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单细胞旋转培养机的设计和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根据科研单位的要求,尤其是生物遗传工程的发展需要,研制新型单细胞旋转培养机(Roller Mechine for Monolayer Tissue Culture)具有迫切性。为此,我们在1982年开始设计并试制出第一台新型样机。经过180天在37℃中保温细胞培养负载运转试验,本机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一)主要部件的设计 1.机械驱动设计:本机使用南京微分电机厂SD2.5微型伺服电机,额定最高转速为2.5转/分钟,最大转矩为10000克·厘米。根据初步测试,本机驱动转鼓的转矩力约为额定的1/100。表明SD2.5型电机牵引有较大的余力,长期负载运转而不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与海滨野牵牛种间杂交亲和性及其杂种形态变异分析

遗传 1985

摘要:利用种间杂交技术将,Ipomoea属野生种的优良种质导入甘薯,是甘薯育种的一条新途径,打破了甘薯常规育种品种间杂交的局限性。日本1975年育成具有1/8六倍体野生种I.trifida(6x)血统的抗病,高产新品种“南丰”。江苏农科院从七十年代开始由国内外引进和征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 Ⅱ.发育棉铃中纤维素合成的遗传变异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摘要:用~(14)C示踪的方法测定了四个陆地棉品种发育棉铃中纤维素的合成量。试验结果表明,作为生理性状的纤维素合成量,在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变异性,这就为通过育种改良这一性状提供了可能性。以离体棉铃吸收~(14)C标记葡萄糖液后的放射性脉冲数来表示的纤维素合成量,与纱线强力和每粒种子上纤维干重之间呈线性回归关系,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_1=8.113+0.132x(r_1=+0.9042,p<0.05)和y_2=34.040+0.618x(r_2=+0.9813,p<0.01)。这进一步证明棉纤维品质与发育棉铃中纤维素的合成有密切的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象的发生及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蚕豆象蛀食豆粒,使千粒重下降,品质变劣,以至招致霉烂。据剥查,大丰县蚕豆被蛀率一般在40~50%,高者达70%以上,损失很大。为适应生产需要,我们就蚕豆象的发生规律及其田间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蚕豆象的发生 蚕豆象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豆粒内或仓库角落与墙缝等隐蔽处越冬。豆粒内越冬成虫为翌年主要虫源,据系统观察,常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手动喷雾器喷射部件喷施除草剂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喷施除草剂要求严格掌握剂量,使药剂均匀分布、尽量减少雾滴飘移,在保证施药质量、提高防效和避免药害的基础上,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目前农村的通用式手动喷雾器难以达到这些要求,需要有适于施用除草剂的喷雾工具。 发达国家喷施除草剂多应用扁扇形喷嘴,组合多喷头进行宽喷幅作业。我国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成功的N110系列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笔料毛着生部位观察

中国畜牧杂志 1985

摘要:用山羊笔料毛制成的各类产品,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品。山羊笔料毛不仅是国内制笔工艺所必需的原料,也是换汇率高的出口物资。按加工分类,可分为3类23个品种。在羊体上有没有一定的着生部位?因此,我们于1981年11月在海门县进行了笔料毛着生部位的观察,现将情况汇总如下:在农村购买体重10公斤以上的公羊、母羊、阉公羊、阉母羊共34只,按性别分为4组。划分采毛区,以肩胛后缘的胸围测量为中线,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划成7个小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稻米品质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水稻的品质包括贮藏、加工、商品、蒸煮食味和稻米营养等方面的品质。我们以江苏省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和少数品系为对象,对这些品种的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徐淮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是当前我省果树生产中的严重问题。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病害的流行、病情加剧,苹果树大批死亡。近年来,我们在徐、淮苹果主要产区通过调查研究,探索本病发生与为害的生态条件及防治技术措施,已取得初步结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季稻品种生产力与生态特性的演进趋向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摘要:选用40—80年代单季稻用的四类代表品种,设高、中、无肥三个处理和必要的辅助试验,研究了器官生物量的组成,光合特点——光饱和点、补偿点、最大光合速度、谷粒光合产物的积累等;以及养分吸收特性。根据这些资料论证了品种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提高生产力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今后发展趋向,讨论了今后育种改良和栽培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单季稻 生产力 生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的品种与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5

摘要:甜玉米是玉米的一个亚种,起源于美国,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就已经种植了甜玉米,并知道用甜玉米制糖、点心和酿造原始啤酒。甜玉米籽粒在乳熟期含有较多的糖分,饱满多汁,味鲜甜。甜玉米中蛋白质含量在13%以上,赖氨酸含量特别高,含油量也比普通玉米高一倍以上,而且含有多种维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