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98条记录
基于水声学的东洞庭湖鱼类资源时空分布与资源量评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最大湖泊群,是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为了解禁渔初期东洞庭湖鱼类资源现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用回声探测仪(EY60,200 khz)对湖南省东洞庭湖鱼类资源进行了昼夜全覆盖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在日尺度上,5月和8月夜晚的鱼类密度均大于白天,8月份昼夜密度差异显著(F=4.498,P<0.05),5月和8月的昼夜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明显(P>0.05);在季节尺度上,5月鱼类平均密度显著大于8月(P<0.05);鱼类目标强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尺度上,鱼类密度水平分布不均,5月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北湖区和东部湖区,8月鱼类主要分布于东部湖区和鹿角;垂直分布上5月份鱼类主要分布于水体中上层,8月份主要分布于水体中下层。应用资源密度体积法估算8月东洞庭湖昼夜鱼类资源量约为7.69×10~8尾和1.78×10~9尾,与历史数据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首次研究了禁渔初期东洞庭湖鱼类的时空分布特征,东洞庭湖的鱼类资源量的增长将为禁渔后东洞庭湖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东洞庭湖 鱼类资源 水声学 禁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目标、进展与建议-基于长江禁捕典型省域的调查

农业经济问题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当前,禁捕水域渔民退捕上岸已经完成,转产就业政策作为渔民退出捕捞权补偿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当下和未来的重点难点,对长江禁捕稳定持续和退捕渔民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典型区域退捕渔民及其利益相关者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转产就业政策目标是帮助渔民获取可持续的替代生计,防止退捕渔民"积贫返贫—生计压力—偷捕返捕—弱化禁捕",基本逻辑是通过政府承担转产就业成本以达成渔民稳定退捕这一具有生态外部性的集体行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初步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政策层级机制,地方政府是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改进者,市场主体也正逐步参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四个一批"为主的转产就业模式。但部分地区仍面临着转产就业不充分、岗位层次较低、稳定性差等难题,这既有渔民生计资本低、博弈心理的内生因素,也有区域经济与资源禀赋约束、政策针对性不足的外部因素。未来,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政策应长短结合、双重驱动,多元化就业模式增加岗位供给、针对渔民合理诉求提升转产就业精准性、优化政策制度形成稳定持续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长江禁捕 转产就业政策 退捕 渔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及变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解三峡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现状,于2017~2019年对三峡库区干流和9条重要支流开展鱼类种类组成调查,于2018年对库尾木洞、库中云阳和库首巫山干流江段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同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共采集到鱼类149种,隶属于10目25科92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0种,外来物种20种,喜流水鱼类67种,喜静缓流鱼类82种。研究表明:总物种数与水库运行前相比持平,但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土著种和喜流水性鱼类显著减少,外来种增多;小型鱼类在资源量中占据优势,大中型鱼类资源退化;喜流水鱼类仅在库尾渔获物中占据优势,库中和库首江段渔获物以喜静缓流鱼类为主;干流特有种种类数和资源量均显著下降,支流仍分布有较多特有鱼类;外来种在库中和库首渔获物中占据一定比例,其大量繁衍和发展可能给该水域土著种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三峡库区蓄水过程显著影响了鱼类群落结构。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群落结构 种类组成 渔业资源 特有种 外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渔港发展经验与借鉴——以纽约港和普利茅斯港为例

世界农业 2020 CSSCI

摘要:渔港是中国渔业生产的重要部分,其在渔区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转换。本文通过梳理美国纽约港、英国普利茅斯港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教训与经验,以期为中国渔港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发现:①中国渔港主要分布于沿海,呈现出与捕捞生产高度相关、庇护所功能为主的特征。②国外渔港发展中面临废弃物排放、产业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威胁、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等问题。③国外渔港发展的经验包括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加强科学研究、功能多样化、社会化参与等。④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和渔业生态优先发展阶段,中国渔港应重视渔港人口集聚和废弃物处理、产业污染治理、降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同时需提升渔港现代功能、加强研究在决策中的作用、兼顾开发与保护、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化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 渔港 经验 启示 纽约港 普利茅斯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出版与高校图书馆的应对 -对Springer Nature集团和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调查

图书馆论坛 2020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在新技术环境下,出版商和图书馆都在发生深刻变革.研究数字出版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有助于出版商和图书馆适应变化,应对变革,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文章采用实地调研方法,获取Springer Nature集团和剑桥大学图书馆在新环境下开展的研究和实践,分析Springer Nature集团在开放数据、开放图书和开放政策方面的研究和举措梳理剑桥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以及馆员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研究表明:出版机构与图书馆是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利益共同体,需要共同探寻新的业务布局与体系结构.

