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生物技术助力黑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应用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该攻关任务围绕绿肥等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平衡机理、秸秆低温腐解的生物学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发黑土质量提升相关的变革性、颠覆性生物技术,突破黑土有机质转化技术瓶颈,促使黑土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趋于良性平衡,为黑土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生物技术;黑土地;质量;产能;绿肥;秸秆腐解;植物微生物组;微生物肥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花色苷的组成及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

摘要:花色苷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属于类黄酮类化合物,葡萄是花色苷的主要来源之一。以近期研究报道作为基础,介绍不同种类的葡萄花色苷及其中的修饰作用,并对葡萄花色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影响葡萄花色苷合成的因素进行概述,以期为葡萄花色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葡萄 花色苷 修饰作用 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种衣剂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本试验在超微粉体剂型的基础上,应用纳米加工技术,优化种衣剂配方组合,成功研制成8% 戊唑醇·咯菌腈纳米型玉米种衣剂.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型玉米种衣剂减量增效增产作用显著,对玉米苗期、乳熟末至蜡熟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当地常用玉米种衣剂,拌种比在1:1000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30% 和75.19%.其他常用种衣剂以1:500的使用量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相比来说本试验研制的纳米型玉米种衣剂使用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纳米种衣剂;戊唑醇;成膜剂;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节水抗旱水稻新种质食味品质研究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寒地节水抗旱水稻新品系及黑龙江省首个国标一级米龙稻18为试材,分析其在正常栽培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对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21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材料(p<0.01);917稻米蛋白质含量最低,硬度最小,米饭弹性最好,食味值最高且极显著高于龙稻18及其他材料(p<0.01)。通过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PC),PC 1方差贡献率最大,为49.3%,综合了蛋白质、弹性、直链淀粉含量;PC 2方差贡献率为23.112%,综合了外观、口感、综合评分;PC 3方差贡献率为19.774%,综合了硬度、食味值。品质综合评价值排序为:917(0.887)、928(0.701)、龙稻18(0.675)、913(0.481)、921(0.358)、914(0.219)。结合人工品尝可知,917食味优于龙稻18,928食味与龙稻18相当。

关键词: 寒地 节水抗旱稻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29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迎合国家玉米产业发展及玉米种植需求,黑龙江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区域适应性品种为选育目标,针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生态类型,2012年利用自选系N7923为母本,以自选系1064为父本组配而成新品种嫩单29。本文简要介绍了嫩单29的双亲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嫩单29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嫩单29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00099。该品种具有耐瘠薄、抗病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收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10℃活动积温2 750℃区域种植。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嫩单29 选育经过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糜子黑穗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了筛选生产中防治糜子黑穗病的有效药剂,提高糜子生产效率,本试验先进行药剂拌种,播种后再进行菌土接种的方法,研究不同药剂对糜子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糜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2.5% 烯唑醇和30% 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明显,不适宜作为糜子黑穗病的防治药剂;其余药剂处理下,对糜子黑穗病防治效果在63.8% ~94.4%,增产幅度在13.4% ~39.2%.其中,70% 甲基硫菌灵和43% 戊唑醇在防病效果和产量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糜子生产上建议选用70% 甲基硫菌灵和43% 戊唑醇进行拌种防治糜子黑穗病.

关键词: 糜子;黑穗病;药剂拌种;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早熟芽豆新品种黑科77号的选育及应用

大豆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科7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运用快中子辐射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在适应生态区出苗至成熟10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000℃左右。该品种为亚有限生长习性,株高70 cm左右,强分枝,百粒重9 g左右,产芽率高。两年品质分析平均结果为蛋白含量42.97%,脂肪含量16.71%。三年抗病鉴定结果为中抗灰斑病。适合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下限及六积温带上限种植。通过遗传系谱分析,黑科77号细胞质基因组成来源于克山白眉,通过紫花四号、丰收1号、黑河54、黑河4号、黑河9号完成传递。黑科77号细胞核基因来源自3份外国外优异种质,分别是日本的十胜长叶、俄罗斯的优比列和Minmax; 5份东北地区的骨干材料分别是克山白眉、蓑衣领、四粒荚、元宝株和紫花四号。黑科77的圆叶、小粒优异基因来自于父本Minmax。黑科77号的产芽比极显著高于东农690和黑河43,适用于豆芽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黑科77号 遗传背景 选育 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抗旱效果及效益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玉米抗旱减灾,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6个秸秆还田处理,包括翻埋还田、碎混还田、覆盖还田、秋深松覆盖、苗后深松覆盖处理以及对照免耕无秸秆,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以及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苗后深松覆盖还田播种前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处理增加明显;秸秆翻埋还田、秋深松覆盖以及苗后深松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显著增加;秸秆翻埋还田和秋深松覆盖的玉米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秸秆翻埋还田处理净收益最高,达到8471.66元·hm-2.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抗旱 保墒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组培苗驯化技术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促进草莓组培苗在生产中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草莓组培苗的生根方式、苗高度、根系长度、遮光率、空气湿度及环境温度对驯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草莓组培苗在培养室培养至根长1~3cm时转移至驯化室继续进行培养,生长至株高8cm以上、根系长度4cm以上时进行草炭土的穴盘移栽,移栽后遮光率不高于40%,相对空气湿度不高于40%,环境温度21~28℃时,驯化成活率可达95%左右。

关键词: 草莓 驯化 成活率 环境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产量指标筛选及评价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28个大豆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区域大豆产量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产量相关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79.083%;通过隶属函数计算产量综合评价值(Y),对参试品种进行产量综合评价,筛选出了产量较高的大豆品种合农71、合农85、绥农26、合农75、黑农61及合农76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大豆产量评价数学模型,Y=0.122+0.736X1+0.465X2+0.168X3+2.527X4+0.326X5+0.289X6-0.313X8,平均估计精度为92.16%;筛选了7个核心产量评价性状,分别为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4粒荚数,该模型可作为大豆育种材料产量评价及品种产量鉴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龙江省中东部 主栽大豆品种 产量评价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