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测定生物固氮的乙炔还原法有关的一些问题

土壤通报 1984

摘要:自1966—1967年Koch,Delworth,Burris等分别创立用乙炔还原作为固氮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以来,已为各国生物固氮研究者广为采用,此方法灵敏度高,简便易行,十多年来对生物固氮研究的深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又由于它的灵敏度高,制样没有统一方法,加上所研究的固氮生物种类繁多,以及测定时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许多结果难以比较.国内近几年许多单位都采用此法进行研究,也感到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结合文献就与乙炔还原测定方法有关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发壮苗对小麦穗分化及结实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在我区小麦生产栽培实践中,培育早发壮苗是“三增”(争穗多,争大穗,争粒重)夺高产的关键.以往在幼穗发育特性研究中,初步明确增加每穗小穗的分化数和减少小穗退化,对提高每穗粒数和单穗重量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82~1983连续两年采取分期播种和施肥量不同等手段,培育壮弱两种麦苗,以研究早发壮苗对小麦穗分化及结实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树根系研究初报

园艺学报 1984

摘要:根系是果树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固定树体、吸收、贮藏和合成营养物质等主要功能,并兼有繁殖、更新的机能。根系的生长发育、数量和质量及其活动状况与地上部分关系密切。因此,必须了解果树根系结构及生长发育的规律,为果树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南京地区桃树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地上部分及温度的生长关系等,作一初报。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及土壤状况 供试品种为九年生黄肉桃金橙、金丰。株行距为5×4米。树高2.2米左右,冠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氮肥不同配比对改土增产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从1980年秋季开始,我们在所内设置麦棉两熟定位试验,并在东台、大丰两县建立试验基点,研究有机无机氮肥不同配比对沿海棉区土壤肥力和粮棉产量的影响,现将三年试验结果整理如下.经过及方法试验在本所脱盐的黄泥土上进行.供试品种大麦盐辐矮早三,棉花651.年施肥量每亩60斤纯氮,麦棉各半.设五个处理:(1)对照,无氮肥;(2)全部施用化肥氮(0:100),尿素65.6斤/亩;(3)有机氮70%无机氮30%(70:30),猪厩肥60担/亩,尿素19.6斤/亩;(4)有机氮50%无机氮50%(50:50),猪厩肥43担/亩,尿素32.2斤/亩;(5)有机氮30%无机氮70%(30:70),猪厩肥26担/亩,尿素45.6/亩.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05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土地质量因子的评价指数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农林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农林用地为对象,以农林作物对农林用地的质量要求为标准,进行对照衡量,从而得出适宜、次适宜或不适宜种植某一农林作物的面积和分布,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作物布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当前国内外的土地评价中,涉及农林作物与土地因子关系时,往往采用定性的方法,或者采用等量的办法(即同等重要办法)来处理.我们认为这种办法缺少科学依据,不能确切回答土地因子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斑驳病毒病流行预测初探

花生科技 1984

摘要:花生斑驳病毒病是本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自1976年大流行以来,国内对此病的研究报导渐多,但在流行预测方面还未见报导。为了尽快地解决预测问题,从1978年开始,在研究流行规律的同时,对病害流行预测方法作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与防治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为了有效地控制白背飞虱的为害,我们于1976至1983年间,对杂交水稻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药剂防治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生动态(一)灯下成虫消长动态据1976~1983年资料分析,镇江丘陵地区白背飞虱成虫于5月下旬始见,迁入盛期为6月底至8月底,主峰期常年在7月上、中旬,有些年份7月下旬到8月上旬也可出现迁入峰.9月中旬后虫量逐渐减少,10月下旬终见,全年发生4~5代.按照灯下成虫的消长动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发生型(图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开创作物栽培新局面浅议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关系到千百万人吃、穿、用的大问题,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争议的.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1980年净出口谷物1.2亿吨,发展中国家净进口谷物7619万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法国垄断着世界谷物市场.纵观这些谷物生产输出国的经验,生产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技术的开发,包括:(1)品种的改良,(2)栽培技术的革新,(3)机械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4)土壤、肥料、水利等条件的改善,(5)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与经营管理能力,(6)有一套完善的技术信息传播系统.这六个条件包括技术的、经济的和自然的三方面因素,其中技术因素具有调节控制的功能.技术因素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的播期施肥与白粉病发生关系的调查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近年来,小麦白粉病流行,为害严重.但我们发现,在同一年度同一地区的不同田块之间病情差异很大.有的麦田很少发病或发病很轻,有的则发病严重.据1984年调查,重病田病情指数达70左右.小麦发生白粉病后,不但病菌要消耗麦株养分,而且病叶提前枯黄,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使小麦生长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量氮肥不同施期对棉株生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摘要:氮肥是生产上的主要肥料,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期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棉花氮素营养最大效率期,以便大面积生产合理运筹氮肥,提高增产效益,1983年在所内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棉花育苗移栽.按麦套棉和麦后棉两种茬口,分别采用中熟品种651和早熟品种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