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生态条件对籼粳交F_2穗部性状与程氏指数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穗部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和上海穗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宁穗较短、1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穗节长、抽穗时壳色和子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穗颈弯曲度相关性在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辽宁与着粒密度、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穗部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穗部性状 程氏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跨国公司的扩张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

农业经济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外资企业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对中国农业领域加紧渗透和扩张。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农业的扩张战略及扩张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跨国公司的扩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认为尽管跨国公司带来了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对促进行业竞争、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加工水平和技术进步有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危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为此,本文从健全粮食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加速国内粮食企业的整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粮食企业的竞争力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公司 扩张态势 粮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青蒿与其野生型的生长和抗逆性比较

核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环境释放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青蒿及其野生型受体的基本农艺性状、抗逆性及耐常用除草剂等特性。在旱、盐胁迫下,通过测定3种转基因品系和其野生型受体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及脯氨酸等生理指标,比较了转基因青蒿和野生型的耐受性。结果显示,转基因青蒿品系ANF176、GFH13的株高、茎粗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受体,转基因青蒿品系SQS159的冠幅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受体。其他指标的比较试验研究显示转基因青蒿品系与其野生型受体没有显著差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这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具有与野生型类似的抗逆能力(耐盐性、耐旱性),转基因青蒿与野生型对2种除草剂克无踪和金都尔不具有耐受性。

关键词: 转基因青蒿 农艺性状 耐旱性 耐盐性 耐除草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养猪垫料的养分转化与植物毒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床养殖技术也被称为原位堆肥技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控制畜场粪便排放与污染的生态养殖模式。本研究检测了发酵床的水分、温度和pH值变化以及在连续饲养两批猪后垫料中碳、氮和磷的组成与含量变化情况及其对植物毒性的强弱。结果表明,发酵床使用期间水分为58%~61%,垫料内部温度维持在40~55℃;在连续饲养两批猪后,垫料的pH值升高至8.16,氮、磷含量显著提高,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显著升高,C/N比由养猪前的84∶1下降至31∶1,N/P比由2.8∶1下降至1.26∶1;垫料中的总铜浓度由7mg·kg-1升高至89mg·kg-1。以白菜种子作发芽试验考察废弃垫料的植物毒性,其相对发芽率为86.67%,相对根长为132.95%,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为115.23%,说明饲养了两批肥猪的发酵床垫料无植物毒性作用,对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作为有机肥还田。

关键词: 发酵床养猪系统 垫料 养分转化 植物毒性 发芽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应用与次要害虫危害的关系——基于微观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棉花生产中次要害虫危害的上升引起了人们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经济影响可持续的争论,一些人认为次要害虫的危害将会逐渐抵消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收益。本文以Bt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为例,利用长期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Bt抗虫棉商业化种植10年来农户防治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的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对次要害虫用药量与Bt抗虫棉采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过去10年,农户用于控制次要害虫的农药施用量确实在增加;但是,次要害虫用药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采用Bt抗虫棉防治棉铃虫所致,气候因素是次要害虫用药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技术 Bt抗虫棉 次要害虫 农药施用 气候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菇麦角甾醇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

中国食用菌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小鼠S180移植瘤实验研究了巴西菇子实体中麦角甾醇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中性红法)、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检测(MTT法)、体外抑杀肿瘤细胞(MTT法)以及鸡胚绒毛尿囊膜(CAM)等试验初步探讨了麦角甾醇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巴西菇子实体中提取的麦角甾醇在剂量10 mg.kg-1.d-1、50mg.kg-1.d-1和100 mg.kg-1.d-1时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62.75%、76.61%和79.18%,说明麦角甾醇有较强的抑瘤活性。在巨噬细胞吞噬试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麦角甾醇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没有剂量依赖趋势,说明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均无明显促进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增强免疫来发挥抑瘤活性的;麦角甾醇体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肝癌细胞Bel-7402的抑制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其抑瘤活性也不是通过细胞毒作用来发挥的;在CAM实验中,麦角甾醇与相同剂量(5μg.mL-1)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相比,表现出了更强的抑制血管生长的作用(抑制率63.46%),剂量加大(50μg.mL-1)后,其抑制作用更进一步提高到了78.78%,这说明麦角甾醇能够强烈地抑制血管生长,它的抗肿瘤活性很有可能是通过这一机理来发挥作用的。

关键词: 巴西菇 麦角甾醇 抗肿瘤活性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感病毒多表位融合蛋白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拟利用表位多肽的抗原性及黏膜佐剂免疫增强作用,设计可通过黏膜途径免疫接种的猪流感病毒通用型疫苗。体外合成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基因,C末端串联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LTb基因,构建pET30(a)-ep-LTb表达载体,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融合蛋白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小鼠免疫试验分析融合蛋白免疫原性。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8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可与抗His-tag抗体和CTB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及HI试验检测,经黏膜途径免疫的小鼠产生了针对重组表位模拟抗原蛋白及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及局部黏膜分泌型IgA抗体。利用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与LTb基因串连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且在黏膜接种局部产生理想的分泌型IgA抗体,能有效阻断病原由黏膜局部感染,为研制猪流感病毒通用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 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基(LTb) 免疫原性 通用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单倍体细胞水平与植株水平耐低氮性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大麦籽粒产量和苗期耐低氮能力与小孢子培养阶段的氮胁迫下愈伤组织产量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以2份大麦基因型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以下3项研究:(1)培养基中水解干酪素和谷氨酰胺使用量对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影响;(2)营养液中NH4NO3不同添加量对大麦苗期生长量的影响;(3)盆栽时正常施氮与不施氮处理对大麦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氮含量的下降明显降低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2份基因型的降幅存在明显的差异;营养液中氮使用量的下降明显降低植株高度、主根长度和植株及根干重,2份基因型之间的降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盆栽时不施氮处理的大麦有效穗和单株产量低于正常施氮的对照,2份基因型间有差异。氮素胁迫下,2份基因型小孢子培养愈伤组织产量的相对值与苗期植株高度、茎叶干重、主根长度和根干重的相对值以及单株产量的相对值存在一致性,说明供试基因型小孢子水平与植株水平的耐低氮性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大麦 氮胁迫 小孢子培养 苗期生长量 单株籽粒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测定香菇中香菇嘌呤含量

食用菌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1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中香菇嘌呤含量的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Ultimate AQ-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7∶93,pH 4.67)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9 nm,进样量10μL。研究结果发现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香菇嘌呤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香菇 香菇嘌呤 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观遗传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针对这两种表观修饰,其研究方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方面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表观修饰的检测正在逐步从定性检测向定量分析方向发展,从个别位点向高通量检测发展。此外,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推动表观遗传研究的发展,包括单分子实时测序法、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法等。综述目前常用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的单分子测序技术,并对它们在表观遗传修饰检测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 重亚硫酸盐法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单分子实时测序 单分子纳米孔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