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中转基因成分PCR与实时荧光PCR的定性检测低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小麦转基因成分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定性检测低限,将转基因小麦B73与非转基因小麦(检测外源基因)、小麦与大米(检测内源基因)分别进行质量分数配比后提取DNA用于测定相对检测低限,再将100%转基因小麦B73的DNA进行浓度稀释用于测定绝对检测低限,并应用已知的NOS、bar、ubiquitin,ui-dA(GUS)外源基因和Wx012、GAG56 D内源基因的引物和探针对模板DNA分别进行PCR与实时荧光PCR扩增。结果表明,最终确定PCR方法检测小麦转基因成分的相对检测低限为0.1%(质量分数),绝对检测低限为0.5 ng/μL;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相对检测低限为0.1%(质量分数),绝对检测低限为0.01 ng/μL。所确定的检测低限可满足国家对转基因产品的最低标识要求。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PCR 实时荧光PCR 绝对检测低限 相对检测低限


喷雾技术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喷雾器压力、喷嘴型号和药剂浓度的调节,对不同喷雾压力、不同喷嘴型号和不同药剂浓度下的除草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影响喷雾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低压力范围内(30psi以下),喷嘴型号越小,压力越高,雾化情况越好,防治效果好。


寒地水稻耐低磷材料初步筛选与分级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采用适合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栽培的水稻品种共计46份。通过在返青期叶片数量和穗长数据分析认为:02-011-2、04-582、485、05-397、01-107、龙粳21、03-805、01-806、00-108、05-4035、01-687、04-2182、04-107、06-2351、05-4076,在返青期耐低磷胁迫性较强,其中02-011-2分类等级最高。穗长分类处理中04-582、02-011-2、龙花00-446、龙粳21、01-687、01-558、06-2351、05-4076、垦稻14类别较高,因此低磷胁迫抗性较强。综合返青期叶片数和穗长分析认为:02-011-2、04-582、龙粳21、01-687、05-4035、06-2351等6份材料对低磷胁迫适应性较强。


米糠和豆粕中植酸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为了提取米糠和豆粕中的植酸并测定其含量,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植酸,测铁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树脂类型及分离时的流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分离工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3 h、D201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流速1 mL.min-1,测得米糠中提取植酸含量为70.39 mg.g-1,豆粕中提取植酸含量为21.14 mg.g-1。该提取方法提取率高,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农副产品中植酸的提取及含量的定量测定。
关键词: 豆粕 米糠 植酸含量 阴离子交换树脂,测铁分光光度法


利用父本单倍体诱导系选育自交系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介绍了玉米父本单倍体诱导系的研究现状、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及黑龙江省在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单倍体诱导系已在玉米育种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尽快应用于实践。


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现代农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基于现代农业的概念和评价原则,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对黑龙江省农业概况进行调研,分析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设计框架,走"点、线、带、体系"四阶段发展之路。


维生素A对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表达效果初探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在猪的成纤维细胞内添加浓度为0.5、5、10、30μg/μL维生素A,分别作用12、24、48、72 h后,比较分析RBP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添加10μg/μL的维生素A作用72 h后,RBP的表达量下降了92.6%;添加5μg/μL的维生素A作用72 h后,RBP的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7倍。适量的维生素A可以诱导RBP表达,但过量的维生素A则会抑制RBP表达。
关键词: 猪 成纤维细胞 维生素A 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组织化植物蛋白产品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随着挤压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组织化植物蛋白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根据国内外研究论文和报告,从感官评价、质地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角度,介绍了中低水分组织化植物蛋白和高水分组织化植物蛋白产品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