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中稻纹枯病病程及防治指标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纹枯病系我省水稻的首要病害。为适应生产水平提高和水稻品种变更的需要,1979和1983~1984年,我们对不同施氮量对田间病程与产量损失的影响和药剂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一、田间病程 (一)病穴、病株的增长:亩产千斤左右的单季杂交水稻,纹枯病病穴率、病株率达到20%的日期分别在7月25~28日与7月30日~8月5日,病指达20是在8月15~21日。病穴率、病株率达60%的日期分别在8月8~18日与8月12~20日,病指最高值出现在9月中下旬,即病情停止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席草及我省的主要品种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席草属灯芯草科,又名开宝本草、灯芯草、龙须草、碧玉草等,在日本又称“蔺”或“细蔺”等。席草的用途很广,除了供编织各种席子外,还可编织草帽、扇子、草蓝、地毡等,是编织工艺的重要原料。席草的纤维长,拉力强,可造高级打字纸、胶印纸和电容器纸等,在医药上又是好的利尿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药防治稻粘虫试验

农药 1985

摘要:由于旱改水面积的扩大,水稻单产的提高和稻田生态系营养、温湿条件的改善,粘虫对本地水稻的为害年趋加重。1981~1983年,连续大发生,每亩虫量多者20~30万头,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1984,我们以2.5%溴氰菊酯乳剂(法国产)、10%氯氰菊酯乳剂(英国化学工业公司)、10%氯菊酯乳剂(江苏农药研究所)、20%氰戊菊酯乳剂(日本产)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淮南地区种植秋大豆的试验研究

中国油料 1985

摘要: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属秋大豆区北缘,过去不种秋大豆,无定型品种可供生产利用。本省南通地区历史上有玉米、黄、赤豆三夹种的习惯,但春玉米八月初收获,夏大豆要到十一月才成熟,由于作物共生期太长,玉米的增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大豆容易倒伏,产量不高。针对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1977年用“以夏代秋”的方法开始探索试种秋大豆的可行性及寻求适宜的品种。1978年以后又发展为改间作为纯作,改6尺的宽行玉米为4尺窄行,夏大豆改为秋大豆的密玉米—秋大豆—三麦/蚕豆的新旱三熟制试验。通过生产示范和秋豆品种区域试验,肯定了秋大豆的增产作用、经济效益和本省淮南地区种植秋大豆的可能性。 本项研究在棉区进行了多年试验与大量示范。据1981—1983年31个点次1060亩统计,年总产平均为1180.5斤/亩。此外还有提高地力保后作物增产的效益。推广面积1982年为1.6万亩,1983年4万亩,1984年4.5万亩,累计约10.l万亩。以每亩平均增加收入17.6元计,迄今增加产值为177.8万元。今后的效益将随着面积的扩展而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叶浸提液防治蚜虫效果好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在不影响蓖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采集植株下部叶片切碎、捣浆,每百斤叶加水200~250斤,浸泡16小时以上,用沙布袋过滤,去除叶渣后随即用于喷治蚜虫,效果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早三大麦最适穗数的确定及其茎蘖动态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矮早三大麦为二棱穗型高产品种,争穗是增产的主要途径。但穗数以多大为最宜,这是丰产栽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综合本所几年来部分试验研究结果,从高产稳产、优质和经济效益出发,对最适穗数群体的确定给予初步的统计分析和论证,并就其形成的茎蘖动态提出相应的参数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丘陵地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棉花早衰是丘陵地区发展棉花生产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各地调查,历年早衰面积都在30%以上,一般每亩减产2~3成,重者减产5成左右。针对这一问题,1982~1984年,我们进行了面上调查和田间试验研究,基本摸清了丘陵地区棉花早衰的成因,并提出防止棉花早衰的措施。 (一)棉花早衰的形成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田套种大荚箭舌豌豆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为了广辟肥源,增加农作物产量,我们在油菜田里进行套种大荚箭舌豌豆试验。试验田设在盐城市郊区龙冈镇新冈村三组,代表苏北里下河地区水稻土,母质为湖相沉积物,土种是黑桃土,土壤有机质1.15%,全氮0.08%,速效氮65ppm,速效磷2.5ppm,因土壤板结,养分含量低,故在宽窄行油菜大行中套种宽幅大荚箭舌豌豆绿肥,每亩播种量8~10斤,磷肥40斤作基肥,翌年4月中下旬绿肥埋青作棉花基肥。试验处理分:宽窄行种植油菜3000株、4500株、6000株;等行距种植9000株与大窝油菜种植4500株。小区面积0.025亩,重复4次,油菜育苗移栽,品种为胜利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适宜叶面积动态的气象生态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小麦从低产向中产发展,主要的栽培措施是增加每亩成苗数与增加施肥量。从光能利用角度看,这些措施的作用都是增加叶面积。但中产向高产发展,如果仍采用这些措施,叶面积增加过多,结果不但不能得到高产,而且增加不必要的投资,还将造成严重倒伏。因此,小麦生产从中产水平向高产稳产高效益的方向发展,从光能利用角度看,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怎样防制家畜人工授精传染疾病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利用优良种畜的遗传物质,加速繁殖后代,人工授精技术在马、牛、羊、猪、兔等家畜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是近20年来,污染的精液通过人工授精而传染疾病,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而在国内尚未引起重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家畜的胎产与生殖器官的疾病,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例如:初产母猪常发生流产、死胎等现象,母牛的子宫内膜炎等,是否与人工授精有关,值得我们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