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臭氧精准处理提高采后草莓抗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臭氧处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无污染的贮藏保鲜方式,而臭氧的强氧化性也被认为对于采后果蔬的活性氧清除系统存在影响。该研究以天津市种植最广泛的"京桃香"草莓为试材,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臭氧(0、2.144、6.432、10.72、15.008 mg/m~3)处理对草莓采后活性氧起抑制作用的非酶促、酶促清除系统的影响。总酚(total phenols,TPC)、总类黄酮(total flavonoids,TFC)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为非酶促抗氧化关键代谢物指标,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超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superoxidase,APX)为关键酶活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间,对于非酶促清除系统,采后草莓总酚类物质在2.144、6.432、15.008 mg/m~3的臭氧处理组具有一定的累积效果,但低于对照组的含量;黄酮类物质在2.144、15.008 mg/m~3处理组中的含量不断下降,而6.432mg/m~3处理组中的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但3个处理组中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ASA含量在对照组中的变化不大,但在2.144、6.432、15.008 mg/m~3处理组中不断减少,且15.008 mg/m~3的臭氧处理组的下降幅度最大。而相较于对照组和其他3个不同浓度的臭氧处理组,10.72 mg/m~3的O_3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酚类化合物和抗坏血酸的生成,维持总黄酮含量在较高水平。对于酶促清除系统,高浓度的O_3处理能够快速诱导草莓果实POD活性的升高。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15.008mg/m~3处理组迅速出现降低的变化趋势。相较于对照组,2.144 mg/m~3浓度O_3处理组的酶活变化不大,但6.432 mg/m~3处理组却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10.72 mg/m~3的O_3处理能够显著提升SOD活性(P﹤0.05),使其最大值提前,能够提升APX活性,刺激POD酶活的活性提高,并推迟POD活性出现高峰的时间。总体来说,10.72 mg/m~3浓度的臭氧处理能够增强采后草莓氧化还原系统相关酶促反应酶活,促进非酶促反应抗氧化物质的生成,对于采后草莓的抗氧化物质积累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草莓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MCP对硬肉型葡萄货架期间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种硬肉型葡萄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货架期间硬度、可溶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挥发性物质,研究1-MCP对硬肉型葡萄货架期间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抑制红提葡萄果实硬度的下降,提高金手指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减缓红提、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在贮藏前期可使3种硬肉型葡萄维持较高的可滴定酸含量,而后期作用效果不明显,可显著提高红提的维生素C含量。3种硬肉型葡萄成熟果实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醇类。1-MCP处理组红提、夏黑葡萄果实的醇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以及总数大部分高于CK组,主要挥发性物质波动小,整体风味优于对照组。


1-甲基环丙烯结合ξ-聚赖氨酸对贮后货架期富士苹果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采后立即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μL/L)处理后在精准温控库(-(0.5±0.3)℃)贮藏10个月后出库,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ξ-聚赖氨酸(500、1 000、1 500 mg/L)进行喷雾处理,研究1-MCP结合不同质量浓度ξ-聚赖氨酸对贮后常温货架期间苹果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处理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相比,1-MCP结合ξ-聚赖氨酸处理有效维持了果实的硬度,减缓了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和VC含量的降低,其中1 000 mg/L的ξ-聚赖氨酸处理效果最好。利用HS-SPME-GC-MS检测出苹果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正己醇、正己醛、反式-2-己烯醛、乙酸-2-甲基丁酯等。结果表明:对于醛类物质,CK组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货架末期低于初期;1 000、1 500 mg/L处理组呈现上升趋势,1-MCP处理组先下降后上升,500 mg/L处理组先上升后下降,且这两组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货架末期均高于初期。对于酯类物质,CK、1 000、1 500 mg/L处理组相对含量呈现上升趋势,500 mg/L处理组先下降后上升,1-MCP处理组先上升后下降。对于醇类物质,1-MCP、1 500 mg/L处理组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CK组、500 mg/L处理组上升,1 000 mg/L处理组下降。货架期间,1 000 mg/L处理组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始终最高,且该处理有效减缓了酯类主要呈味物质乙酸2-甲基丁酯、醇类主要呈味物质2-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的下降。1-MCP结合ξ-聚赖氨酸处理能较好地保持苹果的品质和风味,1 000 mg/L的ξ-聚赖氨酸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ξ-聚赖氨酸 1-甲基环丙烯 富士苹果 贮后品质 挥发性成分


