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道地中药材“卫红花”种植技术
《特种经济动植物 》 2018
摘要: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Compositae)红花属(Carthamus)1年生草本植物。现在公认红花属有20~25个种,其中红花是唯一的栽培种。我国红花种植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张骞得种于西域",从西域引入内地,最初主要作为染料,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红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及江苏等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蛀螟为害青茄的初报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7年8月在河南新乡发现田间种植的青茄受桃蛀螟为害,为该虫在茄子上为害的首次报道。本文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复杂生境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减少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效果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减少小麦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积累的效果,于大田人工接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试验,并于收获期测定了不同药剂处理的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下,50%多菌灵WP,30%多·酮SC,25%戊唑醇WP,25%氰烯菌酯SC和70%甲基硫菌灵WP处理中,除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接菌后1d喷药条件下50%多菌灵WP、25%戊唑醇WP在病粒率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30%多·酮SC在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上没有显著防治效果外,各处理对小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都有显著的防治效果(P<0.05)。各处理的病穗率防效在42.4%~83.5%,病情指数防效在44.9%~88.2%,病粒率防效在34.7%~69.4%,籽粒中DON防效在48.0%~86.9%。上述几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在先喷药后接菌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接菌后1d喷药的防治效果。两种处理方式下,30%己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处理在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积累与清水对照处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经费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方便科研团队实现对科研经费的动态化管理,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情况,从科研团队的需求出发,采用B/S架构和MVC模式,利用C#、HTMl5、Java Script语言开发了科研经费报销管理系统。该系统设置了管理员、项目主持人与报账人三级权限,包括项目管理、项目支出明细、审批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账单申报五大功能模块,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报销单据网上审批、经费支出的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和管理等功能。经过连续2年的使用,该系统运行良好,及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向科研人员反馈,实现了经费报销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烟草镰刀菌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烟叶产区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河南省烟叶产区典型镰刀菌根腐病烟株及烟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土壤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无创接种法测定病原菌对烟草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获得的98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白色菌丝,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或马特形,无色、多孢;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多无分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分离的98株菌分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Fusarium nematophilum。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对烟苗具有致病性;48株致病菌中豫南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致病性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以尖孢镰刀菌为主;豫中为尖孢镰刀菌;豫东、豫西为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因此,尖孢镰刀菌为全省烟区重点防控对象,豫南烟区还需加强层出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防控,豫东、豫西需防范茄病镰刀菌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溴化N-丁基-甲基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溴化N-丁基-甲基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大肠杆菌为受试微生物,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溴化N-丁基-甲基苯并咪唑离子液体(0~2.5 mg·mL~(-1)),在不同时间(0~48 h)下观察大肠杆菌菌群生长情况和菌体形态变化。结果相同的培养时间,随着溴化N-丁基-甲基苯并咪唑离子液体浓度增加,大肠杆菌菌群成活密度明显降低,当2.5 mg·mL~(-1)时,48 h内无肉眼可见菌群生成。高浓度下(2.5 mg·mL~(-1))受试96 h,高倍显微镜下依然有少量菌株成活,但菌体长度明显增长。结论溴化N-丁基-甲基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对大肠杆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和毒化作用;随着离子液体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不能完全灭活大肠杆菌;高浓度(2.5 mg·mL~(-1))时,由于毒化作用,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路网可达性的城市空间形态集聚分形研究
《地理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将城市形态分形维数从平面空间拓展到交通网络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路网的分形集聚维数测算方法,探讨该维数的集聚—扩散性质。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区,分别测算了各类功能用地半径集聚维数和路网集聚维数。结果表明:(1)各类用地无论在平面中还是在路网中,密度从中心向外围的变化在特定区间内都是均匀的,符合分形特征。(2)两种维数均呈现出商业用地<全部建设用地(不含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的规律。(3)对于同类功能用地,相对于半径维数,路网集聚维数标度不变区尺度范围更广,对空间的划分也更为精细。(4)同类用地两种集聚维数的分形测量值存在差异,这体现出路网集聚维数对传统测度结果具有一定的延展—集聚修正作用。
关键词: 分形维数 路网集聚维数 城市形态 交通网络 功能用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