关键词: 剑桥大学图书馆 Springer Nature集团 数字出版 开放获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荆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解长江荆江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3、6、9和12月对荆江7个采样断面的左右岸共14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文、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荆江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7属135种(含变种),以硅藻门(51.85%)和绿藻门(25.19%)为主.浮游植物的丰度均值为73.16*10 4 cells./L,生物量均值为0.87 mg/L,上荆江各采样断面间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不明显,下荆江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高的趋势.优势种为硅藻门的颗粒沟链藻和梅尼小环藻.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是0.83,Pielou均匀度指数是0.80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1.90,下荆江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上荆江,说明上荆江比下荆江污染严重.典范对应分析溶氧、温度、氨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浮游动物48属81种,其中轮虫最多(37.04%),其次是原生动物(25.93%)和枝角类(23.46%).浮游动物丰度均值为6.32 ind./L,生物量均值为88*10-3 mg/L,上荆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低于下荆江.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冠砂壳虫、桡足类无节幼体和剑水蚤一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是5.2,Pielou均匀度指数是0.84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1.32,下荆江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上荆江,说明上荆江比下荆江污染严重.冗余分析显示温度、溶氧和氨氮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长江荆江段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洞庭湖通江水道鱼类资源周年动态及其洄游特征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解洞庭湖通江水道鱼类资源的周年动态及其洄游特征,2017年5月~2018年6月,对洞庭湖通江水道的仔鱼和幼鱼、成鱼进行了逐月调查.(1)共采集仔鱼19种,数量以■(Hemiculter leucisculus)最多(占总数的76. 6%),其次为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8. 8%)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占4. 3%);仔鱼主要出现在4~9月,密度以6月最高(848. 8 Ind./1 000 m~3).(2)采集幼鱼、成鱼42种,数量以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占总数的30. 3%)最多,其次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15. 3%)和■(占12. 2%);幼鱼、成鱼丰度以8月最高(为729尾/船/日).(3) 4~7月,江湖洄游型鱼类的运动指数在0. 1~0. 7之间,呈现入湖趋势; 9~次年3月,江湖洄游型鱼类的运动指数在-0. 4~-0. 1之间,呈现出湖趋势;径流量是幼鱼、成鱼出、入湖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鱼类资源 周年动态 洄游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近海渔场荒漠化:评价、原因与治理

农业经济问题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近海渔汛消失甚至无鱼可捕等渔场荒漠化成为社会焦点.本文在构建渔业资源衰退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渔场荒漠化现状,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理方向.研究表明:(1)捕捞产量与增量是渔业资源状态的关键,当产量大于增量时渔场呈荒漠化趋势;(2) 1978-2016年,近海渔场荒漠化趋势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近海捕捞量大于可捕量约59%;(3)捕捞强度和生境破坏是渔场荒漠化的主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现有治理政策依赖行政和缺乏激励相容机制,不能激发捕捞主体维护资源的集体行动和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的囚徒困境;(4)应从产权、渔民与社区视角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对现有唯利维坦式治理政策形成有益补充,从而扩大渔业资源增量和降低捕捞量.

关键词: 近海捕捞 渔场荒漠化 渔业政策 囚徒困境 集体行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户获取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信息渠道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掌握马铃薯主产区种植户获取马铃薯主粮化的市场信息渠道数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方法]基于362个定西市商品马铃薯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以及从不同教育文化水平对马铃薯种植户了解马铃薯主粮化及其市场信息渠道数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市场信息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种植户一般通过两个市场信息渠道获悉马铃薯主粮化,其中,政府宣传为主要渠道。教育文化水平对渠道数量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文化水平越高,农户掌握的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农户为村干部、加入产业组织、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了解程度高、所在村网络通讯良好有助于他们从更多渠道获取市场信息。[结论]因此,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户对马铃薯营养价值和功能的了解程度,加大支农投入,完善网络通讯设施,引导农户加入产业组织可能是促进受教育水平低的农户增加市场信息渠道了解马铃薯主粮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市场信息渠道 马铃薯农户 Heckman两阶段模型 受教育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特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进一步保护中华绒螯蟹栖息地和种质资源,科学评估长江蟹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在长江靖江、新开沙及狼山沙3个采集区域的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根据δ13C、δ15N值分析二者的生态宽幅及营养生态位面积.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δ15N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0‰~-23.00‰;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6.00‰~-24.00‰,表明两种蟹均对某种饵料生物有所偏好,且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范围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表明其食物来源更广.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表明二者存在饵料竞争关系.其中靖江江段两种蟹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表明二者在靖江江段食物竞争最激烈.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变幅(CR)、δ15N值变幅(NR)及营养生态位总面积(Ta)均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说明中华绒螯蟹对于饵料资源的竞争能力更强.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无齿螳臂相手蟹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生态位 生态宽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