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生态与生计关系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11-2022年生态与生计研究的2062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共现、热点、聚类和突现等分析,定性定量地阐明国内外生态-生计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生态-生计研究的发文量从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但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国际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科学、可持续性科学和生态学领域,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热点主要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治生态、生态保护、生计、影响与冲击等;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与地理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计和政策绩效评估方面,研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缺乏创新性,与国际相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的关系方面关注度不足.对国内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促进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 生计 CITESPACE 文献计量 研究进展 热点趋势


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半干旱冷凉地区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比例和刈割期,本研究以燕麦'蒙饲燕1号'('Mengsiyan 1')、'蒙饲燕2号'('Mengsiyan 2')、'青引1号'('Qing yin1')分别和箭筈豌豆混播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的饲草在不同刈割期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及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鲜重和干重(P<0.05);以燕麦150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单播量配比的'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3∶1)在乳熟期、'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在乳熟末期干草产量最高;'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在各刈割期干草产量均低于同期燕麦单播产量.2)不同混播处理粗蛋白含量较燕麦单播基本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从抽穗期、乳熟期到乳熟末期逐渐降低;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在乳熟末期达到最高;不同混播组合在1∶3的比例下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最低.3)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混播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各混播组合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蒙饲燕2号'+箭筈豌豆混播(1∶1)和'青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分别在乳熟末期刈割隶属综合评价值较高,其中'蒙饲燕1号'+箭筈豌豆混播(1∶3)最佳(0.70).


“兴安盟大米”的矿物质特征与营养健康评价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兴安盟大米”的矿物质营养,以内蒙古兴安盟产地大米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黑龙江五常市、辽宁盘锦市产地大米为参照,以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北方大米中钾、钙、镁等11种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以兴安盟为主的北方6个评价地区大米中11种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11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22%~88.95%,除K、Ca、Na之外,其余矿物质元素含量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Fe、Mg的变异系数较大,含量从大到小分别为K>Mg>Ca>Na>Zn>Fe>Mn>Cu>Cr>Cd>As,其中K含量较高,Ca与Na、Mg、Mn、Fe、Z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大米中矿物质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大米中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值,Cd、Cr、As均未超标,元素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依存性,Ca、Mg、Zn、Fe、Na、K是该区域大米的主要特征矿物质元素,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27%。健康评价显示,兴安盟大米综合营养得分与五常大米相当,属于高钾高镁无重金属污染的绿色谷物食品,铁、锰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优势显著。


覆膜垄作对旱地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地雨养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是一个重要的氧化亚氮(N2O)排放源,是当前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动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覆膜和垄作栽培是其中两种重要的种植方式,但其栽培下的马铃薯田N2O排放规律尚不十分明确。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自然降水条件下的马铃薯田为试验对象,设置平作覆膜、垄作覆膜、平作不覆膜和垄作不覆膜4种处理,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N2O的排放通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不同时期与N2O排放相关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并测定相关的土壤要素,进而探究在覆膜和垄作条件下,影响雨养马铃薯田N2O排放特性和规律的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雨养马铃薯田是N2O排放源,其全生育期内平均N2O累积排放量为N (0.47±0.08) kg·hm-2。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水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整个马铃薯生育期,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基本起到了控制N2O排放的作用(P<0.05),而不是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菌。覆膜和垄作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质使根际生态微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最终使N2O排放发生变化。其中,覆膜垄作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及排放强度最高,且垄作不覆膜处理的排放最少(P<0.05),累积量达到了0.401-0.515 kg·hm-2。因此,从减排和不减产的角度来看,采用垄作不覆膜的种植方式效果最显著,旨在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甜菜生长、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于2021-2022年连续2年研究浅埋滴灌条件下不同氮肥基追比对甜菜叶片厚度、单位长度内的叶脉数量、株高、叶面积指数(LAI)、根冠比、单株干物质量、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追肥比例的增加,含糖率、叶片厚度和根冠比呈降低的趋势,而产量、产糖量、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N3处理(氮肥按基追比6:4)比CK处理(氮肥全部基施)产量提高6.93%~8.04%、产糖量提高6.12%~8.94%。相关性分析表明,甜菜产量与株高、LAI、单株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按基追比6:4有利于甜菜产量和产糖量的提高。