贮运过程中温度及振动条件对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贮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研究温度波动、振动频率和振动加速度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实验设定温度波动(-1~1、-1~2、-1~3、-1~5℃)及对照组(-1℃),并通过振动实验台设定了振动加速度分别为2.5、5.0、7.5 m/s2以及振动频率分别为10、20、30、40、50 Hz的振动条件。以硬度、可滴定酸含量、脱粒率、腐烂率、VC含量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温度波动及振动条件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波动对葡萄VC含量和硬度的影响最大;振动频率与葡萄变质速度并非成正比关系,在实际贮运过程中,在20 Hz时巨峰葡萄变质速度相对最慢;振动加速度越大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前期影响越明显,对脱粒率和硬度的影响最明显。


诺沃霉素A预防番茄采后灰霉病效果及抑菌谱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诺沃霉素A在番茄灰霉病防治的应用,进行了离体和果实生测试验。诺沃霉素A离体条件下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药剂浓度设置为2.5、1.25、0.625、0.312 5和0.156 25μg/m 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为Y=0.8037x+5.160 7,抑制中浓度0.631μg/m L,相关系数r为0.999 7。用1.25μg/m L诺沃霉素A处理菌丝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发生异常。在番茄果实条件下,诺沃霉素A对番茄灰霉病仍然具有良好防效。将番茄果实刺破后用50和100μg/m L浓度浸果10 min,结果表明防效分别达到68.29%和100%,与对照药剂多菌灵防效相当。在试验浓度下诺沃霉素A对番茄表皮没有产生药害。诺沃霉素A具有广泛的杀菌谱,对子囊菌核盘菌抑制率为86.11%,对半知菌多主棒孢、茄链格孢、胶孢炭疽菌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抑制率分别为91.11%,82.78%,77.22%和86.46%,对担子菌立枯丝核菌抑菌率为85.56%。对卵菌纲辣椒疫霉和细菌劳尔氏菌无效。诺沃霉素A对番茄果实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控效果,对表皮无损害且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有望成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一种新型杀菌剂。
关键词: 病害防治 菌 果实 诺沃霉素A 大环内酯化合物 防效 灰霉病


微环境气体调控对精准相温贮藏期间柿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阳丰甜柿和磨盘柿为试材,将柿果放入便携式气体调控保鲜箱中,然后放入1-MCP(含量为1μL/L),研究不同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2种柿果精准相温贮藏期间品质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相关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结合箱式气调(贮藏30 d后甜柿CO_2含量4.31%~5.27%,O_2含量15.63%~16.59%;磨盘柿CO_2含量11.66%~14.38%,O_2含量6.52%~9.24%)的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对两种柿果保鲜效果相似,均有效抑制柿果褐变的发生,保持柿果实硬度,降低柿果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抑制PG、CX、PPO活性的升高,减缓总酚含量的下降,且保鲜效果均优于单纯箱式气调(贮藏30 d后甜柿CO_2含量2.93%~3.62%、O_2含量17.28%~18.16%;磨盘柿CO_2含量10.24%~11.86%、O_2含量9.04%~10.66%)。结论:1-MCP处理结合箱式气调贮藏微环境气体调控,是柿果保鲜较适宜的贮藏方法。


