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055条记录
不同土壤环境对粒用高粱农艺性状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东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通过在贫瘠土壤环境下设置5种施肥水平,研究在不同养分含量土壤环境下,粒用高粱叶片特征、农艺性状、养分含量的表现.研究表明,相对于缺磷和缺钾,高粱叶片的生长发育对氮素缺乏更为敏感;氮磷钾三种元素相互作用对高粱产量、单穗粒重、千粒重以及秸秆干重的贡献率要高于任意两种元素互作;高粱秸秆和籽粒中钾素的积累量均高于磷的积累量,说明高粱对钾素需求较多.在土壤营养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补充氮、钾两种元素会提高高粱对磷元素的吸收,补充氮、磷两种元素会提高高粱对钾元素的吸收,因此氮素补充对高粱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说明缺氮对高粱的影响明显大于缺钾和缺磷的影响.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有利于促进高粱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关键词: 高粱 氮磷钾养分 叶片 农艺性状 养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黄芪属种子萌发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黄芪属种质材料,试验利用不同浓度(5%、10%、15%、20%)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PEG-6000)对6种黄芪(紫花沙打旺、中沙1号沙打旺、春疆1号沙打旺、沙打旺、斜茎黄芪、黄芪草,按1~6编号)的种子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发芽试验,以不加PEG-6000的纯化水为对照,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种子萌发的根长、胚芽长,计算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根芽比、相对芽长、相对根长11项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6000胁迫下同一品种种子萌发情况不同,1号(紫花沙打旺)在5%、10%和20%浓度PEG-6000胁迫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6号(黄芪草)在15%浓度PEG-6000胁迫下发芽率、相对根长和根芽比均高于对照,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2号(中沙1号沙打旺)和5号(斜茎黄芪)在各浓度PEG-6000胁迫下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种子萌发受到抑制;3号(春疆1号沙打旺)和4号(沙打旺)在各浓度PEG-6000胁迫下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浓度PEG-6000胁迫下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情况存在差异,1号(紫花沙打旺)和6号(黄芪草)在各浓度PEG-6000胁迫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较高,二者种子萌发情况优于其他品种,3号(春疆1号沙打旺)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低、萌发情况最差。6种黄芪抗旱性强弱排序为1号(紫花沙打旺)、6号(黄芪草)、5号(斜茎黄芪)、4号(沙打旺)、2号(中沙1号沙打旺)、3号(春疆1号沙打旺)。说明6种黄芪的抗旱性强弱差异较大,一定浓度的PEG-6000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其中1号(紫花沙打旺)抗旱性最强,3号(春疆1号沙打旺)抗旱性最弱。

关键词: 黄芪属 PEG-6000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补播模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植被恢复的影响及作用,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开展了围封补播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补播机械不加种子作业一次,CK)、单播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XX)、单播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BB)、单播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HH)以及混播新麦草、冰草、黄花苜蓿(BXH),于植物生长季(8月)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并对土壤以及植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补播能够显著提高植物地上生物量,且单播新麦草处理有显著影响(P<0.05)。补播对多年生杂类草高度、密度有抑制作用,使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有所升高,而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下降,但均无显著影响,并且补播处理下土壤养分无显著变化。在植物群落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植物平均高度和盖度是影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因子,土壤全磷含量对植物高度影响显著,且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初步表明补播措施对于荒漠草原草地植被以及土壤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为后续补播对荒漠草原草地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补播 群落特征 土壤养分 植物功能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生物信息学识别及表达分析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干旱胁迫响应的脱水素基因,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不同干旱处理的脱水素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6个具有脱水素蛋白保守结构域的蒙古冰草脱水素基因,蛋白大小在81~275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分子量在0.83~2.75 k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5.14~10.00之间;6个脱水素基因预测均位于细胞核;AmDHNs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包括motif1和motif2;系统进化树发现DN14936_c0_g6,DN18948_c1_g4与已知具有抗旱功能的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qRT-PCR分析与对照(CK)相比5个基因在干旱处理下显著差异表达,1个基因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和qRT-PCR分析表明6个基因的表达量随干旱处理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可为蒙古冰草抗旱相关脱水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验证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蒙古冰草 脱水素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燕麦种质蛋白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燕麦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生理差异,以高蛋白燕麦种质A34和低蛋白燕麦种质B23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分析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花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种质资源A34和B23籽粒蛋白质含量在开花后的变化规律相似。与B23相比,A34的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花后5~15 d显著降低,花后20~30 d显著升高;花后5~30 d, A34旗叶的硝酸还原酶、丙酮酸磷酸二激酶、谷氨酸合成酶、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籽粒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这表明种质资源A34通过调控叶片和籽粒蛋白质相关代谢酶活性促进籽粒蛋白质的积累。

