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及其香气评价

菌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宁夏地区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结合电子鼻技术对9个不同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风味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有22种。从整体气味感知来看,电子鼻可以快速且有效地区分9个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的挥发性风味。9个羊肚菌菌株的子实体中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大于0.1的挥发性成分有18种,其中反式-2-辛烯-1-醇对013和105样品香气贡献最大,具有柑橘味和脂肪香;异戊醛对159、196、HLGO、SB25C、Y1(1719)样品香气贡献最大,具有麦芽香和水果香;2(5H)-呋喃酮对166、LY样品香气贡献最大,具有坚果香和椰香。进一步对这18种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函数品质评价模型,发现菌株105羊肚菌评分最高,说明其风味品质最好。

关键词: 羊肚菌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 相对气味活度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抗旱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草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属豆科四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草食动物所需的优质蛋白饲草资源。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对全球各国农业产业和畜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干旱等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及水资源短缺,旱灾已是束缚整个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育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不但能保持高产稳产,还能节约水资源。因此,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抗旱性鉴定评价情况,抗旱品种审定登记现状以及抗旱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对我国紫花苜蓿抗旱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紫花苜蓿抗旱育种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参考。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抗旱性 种质资源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成六倍体小麦品系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成六倍体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在籽粒相关性状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合成六倍体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本研究以西农389与合成六倍体小麦KU2098杂交得到的154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材料,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遗传图谱,对粒长、粒宽、粒面积、粒周长、粒长宽比、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共9个籽粒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除7B染色体外的20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84个QTL;这些QTL的LOD值在2.54~39.9之间,解释了0.91%~43.41%表型变异;84个QTL包括31个主要QTL和10个稳定QTL。在1A(1)、1B(1)、1D(1)、2D(1)、4D(1)、5A(1)、5D(1)、6A(2)、6B(2)和7D(1)染色体上共鉴定出12个与籽粒性状相关的QTL簇。在QTL簇C8对应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2个有关籽粒性状的基因;在QTL簇C3的遗传区间中,筛选到4个有关品质性状的基因。鉴定出的QTL可为小麦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成六倍体小麦 小麦55K SNP 籽粒性状 QTL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枸杞高温耐受性的初步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枸杞响应高温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枸杞抗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宁杞7号’和宁夏枸杞‘1402’为试验材料,通过42℃高温处理不同时间长度,检测分析叶片中过氧化氢、丙二醛、水杨酸、水杨酸衍生物(如水杨酸-2-O-β-葡萄糖苷)、茉莉酸、茉莉酸甲酯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宁杞7号’比‘1402’对高温的敏感性更强,更容易由高温引起叶片失水卷曲。研究表明,高温引起‘宁杞7号’叶片中积累更多的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发生更强的氧化损伤;高温诱导‘宁杞7号’叶片中的水杨酸和水杨酸-2-O-β-葡萄糖苷的含量先增多后减少以抵御高温带来的损伤。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高温诱导枸杞叶片中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增多,并且‘宁杞7号’中的茉莉酸含量的增幅大于‘1402’,而‘1402’中茉莉酸甲酯含量的增幅大于‘宁杞7号’,并且比‘宁杞7号’早9 h达到峰值,从而能够比‘宁杞7号’早一步抵御高温胁迫,进而降低高温带来的损伤。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枸杞对高温环境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思路。

关键词: 枸杞(Lycium bararum L.) 高温 水杨酸 茉莉酸 茉莉酸甲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漠大型光伏电站对固沙植物表型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中国沙漠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型可塑性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此机制在沙漠大型光伏电站的表现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调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大型光伏电站光伏板下和板间固沙植物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揭示固沙植物对光伏电站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实施后,光伏阵列显著改变了固沙植物个体表型,与板间相比,板下植物株高、根长、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且在板间(下)空间上也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光伏板间更有利于固沙植物生长。光伏板下雨线附近的根冠比显著低于光伏板间,这是固沙植物适应光伏电站水光资源再分配的重要机制,符合最优分配假说。光伏阵列显著改变了植物群落特征的空间分布,与光伏板间相比,板下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植被覆盖度和密度均显著降低。光伏阵列改变了植物群落特征与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关系,固沙植被生物量及其分配也受植物群落特征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密度的调控。光伏阵列通过改变光照和微气候等环境条件,显著影响了固沙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模式。

关键词: 沙漠大型光伏基地 生态修复 根冠比 最优分配假说 植物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助剂对阿维菌素防治枸杞瘿螨的增效作用

