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省农作物最大光能利用率综合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遥感估产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光能利用率ε_(max)取值进行优化,本研究基于植被光合模型(VPM)与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统计数据、MOD09A1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对河南省2001—2015年农田生态系统ε_(max)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5年各市县ε_(max)均值在0.072~1.034 g/MJ,ε_(max)较高的区域分布在东部黄淮海平原,整体上呈现出中部和北部高,西部和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年际波动。ε_(max)均值与化肥施用量、CO_2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和0.335,ε_(max)与植被指数拟合较好。研究区气候类型以秦岭淮河为界,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温度较高,降雪较少,坡度因素对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影响较小。较高的光温水平对ε_(max)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业灌溉可以有效克服降水较少对作物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遥感估算模型估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ε_(max)的时空分布差异。
关键词: 农作物 最大光能利用率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分析 生态系统 影响因素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测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的协同效应,室内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三甲苯草酮、炔草酯、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对多花黑麦草、碱茅、硬草、野燕麦的活性,并初步评价了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麦田禾本科杂草常用除草剂混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三甲苯草酮与几种除草剂混用对多花黑麦草均表现出相加作用,对硬草主要表现出拮抗作用。防治碱茅时,三甲苯草酮与炔草酯、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不同剂量下表现出相加或拮抗作用。防治野燕麦时,三甲苯草酮与唑啉草酯混用表现出相加作用,与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混用表现出拮抗作用,与甲基二磺隆混用以拮抗作用为主,与炔草酯混用时,随炔草酯混用剂量变化而表现出拮抗或相加作用。综上,三甲苯草酮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时,对不同杂草的协同作用有较大差异,应根据田间草相选择合适的混配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相关miRNA的研究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种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在提高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增强抗逆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植物mi RNA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为阐明mi RNA是否及如何对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产生影响,本研究对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昌7-2和郑58)进行了高通量mi 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取玉米雌穗花序分生组织(IM)发育为成对小穗分生组织(SPM),进而产生小穗分生组织(SM),及小花分生组织(FM)将3个不同时期的雌穗样品用于mi RNA建库测序,鉴定出16个mi RNA家族中的81个保守mi RNA为非加性表达,认为是与雌穗发育杂种优势形成相关的mi RNA;3个阶段中分别检测到80.30%、56.06%和48.10%的非加性表达的mi RNA被显性或超显性抑制。鉴定出8种新的mi RNA,属于7个mi RNA家族。通过雌穗降解组测序,发现在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中共同检测到的mi RNA靶向42个基因的82个转录本。根据测序结果构建了mi RNA参与玉米雌穗杂种优势的模型,并推测在雌穗发育早期阶段杂交种雌穗的mi RNA的普遍抑制导致其靶基因上调表达,随着发育进程mi RNA逐步解除抑制,带来其靶基因表达量的逐步减少,这种mi RNA与其靶基因的拮抗关系也许与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形成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郑单1002和郑单958冠层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1002和郑单958为材料,0(N0)、150(N1)、300(N2)kg/hm2氮肥水平,常规尿素和一次性基施掺混控释肥两种氮肥类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夏玉米冠层特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两个品种穗位层和近地表叶面积指数(LAI)比N0处理增加25.7%~52.5%,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千粒重、穗粒数、穗长和产量显著增加,农学利用效率降低22.0%~40.0%。与常规尿素相比,掺混控释肥增加玉米生长后期穗位层和近地表的透光率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提高了千粒重、穗粒数、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降低子粒含水率。在相同施肥条件下,与郑单958相比,郑单1002的LAI和穗粒数分别提高7.5%~14.8%和2.3%~11.5%,千粒重降低1.4%~6.2%,产量提高0.8%~6.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效应研究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 2018
摘要:通过室内盆栽和大田试验开展了高温诱导烟草对TMV抗性效应研究,筛选出烟草抗TMV的适宜高温诱导条件,初步研究分析了高温诱导烟草抗病毒的机理,为烤烟生产过程中烟草病毒病绿色防控手段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感染TMV的烟株经过高温胁迫处理后,表现出对TMV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感染病毒但未表现明显症状或轻微发病的烟株通过高温处理可表现更好的抗性效果。此外,高温胁迫处理使烟株症状减轻和生长恢复并不是高温胁迫对烟株或烟株体内TMV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高温胁迫影响了烟草-TMV的互作,激发了寄主的一系列抗病防卫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Z-27菌剂对猪舍有害气体排放及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Z-27菌剂的饲喂效果,研究了其对猪舍空气中NH_3、H_2S减排及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400头50 kg左右健康杜×长×白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栋猪舍,每栋20栏,每栏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 1%的Z-27菌剂。试验共15 d,期间检测猪舍空气中NH_3、H_2S的含量及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量,测定猪粪、尿的pH值,检测猪粪尿混合物中NH_3、H_2S的48 h排放量;观察每组腹泻情况,计算腹泻率;每组分出3栏(30头)分别于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空腹12 h称体质量,并结算剩余料,计算均增质量和料重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舍空气中NH_3、H_2S含量分别下降了63. 27%(P <0. 01)、54. 61%(P <0. 01),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总数分别下降了46. 68%(P <0. 01)、59. 89%(P <0. 01);猪粪的pH值降低0. 54 (P <0. 05),猪尿的pH值降低0. 86 (P <0. 05);猪粪尿混合物中NH_3、H_2S的48 h释放量分别下降32. 76%(P <0. 05)、35. 69%(P <0. 05);试验组均增质量提高了10. 38%(P <0. 05),料重比降低9. 05%(P <0. 05),腹泻率降低了60. 06%(P <0. 01)。可见,Z-27菌剂具有净化猪舍内空气环境、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防治腹泻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信息熵分层抽样的冬小麦区域种植面积估算
《河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信息熵概念和最大似然分类后验概率设计了信息熵和信息量指标作为冬小麦遥感抽样的分层标志,与传统面积规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信息熵和信息量指标相较传统面积规模指标,在不同尺寸抽样单元下,能够有效提高抽样反推的估算精度。在种植结构单一、地块规整的汤阴县,上述2个指标在(80 m×80 m)~(400 m×400 m)抽样单元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反推结果的相对精度;在种植结构复杂、地块较破碎的中牟,上述2个指标能够在192 m×192 m以下抽样单元下有效提高估算精度。
关键词: 信息熵 信息量 面积规模 分层抽样 冬小麦 种植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检测及分布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探讨河南省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及分布情况,试验设计16对引物,分别扩增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15个毒力因子,2017年1—12月从河南省猪场采集的各种组织病料148份中分离鉴定出52株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小鼠毒力试验和15个毒力因子的扩增。结果表明,河南省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率较高,分离株均对小鼠有毒力,ompA,traT基因在所有分离株中都含有,其次为fimH,iutA,vat,iroN基因,最少的是usp,kpsMTⅢ基因;分离株含有的毒力基因最多10个,其次为9个,最少的仅含2个。
关键词: 猪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 毒力因子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