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亚麻RAPD的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对亚麻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Mg2+(1 mmol.L-1),Taq酶1 U,Ge-nome DNA50 ng,dNTP0.25 mmol.L-1,RAPDpri mer 1.5μmol.L-1。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0s,37℃退火1 min,72℃延伸9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同时利用3个有代表性的亚麻品种从7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为亚麻的分子鉴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亚麻 基因组DNA RAPD反应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株型结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超级早粳稻品种龙稻5号的株型研究发现,寒地超级稻龙稻5号根系发达,在根干重、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方面都比对照品种具有较大优势;茎秆粗壮,分蘖力强和抗倒伏性强;叶片肥厚,无论长宽都远高于对照品种,且叶片上举基角明显小于对照品种;从穗部性状来看龙稻5号属于直立大穗型品种,一次枝梗的产量贡献率较大。研究认为寒地超级稻品种龙稻5号具有理想株型模式的特点,并且在品质、抗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是适合于黑龙江省寒地稻作区生态特点的优质超级早粳稻品种。

关键词: 黑龙江省 超级稻 株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监测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及类型,采用自行筛选的鉴别寄主对采自17个不同大豆产区的30份灰斑病菌进行生理小种监测鉴定。已鉴定出7个生理小种(1号、4号、6号、7号、8号、9号、11号)和4个未知生理小种。结果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39%,较2006年下降了9%;其次是7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较2006年上升了7%。对黑龙江省56份主栽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鉴定出高抗品种4个,垦丰16号、垦丰18号、绥农22号、绥农25号,抗病品种14个。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生理小种 品种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产甲烷菌群发酵性能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对厌氧发酵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甲烷微生物菌群的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35℃区间,甲烷菌的产气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甲烷含量也随之增高。10~20℃区间因不适合产甲烷菌的生长而影响产气量,25~30℃区间适合产甲烷菌群的生长,为产气量较为理想。通过对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因子的pH研究表明:沼气发酵菌群适宜生长的pH为6.8~7.5。

关键词: 甲烷菌 温度 pH 发酵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冷害Ⅲ障碍型冷害敏感期的外部形态诊断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利用人工气候对黑龙江省早、中、晚熟的6个水稻品种在小孢子发育阶段进行低温处理,利用叶枕距和距抽穗期的天数作为标准评价水稻对低温的敏感期。结果表明,叶枕距在-5 cm以前、抽穗前14~18 d水稻就进入了对低温的敏感期。

关键词: 水稻 低温 敏感期 叶枕距 抽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猪骨桥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全长909 bp的大白猪Osteopontin(OPN)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的分析显示:OPN蛋白一级结构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所占比例最高,含有特异的Arg-Gly-Asp序列(RGD),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很大比例,并且亲水性较强,OPN信号标签位于第一个同源区,共有的保守性序列为[KQ]-x-[TA]-x(2)-[GA]-S-S-E-E-K。基于蛋白序列所构建的2个分子进化树均表明猪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鸡最远。在mRNA水平上,OPN基因在猪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胃、肾、肺、小肠和卵巢相对较高,而心、脾和大肠则相对较低;在蛋白水平上,不同组织内该蛋白的大小不同,出现了70 ku,70和45 ku,70、45和24 ku 3种蛋白。

关键词: 大白猪 骨桥蛋白基因 生物信息学 反转录PCR 蛋白质斑点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技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阐述了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质、生物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研究现状 土壤环境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4个对稻曲病抗感程度不同的3种穗型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田间稻曲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严重度和损失率。分析稻曲病与株高、剑叶长、剑叶角等株型性状及穗长、颈穗弯曲度、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曲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直立穗型品种的发病率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弯曲穗型品种的发病率略高于半直立穗型,但二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稻曲病的发生与株型特点并无必然的联系,而与穗部性状有较密切的关系,相关性大小为每穗粒数>二次枝梗粒数>二次枝梗数>着粒密度>二次粒率。同时还与单位面积穗数有一定联系。每穗粒数较多,尤其是二次枝梗上粒数较多是稻曲病发病率高的根本原因,穗型的直弯并不是影响稻曲病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株型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文冠果在黑龙江地区的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锰对大豆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品种垦农4号为材料,在大田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EDTA-Mn浸种和在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浸种处理(A)还是叶面喷施处理(B)中,中浓度锰(即A3 1.54g/L和B3 20g/L)处理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浸种处理对各指标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同时,中浓度的锰处理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荚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大豆增产的目的,且能够使大豆的蛋脂总量明显提高。高浓度的锰(即A4 15.4g/L或B4 60g/L)处理则对上述指标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豆 可溶性蛋白 硝态氮 游离氨基酸 硝酸还原酶 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