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高梁杂交种四杂42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四杂42以自选不育系VH7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4815为父本于2001年组配育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早熟、高抗丝黑穗病和叶斑病.在中等肥力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7500kg,在较高肥力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适宜种植敖杂1的地区均可种植.

关键词: 高粱 杂交种 四杂42 选育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了20份国内外玉米种质资源10个主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即10个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开花日数与吐丝日数的关联度最大,并且开花日数、吐丝日数、生育日数、主茎叶片数、株高、穗位6个性状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产量性状中,穗粗与穗行数间的关联度较大;穗长、千粒重与其它性状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且与各性状间关联度的差异不大。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性状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吉粳88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高产优质新品种吉粳88特点是半直立穗型、少蘖大穗、高产、优质、抗病、抗冷、耐肥抗倒伏,属晚熟品种。2004年在前郭县新立乡20hm2连片地块上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秋季经国家专家组现场实地测产验收,产量为11 160.0kg/hm2,达到国家北方粳型超级稻产量水平,通过国家验收。

关键词: 水稻 高产优质 吉粳88 选育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杂优模式的探讨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根据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最新研究,对主要杂种优势群进行重新划分。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优模式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8个,以Reid×Lancaster、Lancaste×r唐四平头、Reid×红玉米为主,变为以Lancaste×r唐四平头、Reid×自330、Reid×唐四平头为主,以Reid×Lancaster、Lancaste×r自330、Lancaste×r其它为辅。其中以Lancaste×r唐四平头杂交模式占绝对优势,Lancaste×r自330、Reid×自330和Reid×唐四平头3种杂交模式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玉米杂交模式。对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的重新正确划分,有利于对种质、杂优模式的利用和创新研究。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78-2003年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78—2003年,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除了1996—2000年,这种状态呈上升趋势。③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④吉林省9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吉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吉林省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 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简称NIRS)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环保、非破坏性、可同时测定样品多种营养成分的优点。本文利用德国布鲁克(BRUKER)公司研制的M ATRIX-1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2004年吉林省有一定种植面积的131份普通玉米杂交种粗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吉林省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平均粗淀粉含量为71.02%,变化幅度为65.89%~75.95%。

关键词: 近红外 玉米 粗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历程及增产原因浅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几十年来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取得飞跃发展,为保障全国粮食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粮食增产原因是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生产大发展;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吉林省 粮食生产 增产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及对策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根据对玉米种质和优势群的划分及杂优模式的利用,提出了种质创新和改良的方法,对构建新的杂优模式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选育适用于黑龙江玉米杂交种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玉米 育种现状 对策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在吉林省东部冷凉湿润区、中部半湿润区及西部半干旱区,选择高油、高淀粉和普通耐密型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通油1号、四单19和四密25。在相同施肥水平、同一品种、异地种植、相同密度的条件下,研究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及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获得各自变化的不同趋势。

关键词: 玉米 生态环境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品种 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