青贮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影响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天然牧草青贮能够有效保存天然牧草的营养价值,解决秋冬季节青鲜饲草不足的问题。青贮添加剂能够改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的品质,提高天然牧草青贮资源的利用率和动物的消化率,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天然牧草青贮的适口性。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青贮饲料添加剂的类型和功能特性及其对天然牧草青贮感官性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有氧稳定性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调制高品质天然牧草青贮饲料提供参考。


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 d]、产奶量[(36.8±4.6) 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2.92%,而试验组提高了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54%、22.09%和17.18%(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5.38%(P<0.05)。结果提示,复合菌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复合菌培养物 奶牛 生产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NaHCO3胁迫下马铃薯根系代谢组差异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马铃薯根系对NaHCO3胁迫的代谢组学差异,揭示不同马铃薯品种响应NaHCO3胁迫的代谢分子机制,为优化马铃薯育种、栽培技术措施以及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V7’和‘康尼贝克’2个品种幼苗根系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浓度梯度(CK、10 mmol/L、20 mmol/L、30 mmol/L、40 mmol/L、50 mmol/L)NaHCO3溶液模拟碱胁迫,胁迫7 d后,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LC-MS)技术及多维统计学对2个马铃薯品种根系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NaHCO3胁迫下,‘V7’根系中检测到160种代谢物上调、91种代谢物下调,‘康尼贝克’根系中125种代谢物上调、52种代谢物下调。(2)2个品种各筛选出10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由组氨酸和嘌呤衍生的生物碱合成以及嘧啶代谢这4条差异代谢通路是马铃薯根系响应碱胁迫的关键代谢途径。(3)糖类、酰胺类化合物、胺类、含氧有机化合物、生物碱、酚酸类、菑体-皂苷元等差异代谢物均参与到了马铃薯响应NaHCO3胁迫的复杂调控网络中。【结论】筛选出马铃薯根系响应NaHCO3胁迫的关键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途径,耐碱性品种‘V7’与碱敏感性品种‘康尼贝克’二者根系代谢组学存在差异性;同时,同一个品种不同胁迫程度下其根系代谢与CK也存在差异性。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尿囊素这3类差异代谢物含量的积累是‘V7’根系代谢过程活跃、耐碱性能力强于‘康尼贝克’的重要特征分子。


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生产性能以及血清抗氧化、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提取物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18头体况、泌乳期、泌乳量相近,且4个乳区混合乳样中体细胞数(SCC)>5*105/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样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CON组)、蒲公英组(DAN组)和连翘组(FOR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型饲粮(TMR),蒲公英组饲喂TMR+蒲公英提取物,连翘组饲喂TMR+连翘提取物,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添加剂量均为60 g/d.试验开始前1周内,奶牛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试验期45 d.试验期间每7 d采集1次乳样,测定乳成分和SCC;试验结束后采集乳样并测定牛髓过氧化物酶(MPO)、乳酸脱氢酶(LDH)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采集血液样品并测定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蒲公英和连翘组牛乳中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蒲公英组牛乳中NAG活性显著降低(P<0.05).③蒲公英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连翘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两种中草药提取物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④蒲公英和连翘组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蒲公英和连翘提取物均能够调控隐性乳房炎奶牛的炎症反应,增强其免疫及抗氧化能力,进而达到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


围产期母畜低血钙症的钙代谢机制及对相关代谢疾病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围产期母畜由于体内蛋白质、矿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急剧变化,容易导致钙的流失和平衡失调,进而引发母畜围产期低血钙症。临床和亚临床低血钙症不仅能够影响母畜的生产性能,还会影响围产期机体的营养代谢,进一步诱发母畜在围产期出现其他生理变化和疾病,如酮病、皱胃移位、难产、乳腺炎及子宫疾病等。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围产期母畜低血钙症的钙代谢机制及其对相关代谢疾病的影响,对于保障围产期母畜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述了围产期母畜低血钙症的病因和现状、钙代谢机制、综合防治措施以及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联,为降低围产期母畜低血钙症发病率以及改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