘要:兔皮的鞣制方法很多,但工艺流程大都相同,一般为准备、鞣制和整理三个工段。在此仅介绍常用的铝——铬结合鞣和甲醛鞣两种方法。一、铝—铬结合鞣制法此法既可克服单纯铬鞣而产生的毛板发绿和皮板收缩较大的缺点,又能弥补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羊妊娠期与羔皮等级关系的初步探讨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太湖流域的湖羊羔皮质量,在抗战前后甲级羔皮占30~40%,解放后占12~15%,目前仅占2~3%.为了探讨湖羊羔皮的花纹形成和提高其质量,特作如下的观察.材料和方法:1980年5月10~30日,在吴江县震泽公社新民大队进行雌羊编号和人工授精,继后选妊娠羊14只为对照组.同年9月4日选购有配种记录的健康经产孕羊19只为试验组.两组雌羊均以同1只雄羊配种.试验羊妊娠134~141天时,仿照“肚剥”,不伤害雌羊,用乙芪酚和催产素进行引产.仔羊出生12小时内测定体重、体尺、毛长和皮厚等,并请制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弓形体病免疫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对本病的免疫研究,据国外报导,灭活苗虽能产生一定的抗体,但免疫力很差,达不到防病的效果;弱毒虫株虽能产生免疫作用,但免疫动物体内带虫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我们选用了南京汤山系弓形体虫株(简称NT株),传鼠114代,通过猪肾细胞传代,并用紫外线照射致弱,经安全性及近期免疫源性的初步测定,效果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悬浮凝集法诊断猪丹毒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许多血清学诊断方法,例如环状凝集试验、沉淀反应等,在抗原或抗体较少的情况下往往观察不到可见反应.尤其检测病原时,被检样品中往往含菌量较少,直接影响检出率.为此,我们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琼脂,使抗体和抗原(菌体)培养后形成凝集颗粒,悬浮在透明的胶液中,以便观察和判别.此法定名为“悬浮凝集试验”(简称悬凝法).试验材料一、培养基1.检测病原培养基:为0.05%琼脂及2%牛抗猪丹毒高免血清(效价1:640)的马丁汤胶液.分装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微粒凝集反应鉴定猪支原体菌株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以微粒凝集反应试验诊断猪地方性肺炎和鉴定肺炎支原体菌株的研究已有报导(畜牧兽医学报1980年11卷3期).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猪呼吸道支原体种属情况,将征集到的我国12个省市自治区15个协作单位自猪呼吸器官分离有63个地方菌株,以微粒凝集法进行鉴定.材料和方法1.试验用定型菌株: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研究所和英国国家菌株保存中心提供,计有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猪滑液支原体和莱氏不需胆醇支原体四种.2.兔、猪高免血清制备:分别用上述四种猪支原体接种于江苏2号培养基,逐级扩大培养.高速离心沉淀,收集管底沉积菌体抗原.用灭菌生理盐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猪弓形体病流行病学的调查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猪弓形体病可分为急性、慢性或隐性.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但发育迟缓,母猪可引起流产或死胎,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养猪业的发展,也危害人的健康.1957年福建省卫生防疫站于恩庶等首先分离到弓形体.1977年以来上海、江苏、北京等省市从散发或暴发性的猪“高热病”中分离到弓形体,证实了我国存在猪弓形体病,并认为弓形体是猪“高热病”的一种重要病原.据国外报道,弓形体的感染率高低不等.为了解江苏省猪弓形体病的流行范围及流行规律,以便拟订防制措施,我们于1978~1979年以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了我省7个地区47个县市商品猪弓形体病抗体及部分其他家畜弓形体病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增辟我省蛋白质饲料来源的商榷

江苏农业科学 1981

摘要:蛋白质饲料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中心问题之一.目前,不仅我国而且世界上所需的蛋白质饲料都是短缺不足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1980年蛋白质饲料达4.3亿吨,短缺550万吨,至2000年将需要6.4亿吨,短缺1800万吨.为此,在我国逐步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开展集约化饲养,必须考虑节约和处理利用现有的蛋白质饲源,并掘潜利废,增辟蛋白质饲源,这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一、蛋白质饲料在动物营养中的重要性畜禽营养中最重要的两大指标是能量和蛋白质.畜禽对能量的转化率为0~30%,对蛋白质的转化率为0~50%.当饲料中蛋白质的品质和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的发展与应用

植物保护 1981

摘要:自从滴滴涕、六六六等合成杀虫剂出现之后,使许多难治的害虫得到控制,此后,新杀虫剂不断涌现,形成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过长期的使用,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中毒事故、污染食品与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