农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外源助剂百溶101、杰效利、硅藻土以及锡昶287对阿维菌素防治枸杞瘿螨Aceria macrodonis Keifer的增效作用。[方法]通过室内浸叶法和田间小区叶面喷雾法,测定阿维菌素添加4种助剂对枸杞瘿螨的室内活性及田间防效。[结果]4种助剂均能提高阿维菌素对枸杞瘿螨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且48 h室内活性比24 h强。添加助剂对9 mg/L阿维菌素在二次药后7、14 d增效明显,其中助剂百溶101增效10.15%~15.65%,杰效利增效13.36%~17.28%,硅藻土增效6.39%~12.17%,锡昶287增效3.67%~6.33%。[结论]4种助剂均能提高阿维菌素的防效,其中杰效利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 枸杞瘿螨 阿维菌素 外源助剂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竹独脚金内酯受体基因克隆及功能验证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芦竹(Arundo donax L)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通过克隆其独脚金内酯(SL)受体基因AdD14,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功能验证。以芦竹幼苗为材料,同源克隆其SL受体基因AdD14(Genbank登陆号:OR915727);利用ExPASy、MEGA等软件对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其原核表达蛋白体外催化的方法验证基因功能。结果发现,AdD14开放阅读框全长816 bp,编码分子量为29.75 kDa的271个氨基酸残基。AdD14蛋白预测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系统进化树显示,AdD14与其他种类植物D14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保留了SL受体保守结构域和催化三联体,可水解SL受体荧光探针YLG(Yoshimulatone Green),显示AdD14为芦竹SL受体基因。本研究分离了芦竹AdD14基因,其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的SL受体D14蛋白结构及功能相一致,初步证实其为芦竹SL受体基因,为深入揭示芦竹分蘖调控分子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芦竹 独脚金内酯受体 基因克隆 AdD14基因 基因功能验证 生物信息学 分蘖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整播期对宁夏春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5 CSCD

摘要:为明确调整播期对宁夏春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宁夏灌区20份春小麦主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以播期为主区,不同小麦品种为副区,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小麦产量及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播期相比,播期延迟20 d后,各参试品种生育期缩短8~14 d,产量、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分别显著减少18.81%、7.22%与3.54%,穗粒数变化不显著;硬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与最大拉伸阻力分别显著增加9.21%、13.66%、14.13%、55.92%与160.56%,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19.30%,容重与吸水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迟播条件下产量与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宁春52号’、‘宁春61号’、‘永良15号’、‘宁春54号’、‘宁春53号’、‘宁春48号’、‘宁春56号’,其中‘宁春52号’与‘宁春61号’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8。延迟播期对春小麦产量与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

关键词: 宁夏 播期延迟 春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藏对粗脊蚜茧蜂羽化率、成虫存活率、寿命及雌雄性比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冷藏温度和时间对粗脊蚜茧蜂Aphidius colemani羽化率、成虫存活率、寿命及雌雄性比的影响,找出粗脊蚜茧蜂最适冷藏条件,为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粗脊蚜茧蜂(僵蚜)为研究对象,在2、3、4、5和6℃温度下冷藏相同僵化程度的粗脊蚜茧蜂僵蚜5、10、15、20和25 d,记录羽化数、成活数、寿命及雌雄数量。【结果】(1)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僵蚜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冷藏温度、冷藏时间对成虫存活率差异极显著(P<0.001),其交互作用对成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冷藏温度及其和冷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僵蚜羽化成蜂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对羽化成蜂雌雄性比差异极显著(P<0.001);冷藏时间对羽化成蜂寿命差异显著(P<0.05);对雌雄性比差异不显著(P>0.05)。(2)粗脊蚜茧蜂僵蚜羽化率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羽化率在63.81%-89.52%之间。3℃冷藏15d羽化率最高为89.52%,4、5和6℃冷藏10d羽化率在80.00%以上,3和4℃冷藏25 d羽化率仍在82.86%以上。(3)低温冷藏过程中僵蚜均有羽化现象,成虫存活率在2-6℃整体随冷藏温度升高而逐步降低,在5-25d随冷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冷藏处理10d成虫存活率在43.83%-72.07%之间,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4)处理组与对照组羽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冷藏10 d成蜂寿命最长,显著高于冷藏5 d(P<0.05),5℃冷藏10 d寿命最长为4.37 d,2、3、4和5℃冷藏10 d羽化成蜂寿命在4.02 d以上,5℃冷藏15 d寿命仍在4.29 d以上。(5)僵蚜分别在2、4、5和6℃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冷藏处理后羽化成蜂的雌雄性比与对照和3℃冷藏时差异显著(P<0.05);2和4℃时在不同冷藏时间雌雄性比显著高于3和5℃(P<0.05)。【结论】粗脊蚜茧蜂在低温冷藏过程均有羽化现象,根据羽化率、成虫存活率、寿命及雌雄性比,建议其在4或5℃下冷藏10 d保存。

关键词: 粗脊蚜茧蜂 冷藏 羽化率 成虫存活率 寿命 雌雄性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宁春64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