不同温度差压预冷及其对西葫芦冷藏效果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延长西葫芦的采后保鲜期和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本文以西葫芦(Cucurbita pepo.L)为试材,比较了不同预冷温度对西葫芦预冷后的冷藏效果,分别置于-3、0、3和6℃差压冷库中,预冷到10℃,然后在10℃条件下冷藏。期间每4 d取一次样,测定其各项指标。结果表明:6℃预冷速度最慢,0和3℃快于6℃,-3℃预冷速度最快。与冷藏前相比,冷藏结束(16 d)时,0和3℃预冷组的丙二醛含量分别上升了66.76、71.63%,显著(P<0.05)低于其他2个处理;4个组(分别为-3,0,3和6℃预冷组)的硬度分别下降了9.89%、7.46%、7.89%和11.19%;CAT活性分别为16.25、19.79、17.58和16.63 U/min?g;各组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了32.61%、20.65%、26.09%和30.87%;香气成分中醛类相对含量分别为69.94%、76.33%、71.47%和70.97%。与-3和6℃预冷相比,0和3℃预冷处理能够显著的延缓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速率和乙烯的释放量,因此能延缓西葫芦的采后衰老和延长货架期;并抑制了丙二醛的积累,减少组织损伤且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因而可以降低活性氧伤害;并保持了较高的香气成分含量,而-3和6℃预冷的西葫在冷藏后期的呼吸强度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升高,且-3℃的预冷处理使得西葫芦在之后的冷藏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冷害现象,即表皮长斑。因此0和3℃差压预冷对西葫芦的冷藏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西葫芦采后冷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技术处理分散污水脱氮除磷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污水特点,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连续供氧生物膜"工艺基础上设计"两级交替回流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工艺,并对该工艺处理分散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系统采用沉淀池和循环池交替回流技术,简化调节池为集水池,改造水解酸化池为水解酸化调节池,在平均处理量100 t/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的情况下,稳定运行2 a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污染物、NH_3-N、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1.6%、64.4%、45.5%和72.0%;出水有机污染物、NH3-N、总氮和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9.2、17.2、0.8 mg/L,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有机污染物与总氮比值、有机污染物与总磷比值与总磷、有机污染物和NH3-N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氮去除率呈负相关关系。实践证实,该工艺对波动较大的冬季低温期及复杂水质期高冲击、高负荷的特殊分散污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能力。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局部循环供氧 生物膜 两级交替回流 脱氮除磷


熟化枸杞子的加工工艺及功能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开发利用枸杞子资源,进一步提高枸杞子附加值,该文以新鲜枸杞子为原料,在传统干制工艺的基础上,基于美拉德反应原理,开发熟化枸杞子新产品,并对其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熟化枸杞子三段式干制工艺为:干制预处理阶段温度为60℃,时间为12 h;熟化阶段温度为80℃,时间为24 h,相对湿度65%;定型阶段温度45℃,干制6 h即可。制备的熟化枸杞子为黑褐色、酸甜适口、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P<0.05)普通干制枸杞子,其总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是普通干制枸杞子的1.87倍、1.45倍和2.21倍,是一种较好的抗氧化食品,枸杞子的附加值得到了有效提高,并且该熟化枸杞子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果易转化,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干燥 工艺 农产品 熟化 枸杞子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性


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的准确率,构建了一个基于图像处理的温室黄瓜霜霉病诊断系统。针对温室黄瓜栽培现场采集的病害图像,采用基于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病斑图像分割,并采用决策树模型扩展一元势函数,提高病斑图像分割的准确性;将分割后的病斑图像转换到HSV颜色空间并提取其颜色、纹理和形状等25个特征,利用粗糙集方法进行特征选择与优化;构建了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SVM分类器,准确地识别与诊断温室黄瓜霜霉病。系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采用的病斑分割方法,能够克服复杂背景和光照条件的影响,准确地提取病斑图像;采用粗糙集方法能够有效地选择分类特征,将25个初始特征减少到12个,提高了运行效率;黄瓜霜霉病识别准确率达到90%,能够满足设施蔬菜叶部病害诊断的需求。
关键词: 温室黄瓜 霜霉病 诊断系统 图像处理 条件随机场 决策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