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食用型向日葵龙食杂1号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龙食杂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以自育的胞质雄性不育系02N97202A为母本,与自育的恢复系R8830为父本,组配成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于2006年完成全部育种程序,该杂交组合表现优质、高产、抗病和商品性好等特点。2007年6月经全国向日葵鉴定委员会鉴定推广。


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氨挥发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通气法测定了东北黑土玉米单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试验设5个氮肥处理,即:施氮量(N)分别为0、150、225和300 kg/hm~2(分别用N_0、N_1、N_2和N_3表示),N_1、N_2和N_3处理基施氮肥和拔节期追肥各1/2,其中N_3为习惯施肥;同时,设置优化施肥处理N_4,用量为N 225 kg/hm~2,基施氮肥、拔节肥和孕穗期肥各1/3。结果表明,来自肥料的氨挥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发生在施肥后的7 d内。由于追肥期高温低湿,追肥期氨挥发量显著高于基施氮肥。随施氮量增加,氨挥发损失增加;优化施肥(N_4)的氨挥发损失量明显低于习惯施肥,N_1、N_2、N_3和N_4处理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依次为N 5.09、9.18、13.47和7.14 kg/hm~2,相当于施氮量的3.39%、4.08%、4.49%和3.17%。可见,优化施肥对于我国东北集约化农区节省氮肥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遗传学鉴定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以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的自然繁殖苗木为对照,对组培苗进行RAPD技术分析,结果表明,经NAA处理的组培苗未发生遗传变异,而经IBA培养的组培苗发生了遗传变异。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施肥期对4种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对不同施肥期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生长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期4种牧草生育期变化不大;羊草和扁穗冰草在抽穗期施肥株高最高,无芒雀麦拔节期施肥株高最高,比对照高14.9 cm,施肥处理降低垂穗鹅观草的生长速度;返青期施肥羊草、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的产量最高,无芒雀麦在抽穗期施肥后牧草产量和质量最高,茎叶比为0.62;羊草在拔节期施肥种子产量、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垂穗鹅观草和扁穗冰草在返青期施肥种子产量、质量均高于对照和其它施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