关键词: 燕麦 种质资源 蛋白质 硝酸还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划分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学准确地划分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提高与生产实际一致性,是进一步提升品种管理质量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内蒙古玉米生产、品种审定和品种应用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实际应用情况为依据,对内蒙古玉米品种适宜生态区进行划分,并提出合理设置试验组别、优化试验点布局和强化品种积温指标等建议,为完善内蒙古玉米品种试验、审定、备案、退出和监管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适宜生态区 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4个耕翻深度20 cm(D_(20),CK)、30 cm(D_(30))、40 cm(D_(40))、50 cm(D_(50))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D_(20)和D_(30)处理,深翻D_(40)和D_(50)处理可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系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75.2%~292.1%和23.4%~30.2%。通过土壤酶活性分析,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对马铃薯田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对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影响较大。深翻可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 cm土层及苗期20~60 cm土层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在块茎膨大期至淀粉积累期0~20 cm土层与苗期40~60 cm土层中D_(40)和D_(50)处理影响显著。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淀粉积累期的脲酶活性;同时还提高了20~6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其中D_(40)和D_(50)处理显著提高了33.8%~80.0%。综上所述,深翻30 cm仍旧是马铃薯根系生长的胁迫深度,深翻40 cm对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提高马铃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效果最佳。

关键词: 耕翻深度 马铃薯 根系生长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3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概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3年我国羊肉价格下行趋势明显,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但肉羊产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活力。预计2024年,我国羊肉产量将小幅增加,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上升。但我国肉羊产业仍存在生产组织不健全、羊制品加工标准不统一以及品牌影响力较弱、溢价效应不明显等核心问题,使养殖户面临经营效益提升困难的挑战。建议进一步加强肉羊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时为养殖户带来现实收益,发挥肉羊产业在推进畜牧业强国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肉羊 产业 技术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植物群落生物量权衡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析比较,可以反映出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同适应策略.由于不合理利用和开垦天然草原导致大面积草地退化,因此我国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工程,旨在恢复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自然恢复的不同年限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限(5年、15年、20年)弃耕地及天然草地(对照)群落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物种组成及其相对生物量、植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探究典型草原区不同年限弃耕地群落生物量权衡(Trade-off)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群落结构由一二年生植物占主导逐渐转化为多年生植物占主导,且植物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不同年限弃耕地生物量均向地上权衡,随弃耕年限增加,向地上权衡幅度越来越小,天然草地则向地下权衡;土壤水分和一二年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是驱动生物量权衡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物量权衡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硒对甜菜叶片转录组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喷施外源硒对甜菜响应的分子机制,采用糖甜菜品系HD802种子作为供试材料进行水培试验,纳米硒浓度分别设置为0(喷施清水,对照),20,50,80,100,150,200 mg/L,待真叶长至8片叶时均匀地喷施纳米硒溶液,24 h后取样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经数据分析,选取50,150 mg/L的纳米硒处理叶片送检,进行转录组测定,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和显著富集通路。结果表明,纳米硒50 mg/L处理对甜菜叶片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150 mg/L处理对甜菜叶片具有破坏效果。鉴定出9 161个DEGs,其中,上调表达3 717个、下调表达5 444个;GO功能富集主要富集在信号转导、细胞通讯、膜的组成部分、膜的固有成分、初级代谢过程、有机物代谢过程和生物过程等;KEGG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植物病原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转录因子分析共涉及AP2、zf-Dof、HLH、WRKY、HSF_DNA-bind、NAM、zf-BED、Homeobox等11个家族。研究找到了硒处理对甜菜幼苗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适宜浓度,初步筛选出甜菜外源硒响应的相关基因。

关键词: 甜菜 纳米硒 RNA-Seq 差异基因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