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杂优模式的探讨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根据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最新研究,对主要杂种优势群进行重新划分。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优模式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8个,以Reid×Lancaster、Lancaste×r唐四平头、Reid×红玉米为主,变为以Lancaste×r唐四平头、Reid×自330、Reid×唐四平头为主,以Reid×Lancaster、Lancaste×r自330、Lancaste×r其它为辅。其中以Lancaste×r唐四平头杂交模式占绝对优势,Lancaste×r自330、Reid×自330和Reid×唐四平头3种杂交模式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玉米杂交模式。对黑龙江省玉米杂种优势群及杂优模式的重新正确划分,有利于对种质、杂优模式的利用和创新研究。


1978-2003年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分析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78—2003年,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除了1996—2000年,这种状态呈上升趋势。③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④吉林省9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吉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吉林省 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 经济资源承载力 综合承载力


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简称NIRS)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环保、非破坏性、可同时测定样品多种营养成分的优点。本文利用德国布鲁克(BRUKER)公司研制的M ATRIX-1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2004年吉林省有一定种植面积的131份普通玉米杂交种粗淀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吉林省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平均粗淀粉含量为71.02%,变化幅度为65.89%~75.95%。


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历程及增产原因浅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几十年来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取得飞跃发展,为保障全国粮食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粮食增产原因是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生产大发展;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方式改变和新品种推广,我国玉米病害的发生也有所改变。在春玉米区,丝黑穗病仍然持续严重为害,大斑病呈加重趋势;在夏玉米区,局部地区小斑病发生较重,而矮花叶病普遍发生较轻;以往的次要病害已成为重要病害:如,南方锈病在夏玉米区南部严重发生,瘤黑粉病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土传病害日益加重,细菌性病害发生渐多。对玉米主要推广品种、近年国家和主产省份审定品种的抗病性分析表明,在北方春玉米区,由于品种抗性水平降低、个别感病品种的推广及病原菌致病力变异,大斑病在近年仍将呈现较重发生趋势;丝黑穗病的发生则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而有所减轻,但局部地区仍会严重发生;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将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在北方夏玉米区,小斑病暴发的可能性较小,但已有强致病力菌株出现;由于推广品种普遍对茎腐病抗性水平较低并受耕作制度的影响,茎腐病和苗枯病将成为主要病害;多数品种对南方锈病缺乏抗性,南方锈病发生面积将继续扩大,发病程度也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