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强的微生物菌株,用于青贮饲料的高效发酵。【方法】从已有菌种库中,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测定其纤维素酶活性;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生长温度及pH、耐盐性等,研究其生长特性;对该菌株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产纤维素酶基因。【结果】根据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值D/d,从菌种库中筛选获得比值最大的菌株为FJAT-25102,其48 h时纤维素酶活性为221.81 U/mL,此外,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JAT-25102鉴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菌株FJAT-25102在培养2 h后进入生长起始期,在培养26 h时,OD600值达到最大。该菌株在20-50℃、pH 5-11及NaCl浓度为0%-5%时均能生长,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和耐盐碱性。菌株FJAT-25102的基因组由1条环状染色体组成,大小约为2 570 649 bp,GC含量为72.98%。基因组包含2 378个预测的蛋白质编码序列。菌株FJAT-25102中所有可能参与纤维素降解的基因和推定编码的酶包括可能的α-葡萄糖苷酶GH13、内切葡聚糖酶GH74和乙酰木聚糖酯酶CE1、CE7和CE3,其中在FJAT-25102的糖苷水解酶家族中GH13、GH74调控的酶在其降解纤维素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菌株FJAT-25102处理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所筛选的藤黄微球菌FJAT-250102可为青贮饲料的发酵提供微生物菌株资源,其全基因组的测定及纤维素酶基因的探究可为后续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机理研究提供基础。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藤黄微球菌 生长特性 全基因组 纤维素降解基因


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20—2022年定位试验,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为探索和实践蜜柚水肥一体化施肥模式提供依据。对平和蜜柚高低产园分别设置4种处理方式:(1)TF(常规施肥)、(2)30%WF(30%水肥套餐)、(3)50%WF(50%水肥套餐)、(4)70%WF(70%水肥套餐)。2020—202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肥套餐不同程度减量施肥对蜜柚产量影响差异显著,高低产园年平均产量影响均为:70%W>50%WF>TF>30%WF;高产园50%WF、70%WF处理比TF处理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2.43%、24.67;低产园50%WF、70%WF处理比TF处理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5.05%、26.80%;高、低产园蜜柚年平均产量均以70%WF处理最高(高产园67845.5 kg/hm2、低产园53 495.5 kg/hm2),低产园增产幅度大于高产园;高、低产园中年平均次果率均以70%WF效果最佳(高产园5.71%、低产园4.67%)。高、低产园不同水溶肥套餐施肥处理对蜜柚果肉粒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单果重、果肉重影响较为显著;且不同水溶肥套餐施肥处理蜜柚裂果率年际变异大;70%水溶肥套餐施肥明显改善了蜜柚基本农艺性状,提高单果重,降低裂果率。2021、2021年高、低产园中4种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度增减幅度不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70%水溶肥套餐蜜柚各品质指标均为最佳。高产园50%WF、70%WF处理年平均最终净收益较TF处理分别增收30.58%、47.79%。年平均产投比以70%WF处理最高(4.29∶1),较TF处理高1.31倍。低产园50%WF、70%WF处理年平均最终净收益较TF处理分别增收40.41%、59.67%。年平均产投比以70%WF处理最高(3.63∶1),比TF处理高1.17倍;高、低产园中均以70%水溶肥套餐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低产园经济效益增幅大于高产园。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水肥套餐减量施肥具有提高蜜柚产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品质等效果,且在高低产园中蜜柚施用70%WF处理对提高蜜柚产量、经济效益和改善品质等效果最好,为最佳施肥处理,推荐应用。


番鸭翻翅的因素及研究进展
《福建畜牧兽医 》 2025
摘要:针对番鸭养殖中常见的翻翅问题,本文从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等多个方面总结番鸭翻翅的原因,并结合目前关于番鸭翻翅的研究进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为减少由于翻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后续番鸭翻翅的研究提供参考。


优质抗病杂交晚稻古两优6915的选育及应用
《福建农业科技 》 2025
摘要:古两优691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两系不育系古S与自育恢复系福恢69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2021年参加华南稻区科企水稻联合体感光晚籼组试验,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17.8 d,比对照吉丰优1002早熟0.8 d,平均产量7 707.90 kg·hm-2,比对照吉丰优1002增产2.58%;生产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14.8 d,比对照吉丰优1002迟熟0.2 d,平均产量7 792.5 kg·hm-2,比对照吉丰优1002增产5.10%;中抗(MR)稻瘟病,米质达优质3级。2019-2023年5年平均制种产量达3 163.86kg·hm-2。文章介绍了古两优69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旨在为古两优6915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花椰菜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花椰菜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检测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1、ACT2、ACT7、TUB、EF-1α、EF-1β、GAPDH、UBQ和HIS在花椰菜不同组织、不同品种和花球不同发育时期处理下mRNA的表达稳定性。利用3个数据分析软件(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综合评价9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花椰菜不同组织、不同品种和花球不同发育时期处理下,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ACT2和EF-1α在不同组织处理下表达最为稳定;ACT7和TUB在不同品种处理下表达稳定性最好;ACT7和GAPDH在花球不同发育时期处理下被筛选为最合适的内参基因组合。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获得合适的内参基因为花椰菜新基因表达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并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关键基因的挖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发展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视阈下,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素养赋能乡村振兴机制的研究
《海峡科技与产业 》 2025
摘要:农业科技人才是提升农业软实力的主力军,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发展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具备信息素养和善于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是农业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重要条件。在数字农业背景下,从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角度论述了数字化创新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研究了数字农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探讨了信息素养通过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学习、科研能力,助力农业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产生的机制,旨在为农业高校构建关键核心人才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 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基于决策融合的南方复杂地区覆膜农田信息快速提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实现快速且准确地获取南方复杂地区覆膜农田信息,探索一种基于决策融合规则的单时相遥感提取方法。首先基于Sentinel-2影像数据,在南方丘陵山区这一典型地表混杂区域,应用特征提取算法与最小距离、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5种单分类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分类器分类结果与分类性能,构建一种结合层次分析与投票机制的自适应决策融合规则,进行了覆膜农田信息的提取,并评估其精度。对比5种单分类器与决策融合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决策融合模型在精度评价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单一分类器,总体精度达到91.82%,Kappa系数达到0.89,对覆膜农田的提取识别能力也表现优异,其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和F1Score分别达到92.68%、81.74%和0.87。提出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覆膜农田的提取准确率、复杂度和计算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泛化性与可操作性,适用于南方复杂农业环境,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决策融合 多分类器 覆膜农田 Sentinel-2 复杂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