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改良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豆种子萌发5~6 d后的子叶节作外植体,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系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子叶节与农杆菌共培养60 h后放入含卡那霉素50 mg/L的诱芽培养基上,待苗长至4~5 cm后放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最后移栽到培养土中,效果较好。对大豆遗传转化再生的主要因素,如大豆基因型、诱导出芽所需激素浓度、卡那霉素筛选压力等条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遗传转化系统,其转化率达到2.8%。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稻瘟病菌对水稻品种的致病谱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株系),不同小种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力不同,不同抗病品种抵抗的小种数量和种类(抗谱)也不同,抗病品种抗谱广。试验筛选出Pi-zt、pi-b、Pi-z、Pi-kp和Pi-kn 5个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抗谱均在80%以上,尤其是Pi-zt和Pi-z的抗谱达到95.1%和91.7%。这5个抗瘟单基因在吉林省水稻抗瘟育种和水稻抗稻瘟病转基因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关键词: 稻瘟病 致病性 抗谱 抗瘟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地区杂草稻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杂草稻又名杂草型稻或杂草种系,普遍认为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中间类型。由于杂草稻具有杂草的一些特性,同时它与栽培稻之间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相似,很难化学控制其在稻田发生,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近年来由于水稻直播、节水栽培等技术的推广,杂草稻的危害已日趋严重。同时,杂草稻又是一种抗逆性资源库。本文通过对几种东北地区杂草稻的主要形态、性状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杂草稻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杂草稻 形态 性状 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淀粉含量和性状的关系,并排出顺序:穗粗>穗长>百粒重>株高>产量>容重>生育期>穗位高,以期为普通玉米育种和高淀粉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淀粉含量 性状 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育种中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综述了运用分子遗传标记在动物育种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的基本策略、应用及进展。并对我省如何将分子遗传标记应用于畜禽育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动物育种 标记辅助选择 QTL 分子遗传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选用青贮玉米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特点不同,吉饲8号和吉单29两个品种可以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又可以作为粮饲兼用型品种。吉单185最适宜作全株青贮玉米品种。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应在蜡熟末期至农艺成熟期收获,专用型全株青贮品种收获期在蜡熟初期至蜡熟末期为宜。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玉米品种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加食品添加剂就“天下太平”了么?

食品工业科技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年伊始,FIA与FIC两大添加剂展举行在即。《食品工业科技》也将重点关注并增大发行力度参与其中,2006年第1期“互动平台”话题特推出以下话题,诚邀读者阐述各方见解,结合自身实例,分析市场方向。推动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正确认识。生活好了,要求高了,对于联系最密切的食品,老百姓越来越重视。2005年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费者更加警惕了,一时间,“不含防腐剂”,“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似乎才100%天然与安全。如果是这样,为什么食品加工业离不开添加剂呢?不加是否更好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玉米喜肥特性与施肥效益研究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和高蛋白玉米对氮磷钾的敏感顺序均为氮>钾>磷。在目前的肥料施用量及玉米和肥料价格情况下,高油玉米氮磷钾配施获得的经济效益为341元/hm2,磷钾配施的经济效益为120元/hm2,氮钾配施和氮磷配施的效益均为负值;高淀粉玉米施肥效益为负值;高蛋白玉米氮磷钾配施可获得609元/hm2的效益。氮磷配施、氮钾配施及磷钾配施的效益均为负值。氮磷钾配施对高蛋白玉米的增产效益最大,对高淀粉玉米的增产效益最小。

关键词: 优质玉米 营养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替代抗生素添加剂组合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本试验设8个处理组,每组8头猪,各处理分别为本课题研制的3个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组,以及市售的益生素、复合酶、低聚糖和柠檬酸4个绿色添加剂组替代抗生素,以喹乙醇为对照组,对各组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前期日增重7组(中草药3)和8组(柠檬酸+复合酶)显著高于1组(中草药1)和2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程日增重仍以7组最高,8组次之,1组最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增重差异较前期有缩小的趋势。各期料重比差异不显著。腹泻发生率与日增重呈显著负相关,8组和7组最低。

关键词: 育肥猪 中草药 益生素 复合酶 低聚糖 柠檬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鼓粒至成熟期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规律初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的相对积累规律不同。中东部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脂肪相对积累规律基本相似,从鼓粒盛期开始,脂肪含量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随鼓粒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成熟,或成熟时略降低;高产和高脂肪品种在鼓粒盛期蛋白质含量高(40%~42%),此后随着鼓粒天数的增加而降低直至成熟。中南部半湿润区,不同类型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同。高脂肪品种不同年份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趋势不一致。高蛋白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规律一致,高蛋白品种脂肪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降低,鼓粒盛期后10~20 d达到较低水平,脂肪含量为17%~19%,成熟时又明显回升;蛋白质相对积累随着鼓粒天数增加而增加,到鼓粒盛期后约10 d达到最大值45%,成熟时又明显降低。高产品种脂肪和蛋白质相对积累没有明显趋势。

关键词: 大豆品种 脂肪 蛋白质 积累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